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激情
我们现在看到仅仅是一场比赛,可能两三天就结束了,但这确是这些学生们精诚合作一年的结晶,他们合作的密切程度可能会超过您所在公司的组织构架。下面就是由同济大学的同学为我介绍他们在今年比赛中团队管理和数据采集方面的工作,感谢翼驰车队的同学。
● 团队管理:
管理是很复杂的事情,我们不能算是做的很好,但是做了不少尝试。
1) 制定车队制度,并每年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修正。比如2014赛季有一份车队制度,囊括了设计、测试、会议、保密、安全、绩效考评等车队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算是第一份车队的成文的制度,尤其是其中的会议制度大大提高了车队的管理效率。会议出勤率大致从之前的50%左右上升到90%左右,迟到时间从以前的30分钟缩短为10分钟以内。2015赛季,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加强了安全方面的制度,并单独进行安全考试,因为安全确实是车队活动的重中之重。而绩效考评则进行了简化,因为繁复的制度是无法调动队员的积极性的,还会占据很多原本可用于赛车设计的时间。
2) 项目管理。随着车队发现,事务越发繁多,因此增设一个类似企业的项目经理的职务,专门负责赛车设计、制造过程的进度管理,并预估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免产生严重的进度拖延。比如:海外采购零部件的进度(车架钢管、制动卡钳、轮辋)、重要零部件加工(车架、线束制作、各种机加工)。项目经理负责在平时调查车队的进度,并在车队全体大会上汇报,如此一方面可以减轻队长的任务,一方面也可以减少会议时间,因为不用在全体大会上一一核对进度。并且绘制整个赛季的甘特图,用以管理进度。
同时,他们还向我介绍了赛车制造和赛车数据采集这两方面的信息。
● 赛车
赛车包括设计、制造、测试等几个方面。
★ 设计:
1) 设计之初,我们对2014赛季的成绩与表现进行分析,找到了薄弱的缓解,并且明确指定一个目标:要造一辆快车!因此可以说这个理念贯穿了我们整个赛季。
2) 设计之初,首先进行整车的概念的设计,包括采用10寸轮辋或是13寸,采用单缸机或是四缸机,是否更换电控系统等,重要决策通过车队骨干队员讨论决定。
3) 具体某个系统的设计由具体的部门负责,我们分为:底盘、动力总成、电控、车身与空气动力学四个部门。
4) 除了负责设计的负责人之外,已经不负责设计的老队员归入一个叫做“技术审核委员会”的组织,对本赛季负责人的设计进行审核。
5) 另有一个“规则小组”负责研究规则,对从设计之初开始,直到参赛前,一直负责对赛车进行技术检查,比赛中的技术检查也由该小组负责。
★ 制造:
1) 制造过程中今年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因为是各个部门单独负责设计,因此送到加工厂的零件的工期会有冲突的时候,导致实际工期拖延的情况,这一点是要在新赛季避免的。
★ 测试:
1) 本赛季成立了“测试组”,负责车手训练、赛车调校、赛车测试。该小组由所有车手和各部门的核心成员组成。
2) 测试组的日常任务是:白天测试、晚上分析数据、撰写测试结果报告、统计各部门第二天的测试需求、撰写测试目的报告。
上视频来看看同济大学翼驰车队在75米加速和高速避障的表现。
比赛结果:
比赛嘛,自然要有个结果。经过数天、静态/动态的比拼,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以总分880.11分的成绩荣获2015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C)总冠军殊荣,厦门理工学院总分847.7分获得亚军,上届冠军湖南大学也以840.69分的总成绩获得季军。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赛车在很多人眼中没有明显的短板,也没有特别出彩的优势,但是他们的赛车更加成熟,更加稳定,胜在了综合实力更强。其实,我觉得比赛结果似乎没有那么的重要,这些来参赛的学生都是胜利者,是自己人生的胜利者,挑战了他们都不曾想过的困难。
写在最后:
我看了看之前两篇介绍大学生方程式文章的回复,有很多朋友疑问为什么不自己研发发动机使用。恩,我也了解了一下,先不说这个疑问合不合理,据说全世界所有大学生方程式队伍中,只有两支车队使用了自己研发的发动机(具体是哪两家我忘了/(ㄒoㄒ)/~~),这就像全球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将卫星送上宇宙一样,我想,制作一款优秀的发动机的难度对于一所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一样的,但我相信我们的学生能组建出这样顶尖的队伍。
同时,这也不只是学生们是否努力所能促成的,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也在这里起着决定性作用,学生很多优秀的设计很难找到优秀的加工厂来实现,当然还有资金上缺乏,和学校的支持,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们的发挥。不过,他们真的已经做得很棒了。中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加油!(图/文 汽车之家 郭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