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孚走上了流浪的旅途
当罗孚经历了公司最辉煌的时段时,危机却接踵而来。危机发展之快、程度之恶劣都是罗孚始料未及和不能够预测的,这些危机直接导致了罗孚的衰败以及消失。二战后,英国汽车开始对本国汽车实行关税保护,因为这一原因,使英国加入欧共体连连受挫。最终英国政府做出了妥协,取消了关税壁垒。英国汽车虽然没有本质上的动摇,但是却面临国外产品的竞争。
◆1966-1987年:利兰掌控下的罗孚
为了改善英国汽车的窘境,1966年,融入英国大多数主流汽车厂商和品牌的英国汽车控股公司和英国利兰汽车合并,如奥斯汀、MG、罗孚、凯旋和捷豹等品牌都被并入其中。美好的愿景好像永远不会实现,好景不长,此时英国对汽车产业的政策是以出口为主,内需为辅。但英镑的坚挺,使得英国汽车在其他国家奇贵无比,但是在性能和质量上却没有什么优点。所以导致了英国汽车业的持续低迷。
1970年,路虎公司向媒体公布了揽胜系列车型的面世,揽胜搭配了3.5升V8汽油发动机,取代了Land Rover旧式钢板弹簧的宽幅螺旋弹簧;与原车型相比具有相同的克服恶劣条件和越野能力的同时,Range Rover还可带来公路上驾车的舒适感与高性能。多年来对设计方向的坚持,带来的是空前的胜利。一时间各分销商门庭若市,排队等候购买的名单络绎不绝。998英镑的售价,出色的越野能力,舒适宽敞的车内空间,完美的细节制造,一时间成了时代的象征。高高在上的驾驶感,给很多高档轿车的客户带来了全新的感觉。
1970年,罗孚P系列的最后一款P6上市了,P6的外观和前代车型有了很大的不同,车身开始采用见棱见角的楔形车身。传统的英伦贵族气息在P6上弱了很多,但P6的新风格还是很酷很帅的。P6共有4台发动机供选择,一台2升发动机、一台2.2升发动机和两台来自别克的3.5升V8发动机。
当时,罗孚把雪铁龙DS当做了直接的竞争对手,但由于设计问题P6完全不是DS的对手。首当其冲的就是车内空间问题,复杂的后悬挂使车内后排空间非常狭小,甚至行李厢内放备胎的空间都被侵占,备胎只能放在行李厢盖上。第二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上市初的P6只有2.0升车型,动力系统毫无选择。但P6还是很多优点的,例如当时全球领先的安全性、创新的外观设计、优良的操控性等。但由于英国制造业整体萧条和罗孚公司的动荡,使得P6没有获得很好的效果。
1975年,除罗孚外的其他品牌的运营状况毫无起色,利兰集团被英联邦收编,成为了国有企业,集团被分为四个部分。
1976年,罗孚第一款在利兰旗下研发的旗舰车型SD1在英国问世,SD1是为了取代罗孚P6和凯旋2000而研发的车型。罗孚SD1的外观灵感来自法拉利的Daytona,外形彻底的摆脱了老式英国汽车的设计风格,车身大胆的采用了五门溜背的形式,而前脸设计也完全摒弃了罗孚的家族样式,尊贵感消失的无影无踪。
SD1共有6款发动级供消费者选择,排量从2.0升到3.5升。变速箱共有3挡自动和5挡手动两种变速箱。令人奇怪的是,SD1的刹车系统竟然奇迹般的倒退了,后轮盘式刹车变成了鼓式刹车。但SD1还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和极佳的驾驶乐趣使SD1一共卖出了33万辆。
罗孚与本田展开合作
1977年,在利兰汽车Michael Edwardes爵士的领导下,利兰公司开始和本田合作生产本田汽车,同时罗孚汽车也与本田展开了技术合作。本田是靠造廉价车起家的,罗孚本来是想靠本田的技术来制造经济型轿车从而迅速复兴,但罗孚并没有学习本田在成本把控和对汽车质量把握上的经验,只是一味的把罗孚的商标挂在本田的车身上,这些做法让罗孚失去了最后一张王牌—罗孚的创新与研发能力。就在这年,罗孚的越野车部门路虎也与罗孚汽车划清关系,开始独立运营。
1984年,罗孚与本田合作的第一款结晶—罗孚200正式上市。罗孚200是以本田Ballade为基础研发的全新经济型轿车,罗孚200还是在最后一代罗孚自主开发的平台上开打的车型。可以说,罗孚200已经完全的本田化了,发动机、变速箱等重要部件都是直接取自本田思域。
罗孚汽车沦为平民品牌
1986年,罗孚的行政级轿车已经沉寂了十多年,终于罗孚SD1的后继车型罗孚800在英国问世,这是罗孚与本田合作的第二款车型。罗孚800的定位于大型行政级豪华轿车,但罗孚800却是以本田里程为基础开发而来的。罗孚800共有五门掀背、轿车、coupe三种车身形式。初期的罗孚800装备了来自本田的2.0自然吸气和2.0涡轮增压型发动机,后期的800则装备了拥有罗孚自主知识产权的KV V6 2.5发动机。
罗孚800推出后,新车受到了世界各地车主与媒体的好评。但好景不长,罗孚在汽车质量和可靠性上的问题便暴露无遗,导致罗孚800的销量一蹶不振,但同平台的讴歌RL却没有在这方面出现任何问题,表现差劲的罗孚800一直生产到1999年才走到历史的尽头。
同年,被赋予重大希望的利兰公司出现了25.5亿英镑的财政赤字,不堪重负的英国政府将利兰公司私有化。1987年,Graham Day爵士开始掌管利兰公司,由于罗孚汽车的经营状况良好,所以没有像其他品牌一样直接走向破产,新的利兰集团的名称直接被改为罗孚集团。为了摆脱困境,Graham Day卖掉了利兰旗下的众多品牌,比如把捷豹卖给了福特。而利兰,奥斯汀等品牌甚至沉入了历史的海底。
◆1988-1993年:利兰消失罗孚再次独立
1988年,亏损严重的罗孚一直想与本田汽车合并,但本田不为所动。最后在英国国内保护本土汽车产业的呼声下,罗孚被英国航空集团买下。之后,所有出品的新车仍然可以使用罗孚的品牌,但是这个举动直接导致了罗孚品牌的贬值。至此,一直树立高档品牌形象的罗孚从女王座驾彻底的变成了随处可见的经济型轿车。
1993年,罗孚在英国航空集团管理下的最后一款新车罗孚600在英国上市,和罗孚200、800一样,罗孚600也是在本田车型的基础上研发而来的,罗孚也仅仅是把罗孚的外观和商标贴在了本田汽车上,不过这次罗孚选择整容的车型是本田雅阁。
罗孚600是一款紧凑型行政轿车,动力系统共提供了5款排量从1.8升至2.3升的本田发动机。1994年,最强的罗孚600出现了,这款罗孚600装备了2.0升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可达147kw、最大扭矩也可达到236N.m,最快可达240km/h。罗孚600的内饰继承了罗孚汽车大气豪华的特点,但车内过于拥挤的空间受到了用户及媒体的严重批评,同样的质量问题又出现在罗孚600的身上,这些缺点的出现最终导致了罗孚600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