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3月4日
车队来到了传说中泰始皇求仙入海之处——秦皇岛。
古时起便有不少诗人在这翻滚浪涛旁挥洒写下豪言壮志。
这渤海的博大宽广带给车队以震撼,不由得停车驻足。
“海,纳百川,
吞河水于静息,于无迹。
大气磅礴,气象万千。
依稀间,忆起洛水之神,
凌波漫步,罗袜生尘。”
那恢弘涛声,咸湿的海风,
让人忘却疲惫,继续行进。
来到“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
怀着一份崇敬,车队穿过这高耸城楼,缓行在街道上。
映入眸中的古老的建筑,仿佛在述说着神秘的传奇。
穿越的感觉,让车队如同出征的战士,来到这咽喉之地。
耳边婉约有号角齐鸣,旌旗飞扬,震动天地。
那烽火年代已成故事,随岁月远逝,
但辉煌史记,却还震撼人心。
如今车队行进,这古老城池里,涌动着新时代的浪潮。
满目楼阁,讲述着沧桑,也见证了复兴的奇迹。
3月5日
津门无所有,偶拾一枝春。
捧得春意归,花妍秋更浓。
——《天津印象》
穿越山海关,来到华北地区,第一站便是天津。
天津,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
大海的宽广孕育了天津人民的开朗与幽默。
在这里,众多车友欢聚一堂,
以热情,以欢笑,以独特的天津味儿迎接着车队。
在天津要品味独有的热情,独有的味道,独有的方言。
她的美在她的和谐,在繁华与静美,在海滨的夜空。
她像亲人一样呵护着天津,却又像孩子一样需要被呵护。
“再古的建筑猜不透你的传统,
再新的铁路看不清你的未来,
昔日的卫城,变异了的功能,
恐怕难以改变是这一方水土一方人。”
天津的老人从来都把她叫做天津卫,再配上独特的方言。
听起来别有一番韵味,就像亲人之间的呼唤一样亲切。
天津的方言不似诗意般委婉,却也动听。
大街小巷里,总能看到有老人在聊天或是下棋,
像古时候的"大同"社会一样,老有所养,颐养天年。
有人以为天津是一个狭隘的城市,看不惯一切外来者。
但却错了,天津将新旧包容,将变化包容,
让这个城市更加多元,丰富了这个城市的灵魂。
旅途还在继续,穿过北安桥,
只能说声“别了,天津卫。”
越 是突破,是一次新生
行 是姿态,是一种修行
越行记 记录不断前行的力量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