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饰:车机系统让我想到了诺基亚5800
近一两年的德国车似乎都很乐于在内饰设计上做出变革,现款宝马3系就是个例子,它几乎完全抛弃了从E46时代延续下来的布局,在豪华、科技氛围大幅提升的同时,也让一些老车迷颇有感慨。高尔夫8也是如此,除了极少部分细节之外,我几乎看不到前代车型的影子。在初看之下,它有着浓郁的科技感,很难想象这是一部十几万元的紧凑型合资车的内饰。
R-Line车型的方向盘造型仍能让我找到熟悉的感觉,但其握环更粗壮,两侧带有打孔设计,表面有不错的摩擦力,手感比较出色。但这不是重点,全液晶仪表盘虽然在前代车型上已经有搭载,但高尔夫8上使用了全新的界面设计,并且有多种界面切换,更符合数字化的概念,我很乐意看到高尔夫做出这样的改变。
10英寸的中控触控屏搭载了MIB 3系统,与ID.3相同,由于整车实体按键的大幅削减,车机及空调等功能均被整合在这块屏幕里。前代车型的车机系统一直受到吐槽,保守陈旧的界面设计和匮乏的功能性让车主完全依赖于手机互联功能。相比之下,MIB 3有了一定改进,界面样式更具活力,在经过本土化调校后,自带了一些应用,可玩性和实用性上有提升。
然而,实际表现还有较大的提升余地。首先,触控屏的反应速度有延迟,体感上能直观感受到,功能的加载比较慢,页面切换时也经常出现令人奔溃的卡顿。另外,一些设定选项图形比较小,容错率较低,如果在驾驶过程中操作的话,恐怕不会有太好的体验。空调选项被整合在了二级菜单中,这种设计在不少车型上都被诟病过,但大众似乎并未吸取教训。整体来看,车机系统是高尔夫8的最大槽点,难以想象这是一个2020年的产品。
● 总结
当年,高尔夫6将车机系统整合到了中控屏幕上,虽然它的功能不多,但和当时的英朗XT、马自达3、福克斯等车型相比仍有着明显优势(后面这三位当年还都是“文曲星”)。时过境迁,汽车与生活的互联就像是一场技术爆炸,中国品牌在这方面已经遥遥领先了,而高尔夫8拿出的这套车机系统实在没什么亮点,原本应该是加分项,结果却成了减分项,徒增用户学习成本。不知道厂商是否会在未来通过OTA或其它形式进行改进和升级,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
从我此次的短暂接触来看,像驾驶辅助系统、IQ.Light、HUD抬头显示、方向盘加热这样的配置,会是顶配独有或选装,所以它和实际购车者的关系不大。未来上市后,最为走量的仍旧是中低配车型,消费者是否能享受到“全新数字化”我无法肯定。那么高尔夫8还有什么优势呢?R-Line的颜值或许是其一,品牌惯性是其二,至于其它的,欢迎你在评论区里告诉我。(文/图/摄 汽车之家 郑雷 视频 赵晋)
● 抽奖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