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车型:宋 2016款 2.0TID 自动旗舰型
从底盘全景上看,在前后悬架形式上,两台车都充分考虑到自身紧凑型SUV定位:以舒适性为基础,充分利用空间,当然,成本控制也是一方面。虽然产品定位相同,但在副车架和连杆设计布局方面有着不一样的逻辑。
●前悬架结构对比
前副车架方面,比亚迪宋采用全框式副车架的结构形式。全框式副车架相对于非全框式副车架来说,在受到正面碰撞的时候,受到正向冲击力,并分散到副车架上,保护乘员舱。不仅如此,比亚迪宋还在前副车架的后部增加了与车身底部纵梁连接的强化件,不仅强化副车架刚性,在副车架受到冲撞时,该强化件可以将正面冲撞力传递给车辆底部纵梁上,起到冲撞力导向作用。
在前悬架方面,两车都采用了麦弗逊式前悬架,形式也比较传统。麦弗逊式前悬架作为一种比较简单的独立悬架形式,相比较于双叉臂式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来说,具有占用空间较小,更容易布局发动机,且设计与制造成本较低的特点。
相关车型:宋 2016款 2.0TID 自动旗舰型
●后悬架结构对比
同前部底盘相比,两台车的后部底盘结构就有较大差别了。比亚迪宋采用了类似“井”字形的副车架,而东南DX7则采用了类似“一”字形的副车架。“井”字形副车架比较占用底部空间,“一”字型副车架具备更多空间优势。理论上讲,具备防倾杆与加强杆的悬架,无论在侧向支撑力还是刚性方面,在调校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由于后副车架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两台车虽然都是多连杆式后悬架,但在实际布局设计方面不太一样。比亚迪宋的后悬架缺少防倾杆,后减振器有一个相对于东南DX7来说更大的角度,这可能是基于整车开发过程中对乘员舱空间布局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