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O Mark II (1981-1994)
第二代POLO以及高性能版车型诞生,POLO正式走向海外市场
POLO Mark II
第二代POLO于1981年10月正式发布,外形相比第一代有了较大的变化,后部车身线条被设计的更加简洁,后窗面积也被大大增加,更加方正的后备箱设计带来了更大内部空间,从而提高整车的实用性。新的面板焊接技术使车身不易生锈,而且新的设计也使POLO脱离了与奥迪50在设计上的关系。另外,第二代POLO放倒后排座椅,行李空间能从265升扩展到645升 ,空间则是这一代POLO最大的优势,其出色的空间表现要远胜于同级别车型。
大众在第二代POLO初期,并没有对动力做出更多的改进,来自上一代车型的几款发动机仍旧是主力,直到1983年,大众推出了新款1.3L发动机,这台发动机装备了单点燃油喷射系统,最大功率达到了75马力,使用在新款的POLO coupe GT上,最高时速达到了167km/h。此后,大众又为POLO陆续配备了两款1.3L和1.4L柴油发动机,使得POLO的燃油经济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第二代车型期间,原本称为derby的双门轿车版车型被重新命名为POLO clasic,而原来的POLO三门掀背车则被命名为POLO coupe。在大众将西班牙的汽车品牌西亚特收购之后,POLO的产品线也扩展到了伊比利亚半岛。1983年,POLO的产量达到了100万台,三年之后,POLO又突破了200万的销量。
1986年,大众公司首次推出了POLO车系的顶级运动车型——POLO GT G40,也就是POLO GTI的前身。这款特别的限量款车型仅生产了500辆。它所使用的是一台排量1.3升的机械增压发动机,在机械增压器的作用下功率提升至83kw(115马力)。性能表现直接秒杀了第一代的POLO GT和POLO Coupe GT,因此POLO GT G40应该才是POLO车系里第一款真正意义上高性能车型。而它的出现也为后续的POLO GTI铺平了道路。
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众又针对第二代POLO进行了一次大的中期改款,使用了全新的前脸,车身多处进行了更美观的设计,头灯由圆型变为方形并整合了转向灯。另外5挡手动变速箱成为POLO的标准配置。(由于这次的改款,外形变动较大并且与第四代车型前脸较为接近,有些人会错误把它看作是POLO的第三代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