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三大法宝逆转颓势
“2019财年业绩不够好。这不是我想取得的成绩,也不能反映戴姆勒作为一家优秀公司的能力。”康林松表示,“因此,采取削减成本及提升现金流的举措势在必行。”
针对未来发展,康林松给出的解决办法有三:首先是降本增效,其中就包括裁员式“瘦身”和缩减投资。虽然康林松强调,不以“割草机”的方式一味地裁员,但未来两年减少超过14亿欧元人力成本的目标,或波及超1.5万人的饭碗。(截至2019年年底,戴姆勒全球员工有298655人,意味着约5%的人将失去工作。)
2019年戴姆勒乘用车业务业绩表现 | ||
2019年 | 2018年 | |
销量 | 238.5万辆 | 238.3万辆 |
营业额 | 939亿欧元 | 931亿欧元 |
息税前利润 | 33.6亿欧元 | 72.2亿欧元 |
销售利润率 | 3.6% | 7.8% |
数据来源:官方财报;制表:汽车之家行业团队 |
大众集团和宝马也有类似举措,比如大众和奥迪品牌此前宣布在2023年前分别裁员5000-7000人,“劳动力成本目前是大众集团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称。宝马则将持续贯彻Performance> NEXT计划,同时宣布自2021年起,50%的传统动力车款不再开发后续换代产品。
其次是加大对电动车型的投入,康林松介绍称,戴姆勒对电气化车型布局将像一把扇子一样,在2025年前逐渐打开,之后收起。扩充电动产品线已成为车企共识,如宝马截至2019财年底已为4.6万名员工进行电气化培训,在2023年将把新能源产品阵容扩充至25款,2025年前投入超300亿欧元研发资金等。
最后是持续推动集团的战略转型,如在集团内部探索更具创新和更快响应的组织架构,在数字变革方面研发自身独有的操作系统等。康林松表示,在转型过程中需像高尔夫球员一样同时使用“短杆”和“长杆”策略。“转型和变革是一场马拉松,我们不会停止‘成为移动出行缔造者’的远大志向,未来三年我们将有大量的工作进行。”
如果你把戴姆勒系统性的规划看作是“差生”的自觉性,显然不如学霸的“复仇计划”来的恰当。毕竟你看哪个学霸一次成绩考差了之后就一蹶不振了?虽然在疫情面前,今年扭转颓势的过程中将遇到更多挑战,但上述清单将让投资人清晰地看到戴姆勒在平衡投资、成本及盈利等方面的努力。对于大众、宝马等车企亦如此。
■在中国怎么干?
最后,让我们聚焦一下欧美主要车企2020年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宝马提出今年集团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全力推动电动化战略,而中国是重要的一站,因为宝马在中国的2020年被定义为“新能源车之年”。此外,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财报会议上宣布,因疫情影响,宝马已开始关闭在欧洲和南非的工厂,预计停产将持续4周,直到4月19日。但宝马在中国的工厂已复工,且宝马iX3将在中国沈阳工厂投产并出口全球。
通用汽车则在财报发布会上提及,鉴于消费者对三缸发动机的接受程度不佳,2019年中国市场的表现低迷,但其接下来将在中国市场用四缸发动机补充现有的三缸产品、推出电动车等,以使该地区的利润水平回升。同时鉴于凯迪拉克在中国市场的出色表现,今年预计投放多款新车覆盖不同细分市场,其中就包括全新轿车CT4,从而完成在华3+3(3款SUV+3款轿车)的产品布局。福特则计划在中国市场扩大新车型的生产阵容,旗下豪华品牌林肯拟在中国推出至少3款新车。
『凯迪拉克XT4』
大众集团在2019年就宣布2020年在华携手合作伙伴投资超40亿欧元,针对电动出行领域的投资约占总投资金额的40%。同时,大众集团在中国的两座电动工厂将在今年正式投产;戴姆勒在中国采取的措施则涵盖裁员和新品规划等,其中奔驰规划2020年在华推出18款新车,含梅赛德斯-迈巴赫GLS、全新GLE轿跑SUV、新款E级等。
正在推进合并的PSA和FCA则将携手共同解决双方的“中国问题”,其中PSA将通过投放电气化产品等动作改善其在华的市场表现,FCA也在逐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但由于双方合并仍未完成,具体举措或将在今后正式合并时披露。
总结全文:从上述车企的财报横向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谁外强中干,谁表里如一势如破竹。不过一时的财力比拼大可不必,因为谁能笑到最后,还是要看职业经理人能否根据财务报表这个“仪表盘”,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企业航向。
欧美车企除财报发布会上提及的挑战外,还需拿出精力应对疫情这个黑天鹅事件,尤其是现金流情况不佳的企业。就目前看,通用汽车通过借款将现金储备增加到了3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70亿元),福特以借贷、降薪、停止招聘等多种方式保证现金流,戴姆勒则正寻求最高为1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70亿元)的借款等。从长远看,应对一时危机虽然重要,但如何在转型阵痛中寻找方向,才是走得更远且保持业绩长久活力的秘方。(文/汽车之家 宋爱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