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用车养车 用车指南 正文

学会了能救命!紧急救援知识(下)

收藏 (0条) 举报/纠错 向编辑提问

固定:利用身边资源/避免二次伤害

汽车之家

  其实写到这里的时候我也在犹豫,固定这件事究竟要不要和大家分享。很多人都会觉得,这部分内容太过于专业,搞不好反而容易出事儿,教我们这么难的内容,这不是瞎扯么?后来我也和讲师聊起此事,还是觉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简单的固定思路和手法。

  据一线的急救医生介绍:他们遇到过不少在相对偏僻的地方或者急救车不能马上到达的情况下,伤者因为没有良好的固定而造成伤情扩大、甚至后期导致残疾的,而且如果伤者在出现意外后没有及时得到正确的固定,还会影响到后续的搬运工作。而这部分前期预处理的工作很多时候对于急救人员来讲也是无能为力的。所以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而言,多了解一些正确的固定方法和处理思路还是有必要的。

头颈、手腕、手臂、下肢的固定方法

  固定基本分为头颈部、和四肢,这其中又有涉及骨折的和不涉及骨折的,我们就以相对较高的标准(假设怀疑骨折)来为大家分享。这其中包括上肢轻伤的简易固定方法,头颈部的固定方法以及下肢无法行走时的固定思路介绍,其中上肢和颈部的内容是交通伤中最易用到的。

汽车之家

  还是那句话,大伙看完了别有负担,不可能说大家看完这些内容就可以去给人家进行专业的固定了,重要的还是普及常识和正确的操作思路!很多时候错误的固定、安置伤者反而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如果实在拿不准,那你就去帮伤者按压止血吧。)

头颈部的固定

汽车之家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平台

手臂部分的固定

汽车之家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平台

下肢部分的固定

汽车之家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平台

止血、包扎、固定小结:

  到这里,关于止血、包扎、固定的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完了,是不是有种特“涨姿势”的感觉?其实我在现场听完讲师的分享之后也有类似的感觉,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我有了和大家分享这么多内容的动力。

  我也是个普通人,不具备任何急救知识,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但是当我听急救人员介绍到中国的急救救活率非常低的时候,还是挺沉重的。我希望可以透过我们的传播和分享,让更多的人具备基础的救助常识,拥有正确的急救思路,退一万步说,就算在现场帮不上忙,但为其它一些想帮忙但又不具备急救常识的人做一些指导总是可以的吧?

额外的内容:常见创伤处理

  就在我们要拍摄完毕准备离开的时候,金老师突然叫住我们,说要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些常见创伤的处理思路。因为无论你是摔着了、磕碰了、还是因为事故出现开放性损伤,皮开肉绽了,很多人一见着有出血、有外伤,马上就着急了、慌了,拿着药水就往伤口上撒,拿着喷剂就往伤口上喷,但这样真的正确么?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平台

汽车之家

编辑小结:为什么要写急救知识?

  其实只是想尽自己的一点力,通过我们的传播,可以让大部分人了解到基础的急救常识和意识,文中所介绍的技法和方法都是最为贴近生活的,为此我们花了不少心思和急救人员沟通,怎样才能用大家都看得懂的方法把这些基础的急救方法展现给大家。

  文中涉及的技法虽易,但能让大家、让更多的人可以去关注基本的急救意识,这才是我们决定的初衷,毕竟在部分情况下,发生意外时往往急救人员并不在身边,或者无法马上赶来,然而这期间的应急处理却是非常关键的,是放置不管?还是尽自己力所能及?这对很多人来讲很是纠结。

  此时如果可以进行一些正确的操作,则有可能稳定、甚至减轻伤者的伤势,起码不会因为一些错误的操作导致进一步的恶化,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我觉得这篇文章就没白写。(文/图/摄 汽车之家 任博 鸣谢:出镜/王茜麟,摄像/毛洪胤、胡振靖,编导/李墨子)

更多阅读:

“抱”不等于爱!解读儿童乘车致命误区
//www.autohome.com.cn/use/201405/806724.html

学会了能救命!紧急救援知识(下) 汽车之家
查看同类文章:
用车宝典
更多精彩内容:
儿童安全座椅
聊新车
云车展
向编辑任博提问
文章标签: 用车宝典
共3页<>
文章导航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