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特斯拉年末降价冲刺业绩,2025年出低价车,走出低谷
? 特斯拉当前缺少新产品应对竞争,降价是主要反击措施之一 ? 明年出3万美元以下入门级车型,销量会上新台阶 ? 中国市场不再是国际车企的高利润市场,要及时调整策略 |
11月25日,特斯拉中国宣布,消费者在12月31日前下订特斯拉Model Y车型并支付尾款,将获得1万元优惠。这相当于Model Y车型变相降价。
特斯拉当前缺少新产品回应竞争,价格策略是其为数不多的反击措施之一。
特斯拉共有六款车型在售,Model 3和Model Y是绝对销量担当。以2024年第三季度交付量为例,Model 3和Model Y的销量占比高达95%。
拓展阅读:
1.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被众多车企对标围猎
a. 新能源汽车新产品层出不穷,它们纷纷把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作为竞争对手。
这两款车型面临众多竞品。例如近两个月,对标Model Y的新车型多达六款,包括极氪(NYSE:ZK)车型7X、华为鸿蒙智行旗下智界R7、蔚来(NYSE:NIO)第二品牌乐道首款车型等。
2. 特斯拉在比亚迪销量差距扩大,各大车企追赶特斯拉
a. 特斯拉曾和比亚迪并列中国新能源汽车“两超”,现在它与比亚迪差距明显拉大。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2024年前10个月,特斯拉中国零售量为50.1万辆,同比增长8.3%,市场份额占比为6%。同期,比亚迪国内零售量为289.8万辆,市场份额为34.8%。
b. 其他车企也在迅速追赶特斯拉。2024年前10个月,吉利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越特斯拉中国。长安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理想汽车和赛力斯对特斯拉虎视眈眈。比如赛力斯在2024年前10个月的销量同比增速高达497.8%。
3. 中国是特斯拉重要市场,销量拉动的主力
a. 2024年4月以来,商务部和财政部等主管部门先后颁布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补贴措施。受到消费政策刺激,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8月后连创新高,特斯拉也是受益者。
b. 正是由于中国市场拉动,特斯拉的全球第三季度销量才实现同比正增长。前两个季度,特斯拉全球销量连续同比下滑。
4. 特斯拉有可能在2025年走出低谷期
a. 2023年特斯拉在全球交付汽车180.86万辆。
b. 2024年前三季度,特斯拉累计交付129.4万辆。这意味着,2024年第四季度交付量需达到创纪录的51.5万辆,特斯拉全年的总交付量才能与2023年持平。
c. 2025年将推出入门级车型,售价低于3万美元。特斯拉预计2025年销量将同比增长20%至30%。
5. 对供应商付钱快,通过技术革新来增效降本,而不是压榨供应商
a. 在2023年,有新能源车企向供应商付款时间接近300天,而特斯拉的付款周期从此前的100多天缩短到了90天左右。
b. 陶琳继续在微博发文表示:“该省省该花花。给供应商快速回款,并不意味着需要提高产品价格。因为,成本控制=技术革新提升效率+减少一切不必要的花费
6. 美国新总统特朗普可能会给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变数
a. 11月14日,路透报道称,特朗普团队计划取消电动汽车7500美元税收抵免优惠。该政策是2022年8月发布的《通胀削减法案》的一部分。《通胀削减法案》相关措施旨在鼓励美国汽车企业向电动化转型,并逐步建立起本土供应链。
b. 特斯拉在成本方面一直保持优势,它还与中国电池企业宁德时代( 300750.SZ )达成技术授权服务合作,尝试在美国本土建设磷酸铁锂电池工厂。马斯克认为取消补贴可能会略微减少特斯拉销量,但会对特斯拉的竞争对手造成毁灭性打击。
7. 国际车企在中国丢失份额的情况和原因
a. 韩系品牌在2016年达到销量顶峰之后就进入下滑状态,美系品牌、欧系品牌和日系品牌在随后几年中的市场份额陆续见顶。
b. 2024年前10个月,德系品牌在乘用车市场的份额为14.9%,日系和美系品牌分别为11.2%和6.5%,韩系品牌市场份额仅剩1.6%,其他跨国品牌的市场占比为1.2%。
c. 2020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步入景气行情,中国本土车企具备技术积累,大量新能源汽车初创车企也能够较快响应市场变化。
d. 跨国车企的总部和研发职能不在中国,再加上疫情阻隔,它们对中国市场的变化没有直接感知。当时全行业还忙于应对芯片短缺危机,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越来越被动。
8. 国际车企开始缩减产能,中国市场不再是他们的高利润市场
a. 部分跨国车企已经采取行动削减产能。2024年以来,本田汽车宣布将中国燃油车年产能从149万辆削减至120万辆。
b. 大众汽车集团合资公司上汽大众正在研究关闭南京工厂,此前其上海一座工厂改造后转为承担其他职能。
c. 日产汽车在华合资企业也关闭了一座年产能13万辆的工厂。
d. 依据国内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计算,2023年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赚取的净利润同比跌去32%,2024年上半年又同比下跌44%。
9. 国际车企需要调整中国市场策略,专注细分领域
a. 跨国车企需要调整中国产品策略,比如专注于一些细分市场或者高端品牌市场。同时,跨国车企要将中国市场定位从过去“最大的市场”“最有效率的工厂”,转为“全球研发中心”。
b. 中国电动化和智能化供应链具备领先地位,跨国车企可以利用中国这些资源,重塑其全球竞争力。
10. 特朗普关税政策让德国车企担忧
a. 德国是发达国家中经济增长降幅最大的国家之一,经济学家警告称,德国极易受到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计划设置的贸易壁垒的影响。
b. 德国战后经济奇迹的3大支柱—自由全球贸易、汽车工业和北约,现都在同时动摇
c.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德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停滞不前。现在经济学家们已经进一步下调了他们的产出预测。
11. 德国汽车制造商正面临转型至电动汽车的高昂成本、来自中国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以及成本膨胀的困境
a. 美国占德国所有海外汽车销售的13%,最大的单一出口品类。以及其22%的药品出口。Ifo智库的估计表明,如果贸易战全面爆发,这两类产品的销量都将下降三分之一。
b. 如果中国生产商面临比欧洲车企更高的美国关税,中国车企将选择把打折产品转移到欧盟。反倒有助于缓解欧盟的通货膨胀,但德国车企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利润将进一步受到挤压。
短评:
2025 车市价格战将继续血拼,特斯拉王牌车型降价,老对手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价 10%,都在为明年的价格战做准备。国内新能源赛道将迎来新一轮残酷竞争,坊间亦有消息称新款 Model Y 已于 10 月 22 日在上海超级工厂开启有限试验性生产。焕新版Model Y无疑会给车市带来巨大冲击,众多车企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蔚来李斌说2025、2026的至关重要的2年,今年,高合汽车、合创汽车、天际汽车已倒下,明年,哪吒汽车也可能面临出局的危机。随着特斯拉、比亚迪掀起降价风暴,众多车企或将在激烈竞争中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