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的汽车记忆由李昊鹏的父亲老李先生讲述,那时候他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接触过很多车。
小李:88年咱家有车么?
老李(瞟了小李一眼):你当咱家开银行的啊?
不过从86年开始我倒是有车开,公司的一辆灰色老上海!记得特清楚那年你刚出生我就是开的那辆车把你跟你妈从医院接回家的……我参加工作之后考了个驾照,赶上当时我所在的那家公司正值规模最大的时期,有驾照基本就有车可开。当时的司机可是个“铁饭碗”,找工作的时候你要是有驾照,绝对就比别人轻松不少。
我印象特别深,当时开的那辆灰色上海SH760是公司派人特意去上海买回来的,应该是2万元出头……
小李:那时的2万元能买什么?
老李:这个实在不好形容,(想了半天)我给你举个例子:那时家里装一个电话是5000元……
你这一聊车就勾起我的回忆来了,其实老上海也挺舒服的,减振器特别软,方向盘内圈还有一个金属圈是喇叭,转向灯也在方向盘内圈,原地打方向时总会碰到转向灯或喇叭。换挡杆在转向柱边上(怀挡),前排座椅是贯通的沙发座,以前我开车时你妈老搂着我……
小李:吁!!!停!
老李:日本车还没大量进口之前,路上经常能见到的车型总共也没几种,像什么特别老的奔驰、丰田海狮(H20)、老上海、伏尔加、波罗乃兹、212、桑塔纳什么的,我们公司都有,隔三差五就换辆车开回家,在邻居们眼里可神气了。
不过那些车里奔驰我几乎摸不到,都是接客户撑场面用的,我最爱开的是伏尔加,那车又大又沉,大家都管它叫“苏联大奔”。那时我们家还住在雍和宫的平房,路上也不像现在那么多车,我下班回到家就把车停在门口“倒鸭子”上,当时也没违章停车的概念,更没有收停车费的。
当时车少是什么概念呢?大白天路上没就几辆车,有一次我开老上海在建国门附近等红灯,旁边有辆伏尔加原地轰油门,我那时候也年轻气盛啊,绿灯一亮俩车就冲出去了,不过我那老上海还是飙不过伏尔加……
小李:这不就是《速度与激情之相约建国门》么?
老李:说这些其实想表达的就是当时国内的汽车保有量真的不高。人们出行主要还是靠公共汽车或自行车(飞鸽、永久、凤凰当时100多元一辆),别说私家车了,谁家要是有个当司机的,在街坊眼里就是大拿,家里外地来亲戚了或者孩子结婚,让你开车帮个忙是常事。由此可见汽车在当时人们心中的绝对地位。
小李:我问的差不多了,先走了。
老李:别着急啊,我这刚聊到兴头上。再回忆回忆过去……80年代末对我们那代人来说是个转折点,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时代背景下,很多人辞去工作选择“下海”,胆子大敢闯荡的人先富起来了。富起来之后怎么才能体现出来呢?买车!90年代初开始有了私家车的概念。除了手拿大哥大之外,那时候不管是个什么车,只要是自己有辆汽车开那绝对就是富人。
那时我身边的朋友们都开始陆续买车,天津大发、夏利、桑塔纳、标致505、切诺基,还有拉达,买什么车的都有,我印象中大发好像是3万多元,夏利7万元。除了国产和合资品牌车型外,随着大量日系车的进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进口车。非正规渠道的进口车数量也相当庞大,那会儿我还跟朋友到湛江提过两辆车呢,提车那个大院里的一间库房停满了各种日系新车,有些车还泡过水,化油器里都是沙子……我们提了一辆三菱Galant和日产Vanette一共19万元,直接从湛江开回北京。
1990年,家里买了辆皇冠。你小时候我就是太惯着你了,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毕业,上下学就没让你走过一步路,出门就有车坐。
小李:确实,我有印象,你每天就开着车钻进北新桥那狭窄的街道送我上学,从一年级开始,每天上学前和放学后都“专车”接送,也正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对汽车产生了兴趣。
老李:自打这辆车走进咱们家之后,或多或少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比如经常会有人提出结婚借车拼个车队之类的请求,我基本也都是很爽快的都答应了。那会儿每次出婚车时都带着你一起,你最爱干的就是蹭车队里的好车坐。当时主流的婚车就是奔驰S级(W126)和加长的凯迪拉克Fleetwood,有时还能借来三菱3000GT和庞蒂亚克火鸟(当时这款美国跑车保有量在国内还可以)。
那时也没婚庆公司的概念,结婚办事组车队就是看你人脉广不广的时候了,借车也不给钱,一包喜糖、几盒好烟就完事了,算欠了个大人情。都知道你爹我车技好,所以很多婚礼豪车车主都让我来开头车,当时我也就没少摸好车,我还开过一辆俩门翻灯的宝马呢(编者注:应该说的是宝马8系……)。
对了,以前有辆豪车也挺提心吊胆的,经常有偷车的。我之前单位给领导开车的司机每天开辆雷克萨斯(那时叫凌志)LS 400(UCF10)回家,停在家附近有人看管的停车场都能被偷了,后来公司又给配了辆3.0的“皇冠王”。
另外,当时周围很多朋友还都喜欢换车开,比如张三今天要去见个客户,就把自己的切诺基开过来把咱家的皇冠换走,明天李四要跟女朋友回家见父母,那几天我就开高顶的昌河面包车送你上学。你小时候很多车都是通过这种途径坐的,想想也挺有意思。
小李:对,最夸张的一次是有一天你开回家一辆中通(不是那家快递)大客车停在家楼下,我的小学同学们曾经一度认为我爸是车贩子……
老李:那时候还有一段不太正能量的事,你记不记得你小学其中一个班主任知道我每天开车送你上学,有一天课间操结束后找到你:“晚上你爸开车接你吗?他来接你你叫我一下!”
小李:嗯,怎么啦?
老李:你现在知道你的小队长和数学课代表是怎么当上的了吧?你们班主任一有事就让我开车跟她跑一趟。总之,这种借车的情况挺多的,也算是那个年代有车的烦恼之一。
小李:我去……我一直认为是由于我品学兼优呢……
老李:切……你对汽车的喜爱也是从我这遗传的,小时候你的玩具98%都是车,商店里火柴盒(Matchbox)只要一出新款,我和你妈就会给你买一个,当时从燕莎友谊商城买的1:18车模,你数数你有多少辆?我说给你买个飞机的或者坦克的变形金刚,你还不要,只要汽车人。
那时候我还带你逛过车展呢。96年我有个朋友负责在车展现场搭建场地,给了我好多车展门票,我就带着你去逛车展。那真是锣鼓喧天、嗯啊……人山人海!去国展看北京车展的人那叫一个多啊,跟现在车展满眼低胸小姑娘不一样,当时的观众真是冲着看车去的,还有人当场订车。
小李:对对,我记得,当时我拿个交卷相机去的,一整卷胶卷全拍车了,现在翻看照片竟然有本田SSM Concept(S2000概念车)、蓝底双白线的道奇蝰蛇和福特Escort RS Cosworth参加WRC的赛车。现在想想96年的北京车展海外厂商把这些狠货带来参展,当年的车迷挺有眼福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
老李:停……对话我呢还是对话你呢?你怎么还说起来没完了。
小李:你说你说,后来咱家那皇冠怎么着了?
老李:曾经也考虑过换车,毕竟90年代国内汽车市场新车型的更新速度太快了,尤其是进口车车型非常丰富。95年我在京津塘高速发生爆胎事故,那辆皇冠失控撞在中央隔离带上又弹到最右侧护栏上,转了三圈才停下来,车被撞的面目全非,最后修好了又开了半年,卖的时候说了是事故车,但是依然很轻易就卖掉了!这种情况大概也就是那个年代才会发生。
小李:那皇冠之后呢?你最想换的是什么车?
老李:那时都兴开奔驰,我去看奔驰S(W140)了……
小李:老李你90年代竟然膨胀到敢看奔驰S级了?
老李:买不起,就是喜欢,看看而已。算是梦想之车吧!最后96年买了辆电喷的桑塔纳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