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day car”:巡航驾驶和配置
这次试驾,我们除了跑山路,还尝试了从一个城市开到另一个城市,里程超过120公里。小马驹的发动机声音和排气声音都比较低调,在渴望激情的时候有些不给力,不过在长途驾驶中这倒成了优点。
保持D挡,驾驶模式“正常”,方向盘也调整到“舒适”模式,小马驹呈现出温柔的一面。变速箱积极升挡,保证燃油经济性,油门也迟缓了不少。这时候其实跟开一辆轿车差不多,特别是当路况好的时候,野马基本上可以和轿车比舒适了。
记得在美国时我好几次看到有年轻的两口子开着敞篷的野马出游,他们两个人坐在前排,大小箱子放在后座上,看起来好轻松、好惬意。这是野马的另一面,它能同时满足人们两个极端的诉求。入夜,坐在副驾驶的我无聊按了一下屏幕,SYNC系统播放起那首《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这首歌太应景了,小马驹安静地跑在公路上,忙了一天的我蜷在副驾驶跟着哼起来: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West Virginia Mountain Mama.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没错,SYNC系统是标配。事实上,目前上市的3款野马,它们的主要配置都是一样的。差别只在于一些外观的套件和50周年纪念版车型上的纪念徽标等(末尾有实拍文章链接)。根据福特的资料,运动版比性能版多了俩东西:“侧身底部运动饰条”和“运动风格后视镜”,不过现场没有性能版和运动版车型,我也不知道运动版什么样子,至于性能版,这里有几张图。配置这东西,不像运动与舒适那样,与车辆的某个特性相矛盾。小马驹的配置基本上达到了市面上主流中型轿车的中高配水平。
野马车内的灯光颜色可以自行设置,包括仪表盘背光和氛围灯。设置时,不单有系统给定的颜色,还可以自己用R、G、B三原色来调配,挺好玩的。
我问过Patel先生,为什么福特不提供一些低配车型给中国消费者,同时把售价拉低一点。他的回答很坦诚。国内的消费者对野马的认知不足,他们不希望别人认为野马是一款低廉的车型。就像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野马在每个市场的定位不同,在这里它的定位并不低。所以,它们的配置水平比在美国本土销售的未选装的车型要高得多。接着,Patel先生半开玩笑地举了个例子:如果你和一个心仪的女孩第一次约会,你一定会希望把最好的东西展现给她。
你卡里有“玛尼”吗?
爱上一匹野马,家里没有草原,或者卡里没有“玛尼”,哪件事更无奈?我试过第一种,相信我,绝对比第二种要无奈得多。因为没钱可以挣,但没有草原是没法种的。
野马贵吗?我觉得不贵。当我们拿着国内的售价去比美国的售价时,发现就算是美版车型加装了那些配置,还是比我们便宜很多。但这又有什么意义呢?吐槽归吐槽,买车是个现实的问题。野马在国内的车主注定是小众的,在这里它并不是一辆平民跑车。对手?也许有,科迈罗、奥迪TT、奥迪S3、宝马4系……也许没有。Mustang在某种意义上,是唯一的。
我们不能指望野马的定位会有什么改变,只能努力变成它的消费人群中的一员。听完了《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从车里爬出来,抖抖身子,继续努力工作。West Virginia,那不是我的家,终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一匹野马,和你一同驰骋在无尽的草原。(文/图/摄影 汽车之家 时睦华;视频 汽车之家 崔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