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技术设计 技术讲堂 正文

安全屏障+环保动力:日产先进技术解析

收藏 (0条) 举报/纠错

聆风电动车--技术及体验

  聆风电动车是日产“零排放”目标的中坚执行者,国内的消费者对它已经非常熟悉了。它搭载一台输出功率为80千瓦,最大扭矩280牛·米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最高车速为90英里/时(约144公里/时)。为电机提供能量的是由48个电池模块组成的锂电池组,总容量为24千瓦时,层叠式的紧凑设计使得锂电池的体积有所减小。最大输出功率90千瓦,充满电时的续航里程为100英里(约160公里)。

日产 日产(进口) 聆风 2011款 基本型

日产 日产(进口) 聆风 2011款 基本型

  聆风提供家用电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并为这两种方式分别提供了专用插槽。在日本(200V)和欧美(240V/230V)的家用电网环境下分别需要8和7小时就能将电池组完全充满。在专用的快速充电条件下(3相AC 200V,50千瓦功率),只需30分钟就能充满80%的电量。

日产 日产(进口) 聆风 2011款 基本型

  在聆风的体验过程中,我发现工程师们尽可能让这台车子的驾驭能像普通汽车那样简单,对于习惯了“咳咳咳--呜~~”的消费者而言,聆风这种悄无声息的启动难免会让人不习惯,于是在车辆启动时,会有一段预设的声音发出,告诉你车子已经神不知鬼不觉的启动了。对于车外的行人,这辆安静的电动车也会在接近他们时可以通过外置扬声器发出一些声响,以保证人们能注意到这里有一辆车。

日产 日产(进口) 聆风 2011款 基本型

『排挡杆的形状和使用方式需要适应一段时间』

  除了那个“排挡杆”之外,基本上开车的手感与普通轿车没有明显的差别。电动机对于“油门”踏板的响应非常敏捷,尽管试驾时有严格的时速要求,但我却发现开这样的车其实很难慢下来,只要轻轻一点“油门”它就会活跃的向前奔跑,那种轻快感真的就像它的车名“leaf”(树叶)一般,你甚至会觉得是风在吹着这家伙前进。

日产 日产(进口) 聆风 2011款 基本型

『电池组位于车身底部,并且在车身中央,使车辆的重心较前驱车更靠后并且更低』

  虽然没有传统发动机那种撕心裂肺的呐喊和颤动,但电动机高达280牛·米的扭矩在起步的时候却能更直接的把你按在座椅上,由于电池组位于车身底部,并且在车身中央的位置,使车辆的重心较前驱车型更加靠后并且重心更低,拥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良好的操控性基础,而且电池托架的存在也起到了加强车身刚性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刚性,操控的质感会让你觉得它比同尺寸级别两厢家轿更加稳重。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聆风的制动踏板很“硬”,是因为电动真空助力泵的力量不够吗?

日产 日产(进口) 聆风 2011款 基本型

  在介绍会上,日产人员介绍说聆风有一套先进的IT系统,功能远在“CARWINGS”的范畴之上,很多在线的功能听起来确实很新颖,但是仓促的体验没有给我们时间去感受这些细节,希望日后能够机会去详细琢磨一番它的智能交互系统。

  聆风在生产方面有一大优势,那就是它能够与普通车型共线生产,部件的安装也都完美的融合到了普通车型的生产工位中,不过这些还是没能让它的成本降低到能够和常规动力车型比拟的水平。虽然你后期不需要为更换“机油”、“空滤”、“汽滤”“正式皮带”“火花塞”等等零件支付费用,但是高容量高密度的电池以及电驱动核心造价不菲,你在购买聆风时要比同级别车型多花一大笔钱。聆风在日本的起步价格为376万日元,即便去掉78万日元的政府补贴,也仍然需要近300万日元(约合25万人民币),这个价格几乎能够买两台骐达了。

汽车之家

『即便是在日本,这样的充电站也并不普及』

  目前电动车的主要瓶颈就是电池成本和容量的问题,在容量方面,聆风160公里左右的续航里程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大城市消费者日常代步的需求,但是无法长途驾驶。电动车行驶里程长短在另一方面受制于基础设施建设,以日本为例,虽然我们在横滨街头已经陆陆续见到了民间自购的聆风电动车,除了在日产公司和GRANDDRIVE试车场内,并没有在其他地方车辆的充电设施,充电网络的建设目前还不够普及。而且,充电速度的问题也将制约未来电动车的使用,即便是使用快速充电站也需要半小时的时间来充电,相比之下汽柴油车辆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来加油,在这方面燃料电池比较有优势。以上各种因素让那些住宅不具备充电条件的用户(例如大多数中国人)无法很好的使用电动车。

在聆风身上,还有更具未来感的两种前卫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和Leaf to home房屋供电技术 

汽车之家

日产 日产(进口) 聆风 2011款 基本型

『无线充电系统控制台,远端为地面供电器』

日产 日产(进口) 聆风 2011款 基本型

『车底的感应线圈』

  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日产为聆风开发了无线充电技术,使车辆充电变得更加便捷,主要的设备就是供电系统和两组线圈,一组位于充电设备终端,另一组装在聆风的车底位置。

汽车之家

  无线充电技术使用家用电源,功率3~6千瓦,效率能够达到有线家用充电设备80%~90%。我唯一关心的问题是:这种无线充电设备底座的在充电时形成的是开放电磁场,它的辐射强度如何?会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

  我们得到的答复是:日产的充电设备在电磁辐射量上符合相关部门的安全标准。未来在欧美等国家推出无线充电装置也会符合当地的相关标准和法规。

汽车之家

  日产的工程师们甚至在聆风身上有了出人意料的“反哺”想法,一台拥有24千瓦时容量电池的聆风能够满足一个日本普通家庭两日的用电量,它既可以在停电时为家庭供电,也能够在没有电源的地方为野营车等车辆供电。同时聆风也可以用作家庭太阳能/风电系统能源的储能设备,为什么不呢?当天我们参会的会场电力就是由户外的聆风提供的。

  小结:在上面这些琳琅满目的技术展示中,有相当一部分还处在研发当中,匹配到量产车上仍然需要一段时间,但是CVT变速器、混合动力技术、后视多元感应系统等等都已经或很快就会来到我们身边,我关心的是这些日产想要“普及”的技术会有一个怎样的普及程度,是否能够真的让国内大多数消费者都有机会体验日产在技术方面的先进理念。而通过这次对聆风短暂的体验,也让我对未来东风日产的“启辰”品牌将引入聆风技术生产的电动车充满了期待。(文 图/汽车之家 范鑫)


汽车技术很难懂?汽车设计太遥远?谁说的?这些内容也可以很有趣!

汽车之家

>>想了解更多汽车知识成为达人?一起去汽车之家科技看看!<<

文章标签: 安全技术 电动车技术
共6页<>
文章导航
展开全部目录收起全部目录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