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赛事] 通常情况下,F1大奖赛是以国家名称命名,但当遇到“一国两站”的情况时,为了避免混淆,其中一站需要改名。F1欧洲站就是典型代表,自1983年设立以来(1983-1985年、1993-1997年、1999-2010年),先后在3个欧洲国家(英国、德国、西班牙)的5条赛道(布兰兹哈奇、多宁顿、赫雷斯、纽博格林、瓦伦西亚)上进行过比赛。而从2008年起至2014年期间,F1欧洲站都将在西班牙的瓦伦西亚赛道举行。
F1车队中,法拉利在欧洲大奖赛的战绩最为辉煌,他们共夺得过6次车队冠军。而迈克尔-舒马赫无疑是F1欧洲站夺冠次数最多的车手,他在这里共获得过6次分站冠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味F1欧洲站历史上的那些经典战役。
● 1993年欧洲站 多宁顿赛道 冠军塞纳(迈凯轮)
重点事件:塞纳雨中上演精彩超车
多宁顿赛道是英格兰第一个永久性的公园赛道,位于英国莱斯特郡西北的多宁顿城堡附近。地处山区的多宁顿赛道的特点是起伏较大,相比英国银石赛道的高速,多宁顿的弯道更具特色,车手在这里通常难以找到最佳的刹车点。多宁顿赛道长度只有4.023公里,包括12个弯角。比赛共计进行76圈,总长度305.748公里。
『普罗斯特和希尔包揽了发车头排,起步时二人顺利带开』
1993年4月11日,多宁顿赛道举办了赛季第三站。这场比赛受到大雨的侵袭,第四位发车的塞纳起步并不顺利,在丢掉一个位置的情况下,他一圈内连超四台赛车,这样的表现被公认为F1历史上最精彩的一圈。塞纳凭借着个人在雨中的卓越才能,战胜了赛车优势明显的普罗斯特(威廉姆斯),并以领先第二名希尔(威廉姆斯)超过1分钟的优势完成比赛。
『塞纳领先希尔』
普罗斯特和希尔的两台威廉姆斯包揽了发车头排,起步时二人顺利带开,wendlinger(索伯)在舒马赫(贝纳通)与塞纳缠斗时升至第三。塞纳随即展开反击,他在2号弯超越舒马赫,在3号弯超越wendlinger上到第三,而到了8号弯他成功超越希尔升至第二,最后一弯塞纳超越了普罗斯特取得领先。塞纳迅速将优势扩大到7秒,此后一直维持这个时间差。
『普罗斯特和希尔』
赛道开始慢慢变干,排在前列的赛车纷纷进站换干胎,塞纳仍处于领先。雨又开始下了,普罗斯特和希尔都在第一时间更换了雨胎,但塞纳用干胎多跑了四圈才进站,出站后仍是第一。雨又停了,大家纷纷换回干胎,但迈凯伦的工作人员出了差池,使塞纳浪费了20秒的时间。雨又开始下了,普罗斯特和希尔再次进站换回雨胎,这次塞纳没有进站换胎。
『塞纳庆祝胜利』
赛道又一次开始变干,使用雨胎的两台威廉姆斯赛车跟不上塞纳的速度,他们不得不再一次进站换干胎,这次普罗斯特被工作人员连累,出站时已经被套了圈。雨又开始下了,塞纳驶进维修站时车队竟然没有准备好,他不得不这样通过维修区回到赛道。一圈过后,雨势又一次变小,塞纳决定不再进站。比赛最后阶段雨水再次降临,塞纳没给对手留下机会,最终第一个冲线。
● 1995年欧洲站 纽博格林赛道 冠军舒马赫(贝纳通)
重点事件:舒马赫从顽强防守到冒险超车
1995年10月1日,欧洲站比赛在德国纽博格林赛道进行。欧洲站是当年的第14站比赛,舒马赫在前13站比赛中拿到72分,在赛季仅剩4站的情况下领先希尔(威廉姆斯)17分。纽博格林赛道单圈长度4.556公里,包括12个弯角。比赛共计进行67圈,总长度305.252公里。
『希尔的起步很糟糕,被舒马赫和埃尔文超过落到第四』
库特哈德和希尔凭借威廉姆斯赛车的速度优势,占据了头排发车的位置,舒马赫排在第三。比赛开始前下了雨,赛道上相当湿滑,大部分车队选择了雨胎。比赛开始,希尔的起步很糟糕,被舒马赫和埃尔文(乔丹)超过落到第四,不过在第1圈结束前希尔反超埃尔文抢回第三,紧跟在舒马赫后面。希尔和舒马赫的差距维持在1秒以内,但希尔的速度明显比舒马赫快,不断做出最快圈速,并且试图超越舒马赫。
『舒马赫超越库特哈德』
第7圈,舒马赫和希尔的赛车轻微擦碰,但舒马赫控制着局势,希尔的尝试始终未能成功。这时赛道开始变干,第10圈,使用干胎起跑的阿莱西(法拉利)开始领跑,舒马赫和希尔同时进站换干胎,出站后希尔再次向舒马赫发起挑战。第16圈,舒马赫在弯道力阻希尔,希尔冲到了草地上但很快返回了赛道。库特哈德试图超过被套圈的哈基宁(迈凯轮),二人纠缠时舒马赫趁机超过库特哈德升到第二位。
『舒马赫冒险超越阿莱西』
阿莱西不断做出最快圈速,优势越来越大。第22圈,他领先舒马赫35秒。第29圈,他领先舒马赫42秒。从第30圈开始,希尔和舒马赫的速度超过了阿莱西,他们交替做出最快圈速。第33圈,阿莱西进站,出来后仍然领先。随后舒马赫第二次进站了,希尔又做出最快圈速逼近了阿莱西。第38圈,阿莱西在弯道轻微打滑偏离了线路,希尔想趁机超过他,但却撞上法拉利赛车后部,希尔进站更换前翼。
『舒马赫凭借完美表现赢得冠军』
第44圈,舒马赫做出最快圈速,此时他落后阿莱西11秒。第47圈,舒马赫打滑冲出赛道,但是第48圈他又做出最快圈速,把和阿莱西的距离缩短到3.8秒。第49圈,舒马赫再次做出最快圈速把距离缩短到1.5秒。然而第52圈,舒马赫第三次进站,出站后他继续追赶阿莱西。第62圈,舒马赫和阿莱西的差距只有0.5秒,第64圈,舒马赫利用连续弯道,从内线超过了阿莱西,并最终赢得胜利。
● 1997年欧洲站 赫雷斯赛道 冠军哈基宁(迈凯轮)
重点事件:舒马赫恶意撞车被罚 维伦纽夫赢得世界冠军
1997年的F1欧洲站在赫雷斯赛道举办,由于该赛道位置不佳(坐落于西班牙南部的一个小山谷中),因此虽然一直以来都是各支车队全年测试的首选地之一,但却很少举办F1比赛。赫雷斯赛道单圈长度4.423公里,包括13个弯角,对轮胎磨损较为严重。比赛共计进行69圈,总长度305.187公里。
『1997年欧洲站车手合影』
作为1997年的F1收官之战,欧洲大奖赛将决定世界冠军的归属(此前,舒马赫78分VS维伦纽夫77分)。排位赛中就出现了惊人的巧合,维伦纽夫(威廉姆斯)、舒马赫(法拉利)和弗伦岑(威廉姆斯)三位车手的最快圈速完全相同。按照规则,首先做出成绩的维伦纽夫从赛道左侧杆位发车,但赫雷斯赛道的1号弯是右弯,而且右侧赛道是更干净的赛车线,能提供更多抓地力,因此对从第二起步的舒马赫更为有利。
『舒马赫的发车非常漂亮迅速占据领先位置』
果然,舒马赫的发车非常漂亮迅速占据领先位置,维伦纽夫则走线失误落到队友弗伦岑身后。第八圈,弗伦岑的轮胎开始磨损,维伦纽夫顺势超了过去。第一次进站使比赛格局发生了改变,舒马赫和维伦纽夫分别在第21圈和22圈进站,而弗伦岑利用晚进站策略压制车速,使维伦纽夫得以追进舒马赫。
『维伦纽夫赢下1997年F1世界冠军』
舒马赫在第43圈完成最后一次进站,维伦纽夫也紧接着加油换胎,但在第二次出站后维伦纽夫依然在舒马赫身后。此后,维伦纽夫越跑越快,第48圈时他已经追上舒马赫,并利用延迟刹车将舒马赫超越。令人遗憾的是,舒马赫故意撞向了维伦纽夫,结果舒马赫陷入砂石区退赛,维伦纽夫仍能坚持比赛。
『舒马赫撞维伦纽夫被取消年度亚军』
在最后阶段,维伦纽夫放慢了速度,让两辆迈凯轮(哈基宁和库特哈德)超了过去。由于舒马赫退赛,因此维伦纽夫虽然只获得欧洲站第三名,但他仍摘得了当年的世界冠军。相反舒马赫因恶意撞车被国际汽联取消了年度亚军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