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三雄销量整体概况
[汽车之家 资讯] 一直以来,宝马、奔驰和奥迪这三大豪华车品牌就被喻为豪华车领域的“三驾马车”,这不仅在于这三大品牌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足够的认知度、悠久的品牌文化和较为全面的产品阵容,最为重要的是三者的累积销量在豪华车市场中也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3年伊始,宝马、奔驰、奥迪三大品牌陆续发布了2012年全年的销量成绩,当中也包括了它们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数据。在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梳理和总结后,我们今天将为您奉上德系豪华三雄2012年全年的销量浅析文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注:本文中的销量数据来自宝马、奥迪、奔驰官方):
● 2012年德系豪华车三雄全球市场销量整体概况:
宝马以154.01万辆位居首位
全球销量方面,宝马2012年销量排在三大豪华车品牌之首,销量为154.01万辆,同比增长11.6%;奥迪紧随其后,2012年销量达到145.51万辆,同比增长11.7%;奔驰则位居末位,销量达到132.01万辆,同比增长4.7%。
小结:在以上这组简单数据的背后,通过查询我们发现有两处特点值得大家关注:其一,宝马、奔驰、奥迪在2012年虽然都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增长态势,但奔驰销量的同比增长幅度却明显低于宝马和奥迪,且尚未达到对手销量增幅的一半。
其二,相比2011年的同比增长率,宝马、奔驰、奥迪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宝马由2011年12.8%的同比增长率下降到2012年的11.6%,奥迪由2011年19.2%的同比增长率下降到2012年的11.7%,而奔驰则由2011年8%的同比增长率下降到2012年的4.7%。这样的数据说明三大豪华车品牌2012年同比增长率要略逊于2011年,编辑分析这或许与全球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和欧洲汽车销量下跌有直接关系。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欧盟27个国家的轻型车注册量同比增长率下跌8.2%,具体销量为1205万辆,创17年来新低。
● 2012年德系豪华三雄中国市场销量整体概况:
奥迪以40.58万辆继续领衔,奔驰销量呈现“恶化”趋势
中国市场销量方面,2012年奥迪在国内豪华车市场排名第一名,销量总数达到40.58万辆,同比增长29.6%;宝马则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二名,销量达到30.32万辆,同比增长39.7%;奔驰依然垫底,交出一份19.6万辆的成绩单,同比增长1.5%。与宝马奥迪相比,奔驰在2012年中国市场的销量只能用惨淡来形容,而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奔驰品牌在全球销量方面的表现。
小结:从以上数据中我们看出,宝马和奥迪2012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继续保持较高的同比增长,特别是宝马,2012年39.7%的同比增长已经超过2011年37%的同比增长率。而奔驰的销量同比增长率则大幅度下跌,2011年奔驰在中国市场的同比增长率还达到了30.6%的高速增长,但2012年,奔驰同比增长率仅有1.5%。奥迪则由2011年37.3%的同比增长下降到2012年的29.6%。
德系三雄中国市场销量分析
● 中国市场分析篇:
2012年的中国市场,宝马、奔驰、奥迪在豪华车领域继续呈现三足鼎立之势,而且暗中的较量不断升级,在延续价格战的同时,三大厂商还加入了更加细分化的产品。那么在2012年,这三大品牌在一番激斗之后究竟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这些数字的背后又有哪些含义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解读一下三大品牌2012年各自在中国市场销量的表现。
奥迪:
奥迪2012年中国市场重点热销产品:A4L、A6L和国产Q5
奥迪在中国市场中首次年销量突破40万辆,达到40.58万,而在这破纪录销量数字的背后,奥迪国产车型A4L、A6L和Q5为其贡献了32.27万辆的销量,占到中国市场整体销量79.52%的占比。其他车型则占到了奥迪总体销量的20.48%。
奥迪在中国市场现状分析:
『奥迪A6L』
『奥迪旗下产品在逐渐向着年轻、运动的品牌定位转变 (左图:A4L 右图:国产Q5)』
奥迪近两年在中国市场中销量成绩突出,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奥迪将旗下车型进行了更加年轻化的打造。随着汽车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换,奥迪对产品策略进行了及时调整,汽车产品细节在进行了精细化的改进后受众群体有所延伸。此外奥迪近两年来还在LED车灯方面下足了功夫,从目前在售的A4L、A6L等车型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奥迪在设计方面的变化。
近两年通过Q5、A4L、A6L等国产车型的推出,奥迪为旗下车型打造出了年轻、运动、科技的品牌形象,这样的改变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奥迪在借助年轻化设计理念的前提下,旗下车型正在越来越多的以私家车形象出现在国内市场中。
前景展望:
在2012年初,一汽奥迪销售事业部时任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就曾在对话中表示,奥迪将会把海外全系车型引入到国内市场中,而从现状来看,奥迪也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海外产品的引入工作,奥迪RS 5 Coupe、A4 allroad这些细分车型已经引入国内。在近期一汽-大众公布的奥迪在华“领先者战略”中,奥迪表示将在2013年向中国市场引入10款车型,包括国产奥迪Q3、改款奥迪Q5、RS 5敞篷版、S6、S7、A6 Hybrid和A8L Hybrid等,这些生力军的加盟将使奥迪2013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表现更加值得期待(点击查看奥迪2013年入华车型展望)。
宝马:
宝马2012年中国市场重点热销产品:5系/X1/X3/新1系
增速最快车型:宝马6系
产品方面,宝马5系车型创中国市场中年度最好销售纪录,销量达到10.78万辆,同比增长52.2%,从这一销量我们也可以看到,仅宝马5系这一款车型的销量就占到宝马在中国市场整体销量的三分之一。除此之外,宝马全新一代3系贡献出了4.67万辆的销量,遗憾的是由于老款3系销量数据的缺失,因此我们无法计算出宝马3系2012年的同比增长率。国产X1也成为宝马品牌在国内的三大畅销车型之一,具体销量为2.92万辆,同比增长148.2%。此外,宝马X3、宝马6系和宝马新1系也达到了154.3%、192.7%和127.1%的同比增幅,其中宝马6系增长幅度最大。
宝马在中国市场现状分析:
宝马品牌自诞生以来,一直注重旗下车型的运动性。而自其进入中国市场后,这种运动特质也得到了国内消费者广泛认可。宝马品牌之所以在国内市场有着稳定且高速的增长态势,除了将其车型的运动特质进行了最大化的演绎之外,宝马对国内消费者需求以及口味的精准把控也是其成功的根本。从产品线来说,宝马旗下车型无论从轴距、发动机排量,以及手动/自动挡车型布局上为消费者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选择空间。
『丰富的车型选择是宝马立足于中国豪华车市场第一阵营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拿新一代3系举例,该车在去年7月份上市之初,共有11款国产车型和进口车型供消费者选择,从轴距划分,可分为长轴距版和标准轴距版;从排量划分,可分为2.0T高功率版、低功率版以及3.0T发动机。此外,在去年年底上市的华晨宝马新款X1,特别加入了一款手动挡入门级车型。宝马通过对在售车型的细化,满足了不同的市场需求,这对于众口难调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太重要了。总而言之,丰富的车型选择加上多样化的产品布局是宝马立足于中国豪华车市场第一阵营的两大主要因素,这同时也让宝马2012年继续在中国保持39.7%的同比高增长率。
前景展望:
产能方面,随着宝马铁西工厂的产能逐步提升,新3系、X1等主力车型的销量还有望再创新高。从产品线来说,宝马在今年还将引入3系GT、新款Z4、M6 Gran Coupe等细分车型,在注入了新的血液后,宝马在国内市场的产品格局也将更加丰富。对于宝马来说,只要坚持其运动的产品定位,丰富的产品选择,相信其在2013年国内市场的销量表现依然不会令人失望(点击查看宝马2013年入华车型展望)。
奔驰:
奔驰2012年在中国市场并没有热销车型,国产GLK级销量贡献明显
『北京奔驰GLK级』
与宝马和奥迪不同的是,奔驰官方并没有发布在中国市场热销车型的名单,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奔驰旗下产品去年在国内市场并没有突出表现。据汽车之家数据研究中心的信息显示,2012年,国产奔驰E级和国产奔驰C级的销量总数相比2011年分比别下降了29.86%和13.39%。此外,国产车型方面,2012年奔驰GLK级贡献出了2.13万辆的销量,也算是为奔驰在国内1.5%的同比增长尽了微薄之力。
奔驰在中国市场现状分析:
目前奔驰在中国市场主要面对两大问题,其一是奔驰在面对着不断发展的国内汽车市场时反应速度过慢。虽然奔驰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短板,并相继发布了新款E级、全新A级、四门Coupe车型CLA级等新品,但在投放时间方面奔驰还要尽快加速。
『新款奔驰E级普通版』
『左图:奔驰CLA级 右图:奔驰新A级』
其二,奔驰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渠道整合仍在进行当中,2012年12月18日,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有限公司刚刚正式成立,新公司虽然明确了将负责进口车和国产车的销售业务,但在具体职能方面将与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如何划分,仍然需要等待官方进一步确认。此外,就在本月初,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裁蔡公明也已经离职,从这些奔驰高层的人事变动以及新公司成立的变化来看,奔驰在中国市场的内部整合并没有完成,产品线的欠缺以及销售渠道的混乱这两个问题已经成为了奔驰在华发展的绊脚石,这也是奔驰急需解决的问题。
前景展望:
近日,戴姆勒兼梅赛德斯-奔驰CEO蔡澈表示,在和奥迪宝马等豪华车企的竞争中,奔驰最晚到2020年才会领跑,2013年很难看到好转的迹象。从这段话中我们解读出,蔡澈对于奔驰2013年的销量表现并没有寄予厚望。对于中国市场,奔驰宣布将推进旗下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扩张行动,到2015年,奔驰将在中国发布20款新车和改款车,并大力推进在华经销商网络,在2015年前的每年中,奔驰都将在华增设至少50家经销商。同时,奔驰还计划在2015年前将销量提升至30万辆,其中70%为中国本土生产的汽车(点击查看奔驰2013年入华车型展望)。
编者语: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汽车销量为1930.64万辆,同比增长4.33%,从整体来说,中国车市已经从2010开始连续三年呈现微增长态势。但这其中,中国市场的豪华车细分市场增幅达到了30%,从宝马、奔驰、奥迪2012年的销量表现来看,宝马和奥迪还是符合豪华车的增长幅度,只有奔驰远远低于这一增幅,如果奔驰不及时调整,那么国内市场中的三国鼎立之势很有可能发生变化,取而代之的是奥迪和宝马双雄的称霸。
德系三雄全球市场销量分析
● 全球市场分析篇:
宝马:
宝马集团2012年全球销量特点:亚洲、美国、俄罗斯等市场增速明显
据宝马官方的数据显示,2012年宝马集团(包括MINI和劳斯莱斯品牌)的汽车销量在俄罗斯的增幅最大,同比增长33.1%,具体销量为4.01万辆。而在亚洲地区的销量同比增长了31.6%,具体销量为49.15万辆汽车,这其中中国市场的销量为32.64万辆,可以看到,中国市场占到了亚洲地区66.4%的市场份额。此外,宝马集团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同比增长也较为可观,达到11.9%,具体销量为42.44万辆。而在非洲汽车市场中,宝马集团的2012年度销量增幅同样明显,达到14.5%的同比增长率,具体销量为3.76万辆。
宝马2012年全球市场重点热销产品:宝马X3、5系、6系
『宝马X3』
『左图:宝马5系 右图:宝马6系』
从产品方面来说,2012年宝马品牌旗下三款车型销量增速值得关注,其中宝马6系以2.31万辆的销量达到146.8%的同比高增长;宝马X3全年销量达到14.99万辆,同比增速为27.1;而宝马5系也以33.79万辆的销量提交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同比增长达到9%。
奥迪:
奥迪2012年全球销量特点: 俄罗斯、印度、中国、美国市场增速明显
据奥迪官方的数据显示,2012年奥迪品牌汽车销量在全球范围内多个汽车市场增速显著,其中印度市场销量同比增长最高,达到63.4%,具体销量为9003辆;俄罗斯市场销量同比增长达到44.1%,具体销量为3.35万辆,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增长达到29.6%,具体销量为40.58万辆;美国市场同比增长达到18.5%,具体销量为13.93万台。
奥迪2012年全球市场增速较快车型:奥迪A6旅行版
『奥迪A6旅行版』
产品方面,奥迪A6旅行版在2012年共销量6.31万辆,销量同比增长率达到38.9%,这样的销量成绩使得该车成为了奥迪旗下增速最快的车型。此外,根据官方的信息,奥迪Q3在去年也有着不错的销量表现,仅在欧洲市场,该车就完成了7.87万台的销量。
奔驰:
奔驰集团2012年全球销量特点:日本、美国市场增速明显
据奔驰官方的数据显示,2012年奔驰集团(包括smart品牌)的汽车销量在日本市场和美国市场有突出表现,其中日本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4.9%,具体销量为4.05万台;美国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1.8%,具体销量达到27.41万台。
奔驰2012年全球市场重点热销车型:奔驰B级、GLK、G级
『奔驰G级AMG』
『左图:奔驰B级 右图:奔驰改款GLK』
从产品方面来说,2012年奔驰品牌旗下有四款车型销量创年度销量历史记录,其中奔驰B级销量同比增长51.2%,具体销量达到14.56万台;新款G级在外观方面小幅改进后,也有了同比35.8%的高速增长;此外改款GLK凭借着10.98万台的销量也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同比增长达到17%。
编者语:从奥迪、宝马、奔驰2012年全球范围内的销量情况来看,三大车企的销量均在美国市场增速明显,经过查询我们获悉,美国去年轻型车总销量为1277.9万台,整体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3.4%,达到2007年以来的最好成绩。而在德系三雄中,只有奥迪一家销量超过了美国市场整体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率,达到18.5%,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奥迪的增长势头在一些主要汽车市场相当旺盛,看来今年全球销量居于德系三强首席的宝马要更加小心了。
另外一方面,从销量来看,奔驰已经连续两年被奥迪超越,并有被拉开差距的趋势。在中国、美国这些整体汽车产销呈现增长曲线的市场主体内,奔驰的销量排名均在宝马和奥迪之后。这与奔驰的新品推出周期较慢、在售车型竞争力无明显优势、没有跟上设计创新步伐以及缺失产品本土化设计有很大关系。看来奔驰在2013年,还将面临不小的挑战。
总结:通过对于德系豪华三雄2012年全球市场以及中国市场销量数据的抽丝剥茧,我们看到了这三大豪华车企目前的现状各有不同,宝马继续在全球豪华车市场领跑、奥迪成为中国市场翘楚,而奔驰无论是在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市场都与对手差距越来越大。在今年,奥迪和宝马的争斗或许将日益凸显,此外奔驰能否逆转目前的窘境也非常值得关注。(文/汽车之家 曹雷)
更多文章阅读:
车市三国杀 德系三雄上半年销量浅析
//www.autohome.com.cn/news/201208/384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