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桥双球头双叉臂+空悬+六活塞卡钳
[汽车之家 底盘解析] 很多人认为上汽奥迪是根不正苗不红的特供品牌,尤其是在推出了基于大众途昂打造的奥迪Q6和外形饱受争议的A7L之后,这一印象似乎进一步为消费者根深蒂固。但上汽的车型总是有一种魔力,骂的人和买的人永远不是同一波,多年来对中国消费者的知根知底总是能让他们推出一些符合市场需求、网上没赢过但口碑没输过的神奇产品。这不就拿A7L来说,在被各种辣眼睛的新势力设计冲击了3年后,国版特有的车尾设计突然也变得眉清目秀起来,而“黑武士”版本甚至有了一群自己的拥趸,各种网上酷炫的视频一大堆,帅就完事了。
同时,A7L六缸车型的性价比也是时常被拿来夸赞,最近又传出了这款车采用了几乎全进口底盘的声音,是不是真的如此?它和现有新势力品牌之间真有很大差距?今天我们还真找来了一台奥迪A7L 55TFSI,直接分析给大家看。
熟悉奥迪的小伙伴都知道,自从2007年大众整合旗下众多纵置发动机车型为统一的MLB平台之后,又在此基础上诞生了第二代的MLB Evo平台,结构更加节凑和轻量化,上至宾利添越、奥迪Q7、奥迪A8家族,下至奥迪A4、A6、A7都出自这一平台,所以这些大众集团不同价位档次的车型都会多多少少有一些结构上的交集也就不足为奇了。
■ 底盘前部结构
本次我们拍摄的是一台上汽奥迪A7L 55TFSI quattro车型,也就是全系车型的顶配,搭载的是著名的保时捷同款进口EA839六缸3.0T发动机。当然今天我们不聊发动机,有关这款发动机的介绍后续会给大家单开一篇。
先来看前桥部分的细节,这台车采用的这个级别车型里很常见的双叉臂式结构,不过奥迪官方将前后悬架都称之为“五连杆悬架”,个人认为双叉臂式结构这一说法对于诸位的理解还是要更直观一些。
前悬架的用料毫无疑问的扎实,除了防倾杆、传动轴和转向拉杆以外,其余部分都是铝制的。前悬架由两根上控制臂和两根下控制臂组成,它们之间分别组成了两组形似A字的造型。下前控制臂负责支承作用,与减振支柱铰接,下后控制臂主要负责前悬架的运动导向作用。
和同级别的5系和E级不同,奥迪A7L的上下叉臂都采用了双球节结构,在豪华车领域也是较高端的表现。两根下控制臂延伸线的交点与上控制臂形成了“虚拟转向轴”,并更加接近于车轮重心,这样的设计对方向盘回正和路感的传递都有更大的帮助。
集成式CDC减振器和空气弹簧是55TFSI车型的专属,并且透过配件铭牌可以看到产地为德国。减振器支柱的支撑臂也采用了铝合金材质以降低簧下重量,相比之下早年间的MLB平台在这块还采用的是钢质组件。
顶端的独立塔顶不复存在,减振支柱与上控制臂直接与集成在车身上的塔顶相连,结构更加紧凑,刚性更高,路感传递也更直接,但对于车身的制造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前轮的刹车系统采用了一套尺寸可观的对置六活塞卡钳,规格相当高,制动脚感也没得说。如果是2.0T版本车型,则会采用对置四活塞的卡钳。
整个前桥底部的护板包的比较比较严实,平整度非常好。拆开底护板之后就会看到一组带有中部X型强化设计的一体式副车架,整体材质是双层冲压钢板,中间为焊接工艺,两侧的链接位是铝合金的材质。前后下控制臂和副车架均采用了液压衬套连接,相比纯橡胶衬套而言,液压衬套的滤振性能更好,成本自然也高不少。
轮拱内壁材质采用了软质玻璃纤维材料,与硬质树脂塑料相比具备更好的NVH优化特性,符合A7L高端豪华品牌车型的定位。然而在轮拱前端,这台55TFSI车型并没有针对气流引导而在内壁上开孔,相反价格更低的45TFSI车型同样位置却是有导流孔的,不知何故。
后桥CDC+空悬+后轮转向
■ 底盘后部结构
来到车辆后部,奥迪A7L的后悬架系统是一套标准的5连杆结构,“含铝量”依旧不低,除了纵臂之外其余控制臂均为铝合金材质。并且为了优化空气动力学,在后悬架的下控制臂上还增加了一个带导流叶片的塑料外壳。
和曾经MLB平台那套硕大的H型下控制臂的结构相比,现如今MLB Evo平台上的E型多连杆结构更为主流,因为其结构紧凑、设计合理的特点,也更便于工程师进行悬架几何参数的调整。你可以看到下至十几万,上至几百万的车都在采用类似的设计,当然根据其设计要求和成本控制的差别,最终呈现的效果仍是大相径庭的。
后桥在减振方面采用的是机簧分体式布局,CDC减振器和空气弹簧都安装在了下控制臂上,配件同样均为德国原装进口。最值得一提则是位于后桥中部的DAWS动态全轮转向系统电机,两端连接着后悬架的上拉杆,也就是俗称的后轮转向,能够对车辆在狭窄道路上的通行能力以及高速行驶时的动态表现起到一定的提升。虽然A7L上的这套DAWS最大可转向角度只能达到左右各5°,但要知道在BBA的非旗舰车型上能见到这项配置已经相当罕见了。
后轮的刹车系统则相对“平庸”一些,采用了通风盘和单活塞浮动式卡钳的组合,集成了独立的驻车电机,卡钳和驻车电机的品牌均是大众集团车型上常见的天合。
奥迪A7L的后桥副车架也采用的是双层钢板焊接工艺的全框式副车架,quattro四驱系统的核心组件中央机械式限滑差速器就位于其中,并且在底部做了护板予以保护。两侧的长条形加强件和我们在奥迪A6L上见到的是完全相同的,对于后桥的整体结构起到了补强的作用。
总体来看,奥迪A7L的后桥部分结构紧凑但布局合理且规整,用料相当高档,是老牌一线国际大厂应该有的水平,而BBA高端车型的机械调教素质也毋庸置疑。
■ 一些其他的细节
其他方面,这台奥迪A7L的车底平整度并不比时下流行的新能源车差多少,从车头到尾部都有完善的底护板设计。排气管呈对称结构布置在车底中部,所到之处均覆盖有大面积的蜂窝铝隔热板材。车底中央位置能见到多处结构加强件,不仅有冲压钢片,还有铝型材,为车身刚度和行驶稳定性提供帮助。
除了发动机、变速箱和前后减振器均为原装进口之外,防倾杆和毫米波雷达来自匈牙利,后轮转向电机来自奥地利,其他底盘零部件也多来自欧洲其他国家,说它是一台半进口车也不为过。
编辑总结:
以上就是我们针对这台奥迪A7L 55TFSI在底盘方面的一次详细解析,可以看到这台车无论是在硬件结构方面,还是用料和配置方面,几乎都是奥迪品牌在国内天花板级别的水准。大量的进口件也打破了坊间对于A7L是中国特供车的传闻,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德味十足”。考虑到国产奥迪A7L相比进口版车型更便宜的价格、更高的配置、更强的实用性、更符合传统国人对轿车四平八稳的造型认知,以及不用去担心的机械素质和调教水准,理性思考下的奥迪A7L无疑是一台具有高性价比的豪华品牌中大型轿车。(文/图/摄 汽车之家 黄正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