拼命读书的“江南七怪”
[汽车之家 技术] 将民族汽车品牌做强可以说是每一代中国汽车人的梦,虽然体量以及产品已远超往日,但实事求是的说距离国际一流车企我们还有距离,所以不断有年轻一代加入其中。在这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诞生了无数的故事。今天的主角曾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先驱——洋炮局,今天被称为长安汽车。
多年后回首这段发展时间不长的历史,你会读出其中的酸甜苦辣。令人没想到的是,长安动力总成的研发初期竟是受到了合资伙伴的羞辱,知耻而后勇、卧薪尝胆这些成语不仅是古代故事,还是一代代年轻人的芳华。
● 与大多数中国品牌动力总成起步靠买或逆向不同,长安是为数不多的,以合作起家的;
● 提升国产化率,降低售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其动力总成研发的重点,从开始的40%到最终的100%用了将近16年时间;
● 联合开发虽然在短时间内铺开了动力总成家族,但也让长安人明白只有自己的团队才更懂中国消费者。换言之,国际领先的技术,不一定适合中国;
——引进阶段——
1862年上海洋炮局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开始,也是长安汽车(下文简称长安)的元祖,我们熟悉的它还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带来了民用领域的大量需求,长安也开始了军转民之路。虽然此前有制造吉普车的经验,但时间已过去多年,加之面向民用市场的产品对使用感受要求更高,因此与国内大多数车企一样,对于起步较晚的长安来说,以门槛较低的商用车作为抢占市场的排头兵。
彼时的他们无论生产能力,还是运营体制依旧是沿用自身在军工方面的底子,设备都是原本制造军品的沿用下来的“笨家伙”,且久未更新,无论是从加工精度上还是从设备种类的完整度上都与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存在着巨大差距。
上世纪80年代初进厂的工人对当时的状态还记忆犹新,很多厂房要么是吊脚楼,要么是防空洞改造的,连工厂门口的路都未修好,每天上下班都是深一脚浅一脚的趟过来。在这种环境下,有7个人被告知调去其他科室负责组装发动机。
对从特殊年代走过来的年轻人来说,些许中国字认不清都是常事儿,更别提全日文写成的资料了。许是重庆人特有的韧劲儿,许是年轻人不服输的态度,让他们选择了笨办法完成任务——即给所有日文指代的东西写上编号,以此代替翻译,从早到晚逐个背记。
可就是凭借着这股傻劲儿,3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完成了从拆卸到组装,从搞清原理到分清部件作用的全部细节。1984年12月30日,在防空洞车间中第一台组装发动机点火成功,在场的小伙子们潸然泪下。
此后,长安分别引进了多款三缸、四缸发动机,分别供自家微型车、小型车使用,燃眉之急得到了缓解。在引进的过程中,还与日本铃木几乎同一时间进行了技术升级。
研发能力的匮乏让长安在合作中只能扮演学生的角色,产品规划,技术升级方向,时间节点都是日方说了算。这对于渴望打造属于中国人自己汽车品牌的长安人而言,无异于被人掐住了哽嗓咽喉。
16个春夏秋冬
——国产化阶段——
自行开发不仅需要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有技术投入,这其中既包含试验台架、试车场这样的硬件设备,又要有人才、环境这样的软实力辅助。对刚完成军转民不久的长安而言,这些落下的功课显然是短期内无法补上的。
因此直接自行研发动力总成只能说是个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能做的就是一步步的提升发动机的国产化率,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这也是个卧薪尝胆的开始。
对长安而言,不断提高国产化率,一步步的降低产品售价也吸引了消费者。作为核心部件的发动机就是提升整车国产化率的重点,自然也是整个工作的要点。
在计划经济年代,产品的制造与销售都由国家把控,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对产品技术迭代的渴望趋近于零。市场经济下,外国企业快速涌入凸显了过去那些年技术的落后程度。
提升发动机零部件的过程,也是车企培养供应商,亦或者说是二者共同进步的过程,从仿制产品,满足性能要求开始,到满足要求后逐步降低成本,长安选择了虽慢但稳的路线。
在F系列发动机逐步提升国产化的过程中,长安品牌也在进行着整体转型,这源于消费需求的升级。
改革开放20年后,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微面与微货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促使车企推出定位更高的产品,动力总成再次成为了木桶短板。
彼时已引进10多年的铃木发动机已显露出疲态,是再次低三下四的找铃木商谈,引进新机型?还是咬咬牙开始研发?长安人选择了后者。
不想低头的人们
——联合开发——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汽车消费领域中,城市中的购车群体比例高于城镇、乡村。原有的产品无法满足更高层次的用车需求,开发新车型摆在了议事日程中。动力总成自然是重中之重,开发也开始稳步推进。
在这一阶段中,长安在开始与国际知名调校公司FEV、AVL深入合作,后者帮助长安填补了进气以及燃烧等偏向理论环节的弱势,另一方面联电在项目中负责了部分燃油、电控系统的开发工作。
作为主机厂的长安肩负最重要的零部件集成、加工制造,以及最终项目落地的全过程,今天回首昨日不难发现在这段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完成了动力总成的更新换代。然而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内,长安人发现了联合开发的问题。
从中国到世界
我们总说不同国家间存在文化差异,这些差异反馈在工作中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车企开发产品会按照所处国家消费者使用习惯有的放矢,欧美国家的用车习惯与我国有着天壤之别,因此FEV与AVL的调校经验不总适用。
要想开发更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只有自身团队才能明白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一体化浪潮的到来,原先请进来的方式慢慢被走出去替代,长安人思考着布局全球。
今天我们已经见到了他们的心血——NE平台,在它是孕育中小排量发动机的产床,除了低排量、小增压器这些符合时代特征的技术外,还有零部件通用率高达98%,并且兼容48V、PHEV和乙醇燃料等技术的开发理念。
面对更加严苛的油耗、排放法规要求,激烈的市场竞争,用户更高的品质追求,此前的发动机产品的升级空间有限,无法满足2020-2030年的发展战略,因此蓝鲸动力也将着力研发多挡变速器和混合动力。
写在最后的话:
任何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前进发展的,长安动力总成发展之路印证了这句话。虽然从资历上看,它有着比一汽、二汽更源远流长的历史,但上世纪80年代真正开始军转民的过程却走的并不顺利。薄弱的积淀让它听命于人。
当然,困难面前总有解决办法,不服输的干劲儿让一波又一波的年轻人用他们特有的办法解决问题,从而蹒跚起步。在提升自己,接近目标的同时他们开始了自行研发,结出硕果后也未曾放慢脚步。面向下一个20年的计划已经开启,你准备好与它一同前进了吗?(文/图 汽车之家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