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启明博士:中国赛道设计第一人
[汽车之家 汽车赛事] 女性的美不再仅仅指被他人定义的赏心悦目,而是源于内心的坚毅、勇敢、一往无前的自信魅力。AHRT赛车队周围有很多抛开性别定义,活出真实态度的姑娘,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将分享她们用速度创造美,因热爱活出最美姿态的故事来歌颂为了中国赛车作出贡献的女生们。要问她们女生怎样算美?不如问问她们赛道圈速有多快。
姚启明博士:中国赛道设计第一人
她被誉为“中国赛道设计第一 人”,是亚洲唯一获得国际汽联许可赛道设计师,也是历史上唯一的 女性赛道设计师。在FIA国际汽联认可的赛道设计师版图上,中国因她的名字被点亮,她就是姚启明博士。
我们有幸线上采访到了姚启明博士,一同聊聊她与赛道的不解之缘。
2003年,姚启明硕士毕业,因为从事研究汽车碰撞方面的研究,所以刚刚参加工作就接触到了首次登陆中国的F1。当她得知中国的4条赛道都是外国人设计的时候,就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梦想:“中国的赛道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设计”。
2004年,姚启明成为上海DTM国际汽车街道赛总设计师。这是在国内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汽车街道赛,国际汽车联合会检察官兼DTM总指挥Roland先生赛后感叹:要不是亲眼所见,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街道赛的总设计师竟然是这么年轻的一个中国小女孩。
的确,在绝大多数人印象中,职业赛车和赛道设计几乎都是男性的“专利”,但如果把汽车运动贴上性别的标签,似乎对女性有些不公平,在各行各业中真正阻碍我们前进的往往不是性别,而是兴趣、持之以恒的学习、还有身上的责任和担子。
不同于任何其他工程设计、平面设计,赛道设计和生命息息相关,没有容错率,所以并没有专业和业余之分,更多的是责任,一名真正的赛道设计师是敢于并且能够承担起这份责任的。
2005年,中国长春想要将建设一个新的一级赛车场,姚启明很荣幸在那时就能参与到我国的汽车运动中。作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长春兴建一级赛车场的设想也深深的激励着她投身到这个行业中。
但是在此之前,赛道设计师中从未出现过亚洲人的身影。毫无例外,很快姚启明就遭遇了国外的技术封锁。为了打破封锁,她在10平米的阁楼里注册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赛道设计品牌“JENNYAO”,实现了技术突破,也注定了姚启明和赛道设计的不解之缘。
而在这其中,不得不提到一位F1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已故F1赛事总监Charlie Whiting先生。前国际汽联主席让·托德先生曾经评价“Charlie Whiting 是一位伟大的赛事总监,是一级方程式赛车的核心和独一无二的人物。”
当时Charlie Whiting先生受国际汽联委派,来上海调研姚启明的赛道安全仿真系统和赛道设计技术,姚启明也有幸向他展示了研究成果和核心技术,他不仅对我们中国人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鼓励姚启明为世界汽车运动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在Charlie Whiting先生的见证下,中国正式拥有了赛车场的设计资格。在那之后的很多年,他就像一位没有国界的师长,在技术问题上时刻为姚启明答疑解惑。可以说Charlie Whiting先生见证了姚启明的成长,在他的身上也让姚启明看到了“科学无国界”的伟大职业精神。
从2003年中国仅有4条赛道,到目前为止在FIA认证的赛道就有17条,一些地方的培训场地、小型赛道更是数不胜数。中国汽车运动起步虽晚却发展迅速,无论是注册赛道的数量还是举办赛事的场次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我们用20年的时间走过了欧美国家上百年的路。
但是,有时快速的发展让我们来不及去思考汽车运动最核心的安全问题。姚启明博士一直强调和技术、商业相比,安全是最容易被忽视,却最不应该被忽视的要素。希望中国汽车运动不要再用生命和鲜血为代价唤醒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对科学的尊重。因为当以生命作为代价的时候,一切运动都违背了它的初衷。
以下是汽车之家与姚启明博士的部分对话。
Q:放眼全球,很多知名赛道都有自己的一些亮点,包括特殊的弯道设计,比如我们上汽国际赛车场的红河弯、SPA赛道的Eau Rouge、蒙扎赛道的Curva Parabolica等等,它们都对车手技术和赛车性能有着极大的考验,车手也将“攻克弯道”视为一种挑战。在您的作品中,有没有让您印象很深刻或者说最满意的设计?
姚启明博士:赛车这项运动骨子里就有着强烈的冒险精神,往往在安全的临界点内将这种冒险充分地释放才会被人们所津津乐道。赛道由若干个弯道和直线部分组成,在安全的前提下赛车手追求的是更快的圈时,而这些被称作亮点的弯道往往都是最影响圈时的地方,它们提高了汽车运动难度的上限。
面对同样的弯道,不同的驾驶者和车辆性能有着不同的攻克办法,今天我们的赛道设计技术已经翻开了新的篇章,我们团队开发的赛道仿真技术保障了赛道安全,可视化智能交互设计技术实现了设计过程中的同步驾驶体验,让我可以在每条赛道中都加入很多带有场地个性的设计,只有亲自体验才会发现,只有真正驾驭才能挑战上限。
对我而言,能够让更多的人驶上赛道,在体验和了解车运动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驾驶技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是一件更让人欣慰的事情,是我童年的梦想,也是我毕生的追求。
Q:在日常生活中,您是怎样去汲取这些设计灵感的呢?有没有将灵感变为现实的案例呢?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女性更加细腻的个性或视角,是否会给设计方案带来不同呢?
姚启明博士:在赛道设计中,一切的灵感都源于合理性。与其说是灵感,不如说是不断地学习、实践、积累、挑战上限。灵感很重要,但是灵感也会有不灵的时候,在汽车运动这个追求科学和安全极致的面前,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保证设计的质量,就像赛车手通过无数次的训练形成肌肉记忆一样,任何工作想要做好都离不开勤学苦练。
而对于赛道设计来说,细腻确实很重要,因为在这个复杂且缜密的过程中容不得丝毫的大意。其实我只有在工作状态大脑才会缜密入微、力求完美,工作之外我一直追求“糊涂是一种境界”,也许是因为这20年,我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吧。我们团队中也不乏女性,她们也同样非常优秀,我想这些不仅和性别有关系,也和性格有关系。
Q:您平时在工作中是什么样的性格?在工作强度和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您是如何平衡家庭与工作的?
姚启明博士:我想是严苛、坚韧、博爱吧。20年来,我经常被甲方称为“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因为赛道设计,与生命息息相关,不能有半点杂质。我也相信,这种坚守的是职业信仰,更是社会责任。
但这份责任心和不可替代的工作性质也让我付出了很多代价,多年来在高压下的忘我工作,给我带来了身体上的病痛和对孩子的愧疚。
我的儿子从会说话起,每天早上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总是:“妈妈,今天出差还是加班”;在学校被老师问到妈妈的爱好时,他爽快的回答:“工作”。我也总是告诉儿子:妈妈不是你一个人的妈妈,你还有很多兄弟姐妹,每一个赛车场都是妈妈的孩子。他已经慢慢接受了自己的“兄弟姐妹”遍布全国。
现在我的儿子快九岁了,已经习惯了妈妈加班不在身边陪伴的每个晚上,但是只要不出差,不管多晚回家,早起给儿子做一顿丰盛的早餐,和他“共进早餐”也是非常快乐的。我会问他昨天在学校有什么开心和不开心的事跟妈妈分享?他会问我工作上有什么开心不开心的事跟他分享?有时候他会像大人一样给我讲道理,有时候会不解的问我:为什么?我会给他讲很多典故,告诉他:我们要学会在阳光照耀的地方自由奔跑,更要学会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昂首前行。我想教育不止是书本,还有做人。
李佳润:北汽越野车队总监
李佳润:北汽越野车队总监
两次参赛达喀尔拉力赛,初次登场便勇夺新人奖,2017丝绸之路拉力赛的全场亚军,三次蝉联环塔拉力赛冠军、完成COC中国越野场地赛三连冠,北京越野车队正在重新书写着中国越野赛车的历史,而这支横扫沙漠、戈壁、草原的铁血军团的掌舵人,却是一位身材娇小、衣着时尚的女性,她就是北京越野车队总监——李佳润。
在运营车队以前,李佳润也经常与汽车打交道,不过那个时候她经营的是一家传媒公司,更多的是做传统的广告传播。2015年,她的客户之一北京汽车宣布全面参与国内六大汽车赛事,正式开启赛事营销战略,李佳润便和其他几个赞助商客户一起组了北汽绅宝拉力车队,参加CRC中国拉力锦标赛。
相比现在对李佳润,那时候的她更像是一位对知识充满渴望的学生,看哪里都充满新鲜感,两年的CRC征程为李佳润积累了不少的赛事经验,同时也看到了中国赛车的短板,尤其是赛车的技术上与国际一流水平还有着巨大差距。
以前的中国拉力赛车或是越野赛车,更多遵循的是“拍脑门”的改装方法,仿照国外的赛车换上好的减振器、装上好的变速箱,但是缺乏系统化、流程化的研发体系。
2016年,北汽战略转型主推越野车,李佳润顺势成立了北京越野车队参加当年的环塔拉力赛。从决定参赛到真正比赛,车队一共准备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但当他们第一次亮相营地的时候却惊艳了所有人,鲜红的赛车、整齐的服装,一点也看不出这是一支刚刚组建的车队。
这是因为传媒出身的李佳润把十分注重的车队形象,不管从车辆的涂装设计、还是赛员头盔、赛服的样式,全部统一规划。那一年,她的车队夺得了总成绩第6名,并问鼎厂商队冠军。这是一个开门红,不过一个更大的计划正在孕育中。
2017年环塔拉力赛,李佳润带着她完全按照国际顶级赛车队标准组建的团队亮相环塔大本营。派出的五辆顶级赛车分别由比利时Overdrive和法国MD Rallye Sport两大顶级赛车研发机构合作打造,并为其配备了3辆T5卡车、11辆后勤工作车、3辆房车,团队中包括车手、维修技师、后勤保障人员、公关传播人员等一共84人,来自7个不同的国家。
“我觉得我们先要借鉴学习,在我们没有学到真谛的情况下,我觉得还是要让国外先进的车队来跟我们作为合作方一起来边干,我们大家再从里面学习”,李佳润解释如此巨大投入的原因。不仅如此,李佳润还会每年给车队重新做一次视觉包装,包括标志性的齐天大圣脸谱,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车身颜色涂装,用这种方式输出中国文化。
从此之后,北汽越野车队便在国内外的赛场上势如破竹,开启了环塔的三连冠、COC的三连冠、丝绸之路拉力赛的新突破。
每一站比赛,从准备期一直到比赛,每一刻李佳润都会在第一线身先士卒,要求大家做的每一件事情,她都要先做到。
在比赛期间,李佳润每天基本上只有三、四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她会陪着技师们修车,修到最后一刻,直至检查完毕。早上起来再来到赛段起点陪着车手们一起发车,然后直接到终点去迎接每一个车手的归来。
她会用一些女性的这种角度来处理一些车队的问题,每天去细心观察每一个人的情绪的变化,然后去鼓励、给予力量,疏解所有的问题,用一种淡淡的,但又无微不至的关心,将一个个钢铁直男拧成一个无坚不摧的团队。
除了带领车队,李佳润还作为领航员亲身参与到CRC的比赛中,一方面是做了赛车几年以后,自己也跃跃欲试的很想到赛场上去感受一下,更重要的一点是她觉得可能要在里面变换不同的角色,才能更好的管理好车队。
“因为当你不是车手的时候,你很难理解车手有时候提出来的一些要求和他们心态上面的一种变化,你不做领航,你就很难理解领航员在这个比赛里面的重要性”,李佳润说到,“所有这些东西是要自己做一做,然后你才能够去更好的把他们服务好,照顾好,才能让团队整体的运作得更好。”
多项成绩的加持让也李佳润决定拔下心中从初涉越野圈就已种下的那个草——达喀尔拉力赛。
2021年,环塔拉力赛因为疫情取消,但是没有阻挡达喀尔拉力赛按期举行的脚步,这也给了李佳润想把车队带到世界顶尖舞台横向比较的一个机会,当然这也是一个冒险,因为三个车组都全部都是由中国赛员组成,并且三位车手都没有参加过达喀尔。
李佳润依旧在每个比赛日的早晨发车前亲自目送三个车组出发,在无微不至的后援帮助下,3台战车全部位列前15完赛,最高世界排名13 创中国越野车品牌历史最佳战绩。当然,李佳润也看到了中国车手与国际顶尖车手的差距。
这其中在颁奖台上还有一个小插曲:由于从带过去的国旗不符合标准,当时在沙特又找不到国旗,他们最终联系了使馆,使馆硬是把升在旗杆上的那面国旗,取了下来,让车手们披着上了领奖台。李佳润说:“那一刻我觉得我和我的祖国在一起,自己付出的再多的东西都非常的值得”。
在今年的达喀尔拉力赛上,由于预算的原因,李佳润团队只带了一辆赛车参加比赛。尽管单车组出赛,没有队友之间的照顾会大大提高比赛的难度系数,但是他们还是完成了比赛,让五星红旗再次展示在了达喀尔的舞台上。
桂濛:赛车手
桂濛:赛车手
F1一共有多少位男车手参加过?恐怕这是谁也不能在第一时间回答的问题,但是,如果问您一共有多少位女性车手参与过呢?伸出您的一只手就能正好数过来,对,五位。这项与奥运会、足球世界杯并称为“世界三大体育盛事“的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从1950至今,只有五位女赛车手参加过大奖赛。
为了应对缺乏女性车手进入最高级别赛车运动的问题,在2019年诞生了一项仅限女性参与的汽车赛事——W Series (世界女子方程式),主办方向全世界征集优秀的女性赛车手,经过层层筛选最终选出18位车手参加总奖金高达150万美元的比赛,在54进28的预选赛中,只有一位中国车手,她就是桂濛。
“我比99%的男人开车快!”如果让桂濛“不谦虚”的评价自己的驾驶技术她会这样说。
但是如果桂濛站在你身边,她与你认识的邻家女孩没有任何区别,初识给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比较寡言,甚至有不少人觉得他高冷,但是与她混熟了,她的笑容非常治愈。
桂濛的赛车生涯并不是从小时候的卡丁车开始的,也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父亲是名电器工程师、母亲是位医生。
桂濛第一次感受到速度带来快乐是在6岁的时候,一位从事出租车司机的叔叔每天会载着她去上学,从家到学校15km的路程只用10分就跑完了,她很快就喜欢上了这种无拘无束,带点自由的感觉。
2年后,家庭里迎来了第一辆汽车,第一代大众Polo,1.4升自然吸气发动机配手动变速箱。从此,送桂濛上学的任务交到了桂爸爸手中,对于汽车的喜爱也从这时候开始了。
而对于赛车的认识,就要感谢天天拉着她一块儿在电脑上玩F1赛车游戏的赛车迷堂哥了,那时候没有方向盘模拟器,她就在键盘上控制方向,每次都玩到手指弯不回去了才肯罢休。
从那以后,桂濛的生活继续像一个典型中国家庭的孩子一样,学习、考试、升学。在考大学时抱着想要记录世界到想法,她选择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业。
由于喜欢汽车,桂濛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选择了在一家汽车杂志担任摄影师、编辑,将爱好与工作完美的结合了起来。
2014年,桂濛拿到了场地和拉力两个赛车执照,随即便积极参与北京各大房车赛事、卡丁车比赛。为了磨练自己的技术,连续半年的时间里,每周有4~5天她都会在9点前到达距她家单程60公里的练习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赛场上的成绩要依靠场下不间断的训练才能创造,但这是一个枯燥且无味的过程。光是制动的技巧,桂濛就练习了一个月,跟指也一样,一直练到形成条件反射为止。
2015年,中国方程式大奖赛(CFGP)的举办,让桂濛有了接触方程式赛车的机会。作为那届比赛为数不多的女车手之一,桂濛一下子成为了众人的焦点。
为了可以适应方程式的比赛强度,桂濛每周都会有4天室外跑步5公里,因为跑步5公里的时间和比赛开一节的时间差不多,这样可以为比赛练习耐力。还有每周1~2次泰拳这样的可以练习反应和爆发力的项目,在方程式比赛中也十分有帮助。
慢慢的桂濛工作的重心发生了变化,以前觉得赛车会耽误工作,而现在,稳定的工作会耽误赛车。
2016年,桂濛开始转战亚洲雷诺方程式。北京的赛道无法开放方程式练习,她只能经常性地往返珠海北京之间。只要珠海赛道开放,她就会飞过去练几天再回来,成为了半个珠海人,连手机导航都调成了粤语版。
桂濛有个本子,上面写的都是与练车有关的心得,或是当天练习的感想。因为盲目的练习是浪费时间的,总结问题才能提高自己。外人看赛车的魅力是紧张、刺激、又伴随着危险,但桂濛的心中竞速却是心如止水的状态,她更享受专注并且沉浸在其中的过程,这可以让她不断的超越自己。
赛车是仅有的几个不将男女分开竞技的体育运动,桂檬在与20多位男车手比拼的时候没有觉得自己是女孩子,对手也不会因为她的性别就礼让三分。虽然学习赛车的起步时间较晚,但是凭借高强度的自律和付出,桂濛夺得了2017年亚洲雷诺方程式的年度亚军。
2019年,桂濛上传了资料,正式报名参加W Series。这项是由F1前掌门人伯尼-埃克莱斯通发起提议,前F1车手大卫·库特哈德和传奇F1设计师艾德里安·纽维都参与了车手的评选的国际性赛事,参与报名的车手来自数十个国家。
为了让团队技师记住她,桂濛给自己起了一个英文名字——Grace,读音上与“桂”同音,而拼写上还藏有“race(赛车)”这个词。
面对这次机会,桂濛十分兴奋,她早就有过去欧洲训练的想法,毕竟比亚洲的水平要高很多。欧洲的训练成本很高。
但是满怀信心的她地到了奥地利,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有多天真。当时一共有60位女车手参加选拔,大家普遍年龄比她小,有几个女孩甚至是00后。一聊天,桂濛才知道,有不少的“赛车世家”,家里就有车场,还能自己动手修理F4方程式赛车……
国内的赛车文化和欧洲比相差甚远,不仅是技术和经济实力的差距,身体素质的差距也让她感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最终,经过几轮淘汰,桂濛止步西班牙,没能进入最终的参赛名单。即便如此,她也已经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女车手之一,组委会裁判称桂濛和另外参加W系列赛的女车手们:“她们都是比99%的男人更会开车的女孩”。
之后的几年,你仍能看到桂濛活跃在国内的各大赛事中,有时在开原型车、有时又出现在电竞场上,但是如果你知道她接下来的比赛计划,她可能会回答你“随缘吧”。
张凯特/窦宇珊:赛车玩家
张凯特:汽车自媒体人
自降三倍工资,不再能继续之前买买买的生活,由文科公关女转战成为互联网汽车编辑,张凯特却觉得活出了人生最大的快乐。
作为一个灵魂自由的女生,张凯特有非常多与冒险有关的爱好,这些爱好就算是一个人完成也从不觉得无聊,因为与她对话的,是等待探索的奇幻世界:一个人背包走访30多个国家,和当地人打成一片,去所有东南亚海湾潜水,看遍深海景色,这些都是让她随时肾上腺素喷发,感到兴奋与快乐并存的人生追求。
但是在张凯特心里,所有这些都比不了驾驶位上的风景与操控速度时带来的激情体验:看《头文字D》记笔记学习赛车技术,在家刷夜开模拟器刷圈速,在修车厂研究物理学与机械工程原理,周末往郊区跑练习过弯漂移,无所谓别人定义的“女性角色”,张凯特就是那个活得最美的自己!
有人通过工作,感受数字加码,赚得盆满钵满的快感,而张凯特却始终活在自己的热爱里,享受着工作中的每一秒。她没有去想开赛车带来的收益和回报,也不在意他人的认可,因为跟随热爱,活出自己从来都是本能。只要可以握紧方向盘,开上赛车,这种内心的充实和满足,以及源自内心的快乐无法被任何事替代。
如果听到一个人夸自己车技好,张凯特会非常开心,但是就算没人鼓掌,她依然骄傲的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张凯特觉得,无论在任何领域,性别从来不能被定义为优势或者劣势,因为爱好无关男女,无关年龄,只要热爱,就能让人一往无前。
窦宇珊:改装店主理人
要问全中国最了解三菱EVO的车女生是谁?窦宇珊,肯定算其中一个。
熟悉汽车之家车手王涛的朋友一定对经常出现在他微博里的“闺蜜”宇珊多少会有点印象,不过她们的合影总是在赛道上。
要说为什么窦宇珊对车这么感兴趣,可能是因为她一毕业就在车行工作,比一般的女孩接触车的机会更多一些。但最初她对车辆的认知很浅薄,并且由于工作在高端品牌的4S店,所以那时满脑子喜欢的都是各种超跑。
后来窦宇珊参加了一个活动,认识了很多技术流车友,不但对性能车有了新的认识,在改装车的道路上也越走越远。同时拥有了自己的改装店和赛车队。
对于窦宇珊来说,她一直是个不折不扣的三菱死粉。从最早的枪骑兵开始,菱帅,翼神,EVO 6代8代到现在的十代都亲自感受过。
自己的车队还用菱帅的车壳打造了一款赛车,把几种不同发动机零件融合在一起,打造了一款最适合比赛的机器,经过精心的调校和改良在金港的各种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耐力赛中也是做出了1”18的最快圈速。
窦宇珊真正开始接触赛道正是受到好闺蜜王涛的影响,因为经常去看他的比赛,在他的引领下慢慢开始接触赛道享受赛道。通过跑赛道,窦宇珊更加深刻的了解了赛车,同时也更愿意去研究一些专业知识来提升自己。
现在窦宇珊的车要是出了点毛病,自己光靠听声音就能判断出哪里出了问题,久病成医说的就是她,但是窦宇珊乐在其中,她认为这是与车辆沟通的一个过程,就像姐妹一样,有时候彼此闹一些毛病更能增进感情。
作为改装店家的这几年,窦宇珊也能明显感觉到车圈在整体的进步,以前经常跑山、“崩野04”的车友,现在更愿意去到正规的赛道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也有更多女性加入其中。
女性玩家也不再倾向于充当赛道花瓶,仅仅是在车边摆拍或是坐坐副驾 ,她们从只关心车辆的外观,慢慢的变成了想要升级动力系统 。她有一位宝妈客户,经常带着两个娃来找她切磋赛道技艺,她觉得这才是她目前工作最有意义的事情。
写在最后:
今天讲述的5位女生都与赛车有着不解之缘,姚博士将自己的使命牢牢与中国赛车的发展捆绑在一起,李佳润则带领中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最顶尖的竞技舞台,桂濛则让中国全世界看到了女性车手的魅力,还有如窦宇珊、张凯特用自己的行动传播着中国的赛车文化。或许性别在她们眼中是重量最轻的一个标签,但同时也让她们拥有了更美的一面。美,用速度创造,而她们的美,正在创造中国速度。
在您身边也有这样热爱速度,坚持、执着,为了自己的梦想奋勇向前的女性吗?可以在评论区跟我们一起分享她的故事。(编辑/汽车之家 郭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