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前后的汽车记忆有郭松的父亲郭春京为我们讲述,那段时间他是一位出租车司机,也有不少汽车方面的回忆。
小郭:爸,您跟我说说1998年前后您跟汽车的事儿吧!
老郭:行,你听我从头说啊!我80年代参加工作时候是在糕点厂,当时汽车不像现在似的,恨不得出门买菜都开个车,那时候老百姓没车,车都是单位的。那会儿我们大领导是坐伏尔加,中层领导出门办事儿就是212。其他的车基本就是拉货用,小点的就是121,130算大货车了,1041好像是后来几年才有的……
小郭:爸,说1998年,不是80年代,80年代李昊鹏他爸说过了。
老郭:是啊,你听我慢慢说啊!赶上集体活动的话,才会出车拉人,就用丰田海狮,也就是现在的金杯(那种车),一般个人外出都得骑自行车或者坐车。88年我跟你妈结婚的时候,头车是尼桑超豪华,那时候人们不知道什么型号,尼桑分大小,小尼桑是蓝鸟,大尼桑是公爵,大尼桑还有个超豪华,就是长保险杠的那种。
小郭:父亲大人,咱什么时候到1998年?
老郭:这就到了……后来单位慢慢也不景气了,92年我出来开出租,第一家是天意出租公司,1998年时候到了通达出租公司,当时是一辆两厢的黄色夏利。我记得很清楚,车牌是京A51317,你看这个号码其实能跟你《逆時光》微电影里那辆奔驰呼应上。
当时夏利的起步价是10块4,一公里是1块6,同样的还有拉达。桑塔纳沃尔沃之类的进口车是2块一公里。只有大发、昌河、松花江那些面的是10块起步,一公里1块,所以那会儿遍地是“黄虫(黄面的)”,高价的很难拉到活儿,我们也主要是跟东方饭店这些高端饭店趴活儿。
我记得当时那款夏利也不是很贵,大概是大几万块钱,但是那会儿三五个人喝顿酒也就百十来块钱,房价才一千多。
小郭:您那时候有什么关于汽车比较难忘的事儿吗?
老郭:90年代汽车于我来说真的就是全部,一家老小全都指着它。大概从95年开始吧,你奶奶和姥姥身体就都不太好。印象特别深的是在96年,俩老人一个在肿瘤医院,一个在友谊医院,你妈每天上午开车带着你姥姥去友谊医院,下午把老太太送回来,再接上你奶奶去肿瘤医院。我白天睡觉,夜里起来去拉活儿,人歇车不歇,那段日子挺难的,也是我最深的一段和汽车有关的记忆。
小郭:呃,难为你们了。那就没有点高兴的事儿么?
老郭:高兴的事儿有啊,这台车在你成长的过程中这辆车对你的影响也挺大的,小孩儿在成长过程中见识很重要嘛!所以周末我跟你妈都要带你出去到各个地方玩儿一圈儿,你看这照片都留着呢。
小郭:合着您带我去了趟世界公园就算到各个地方玩了?
老郭:不是啊!世界公园只是其中之一,那时候北京的各个公园、博物馆那时候基本没有你没去过的。因此汽车这时候作为代步工具就很重要了,那时候也不像现在公共交通这么发达,家里要没个车,想出趟远门真是挺困难的。
而且我觉得你今天能走汽车这条路,也和小时候的熏陶有关。那时候那夏利都是手动挡,我记得你刚上小学时候就老问我们,这东西(挡把)是干嘛用的。那时候跟你说原理你也不懂,我就说要想车走起来,就得用这个东西,叫挂挡。车跑得越快挡挂的越高。小孩儿脑子好使啊,一下就记住挡位了,那时候家里能玩的东西少,有时候我就教你玩原地挂挡,我说挂几挡你就挂几挡,从来没挂错过。
小郭:您总结一下,那时候汽车对于您来说意味着什么呀?
老郭:这么说吧,那个时候你奶奶、姥姥看病,咱们家一家的吃喝拉撒,你上学的钱都是从这辆车出来的,你说它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小郭:说得还挺煽情,最后一个问题,那时候的梦想之车是什么?
老郭:那时候光顾着生计了,哪还有工夫谈梦想……而且那时候汽车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还是太可望不可及了,就好比现在年轻人你问他有什么梦想中的私人飞机?估计也都说不上来。不过话说回来,到今天我也没什么梦想之车,就觉得有个皮实耐用的就挺好,可能是年龄到这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