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炫使用了CMP平台,此平台是和PSA集团联合打造的,而奕炫也是第一款使用CMP平台的产品。在动力方面,奕炫有两种动力配置,分别是1.5T四缸和1.0T三缸发动机,基于CMP平台的可扩充性,未来说不定会出现混动或是电动版的奕炫。
厂家安排实拍的车型为1.0T车款,但是体验操控的车型则为1.5T车款。1.5T车型的最大动力为150马力(110千瓦)/230牛·米,输出比起1.0T车型大了不少。主要体验的项目为中低速弯道操控,没有体验一般道路的环节。
首先教练带我们先体验一圈赛道,虽然觉得底盘隔音不错,但由于使用的是S挡,所以发动机转速较高,车内声浪也比较明显。由于教练们对于赛道的熟悉度较高,所以一开始车速就不慢。这时候,座椅包裹性一般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
或许是扭力梁悬架的关系,教练在演示的时候总让人觉得车尾在弯中会稍微向外滑出(有点早期法系掀背钢炮的感觉)。不过在通过低速弯角时,转向不足的情形还是显现出来了。毕竟配胎的等级并不高,很容易就突破前轮极限。
有一点让我注意的是,它的转向手感很轻盈,而且转向/回馈力度很均匀,不过手感称不上热血,反而比较偏向舒适。这倒不是说它的转向模糊,而是把大部分路面的振动、信息给隔绝了。
在动力表现上,我们体验的机会反而不多,因为在体验的时候几乎都是地板油进行,而且全程S挡,所以发动机一直处于高转速状态,没有太多换挡的机会。只不过在出发的时候,发觉变速箱在起步时离合器接合的速度有些慢,造成了一些闯动,或许在上市之前会解决。
总结
紧凑级轿车一直都是竟争激烈的一块市场,在这个级别中大多都是强调舒适、家用的产品,只有极少数的车型会将动力、操控放在首位(像是昂克赛拉、名爵6...)。因此我觉得奕炫在紧凑级市场中是一个异类。
这次简短的体验(一人半圈赛道试驾)虽然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但是也很佩服厂家的勇气,因为操控是目前中国品牌遇到的最大瓶颈,因为好的操控不但是数据上的,更是情感上的。驾驶者、乘客的主观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如何能满足驾驶者的感官,是今后研究的课题。
回到奕炫本身,不管你喜不喜欢这么激进的设计,奕炫的外形令人印象深刻,同样深刻的还有内饰设计,能看出中国品牌的设计实力一直再提升。而它的转向、底盘的回馈虽然和真正的热血有一段距离,但是整体的协调性的确比以往的产品好多了,这比加速几秒破百是更有意义的事情。(文/图/摄 汽车之家 张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