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在聊自动驾驶?这些很“硬”的硬件才是关键
无论是ADAS驾驶辅助系统还是未来的自动驾驶技术,都不能缺少雷达和摄像头这两种传感器,这些硬件便是博世的强项。如今博世主打的第五代毫米波雷达和第三代多功能摄像头逐渐在国内普及。
除此之外,博世还为广汽Aion V提供了自动泊车和遥控泊车技术,硬件和软件控制均有博世主导开发。车身四周使用了博世的第二代环视摄像头与第六代超声波传感器。
博世不仅为乘用车开发ADAS驾驶辅助功能,商用车也是其重要的拓展领域。其专为卡车开发的第五代毫米波雷达和最新的摄像头也应用在了重型卡车上,实现了自动紧急制动、盲区监测系统、车道偏离预警等功能。相比此前的产品,在计算机视觉算法、成像分辨率和数据接口等方面有着较大的提升。
—— 与芯片公司的通力合作
智能座舱领域,博世在2018年就开始发力控制器技术了。什么是域控制器呢?简单理解就是更集成化的大脑,此前车内的电子配置往往是单独的ECU来控制,而域控制器则是将多个功能集成在一起来控制。
未来的趋势很明显了,汽车内的大脑(控制单元)越来越少,单个大脑的越来越聪明,可以预见的将来汽车会由一颗大脑来操控,由于此带来诸多的好处,汽车将会拓展出更多的功能,降低了开发难度和成本,OTA在线升级也会让汽车迭代的速度加快等等。
—— 低调的“重磅炸弹”
博世还低调地开发一项技术:碳化硅半导体。博世的老板Harald kroeger称“碳化硅半导体将改变电动交通”这或许并非大话,因为随着纯电动和混动逐渐成为主流,这项黑科技很可能成为“火箭推进器”。
与常规的硅基半导体功率器件(如IGBT)相比,碳化硅功率器件具有许多优势,比如较低的能量损耗、较高的开关频率和较小的芯片面积。通过使用碳化硅,理论上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续航里程增加6%。
—— 油离配合“老司机”加持,手动挡不熄火
前面说了很多较为前沿的高新技术,下面这些科技则更接地气。在五菱宏光S3(参数|询价)上量产的电动离合器便是博世的新作品。此前我们的同事试驾过这款新车,点击链接跳转。
它与AMT或序列式变速箱不同,它只是在离合器部分实现了电动控制,因此它的成本不高(以五菱宏光S3为例,自动离合版1.5L手动豪华型比同配置车型贵2千元左右)。而且它有天生的优势,它可以完成序列式变速箱不能实现的跳挡操作。
总结:
之所以德国被公认为汽车强国,这不仅仅在于它有大众、奔驰、宝马和奥迪,还在于它有着如博世、大陆、采埃孚等这类强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面对未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转型趋势,中国也有着更多的机会,例如华为今年在汽车领域全面发力,百度的Apollo自动驾驶平台,阿里巴巴的车载OS系统等都将是挑战德国巨头的资本。因此,博世不得不积极地转型发展,保持自身的优势地位。基于原有的CVT变速箱、传感器硬件、控制器技术,博世推出了如今一系列的新技术。这些科技能否逐渐走向普及,我们拭目以待了。(文/图 汽车之家 夏志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