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技术设计 技术讲堂 正文

奥迪、奔驰都栽了?解读IIHS新碰撞测试

收藏 (0条) 举报/纠错

●  未来我们应该思考什么?

◆  车轮受力后的运动方向

  在看过碰撞视频之后,会发现一部分车型好像是擦着刚性屏障冲了过去,另一部分车辆则是结结实实的撞在屏障上,为什么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这里面有什么玄机?让我们用讴歌TL宝马3系这两款对比较为明显的车型来分析一下。

汽车之家

◆  关于25%碰撞受力的猜想

  如果是完完全全的正面碰撞,那么两根主梁就能够承受很大的冲击,这也恰恰解释了为什么以上车型在传统的碰撞测试中均表现良好。然而,在将碰撞重叠面改为25%之后,以往的“光辉形象”消失不见了,这是为什么?

  由于碰撞的重叠面积较小,主梁并没有充分的承受冲击,大部分的冲击由前围板、悬架A柱承受,而在以往的设计中,这些部件都不是承受冲击的主角,所以在变换了碰撞方式后,临时提升为主角的“演员”难免会出差错。针对这种碰撞模式,是加强前围板和悬架部件强度还是做特殊的吸能设计,则是广大制造商将要解决的问题。

◆  气囊和气帘及传感器的设计问题

汽车之家

  气囊和气帘是为了防止车辆乘员与内饰部件硬碰硬而存在的。在这种特殊的碰撞情况下,车辆会发生漂移,乘员由于惯性将呈现向斜前方撞击的趋势,加之转向柱的偏移也使得气囊不与乘员正对,所以应该改变气囊的形状来应对这种特殊而普遍的情况。

汽车之家

  气囊和气帘的弹出取决于碰撞传感器传出的信号,然而我们发现部分车辆的气帘没有弹出,如此一来,在25%重叠正面碰撞的模式下,气帘的碰撞传感器位置将值得深思熟虑。

全文总结:

  纵观这11款车型的碰撞成绩,问题集中在腿部生存空间和气囊、气帘对乘员的约束能力上面。在小重叠面碰撞的特殊情况下,车体结构上承受冲击的主角部件产生了变化,也许厂商应该思考新的受力结构。由于车辆的偏移,乘员在惯性驱使下运动的方向也不再和车辆运动方向统一,所以气囊和气帘的形状也应修改,以便在此情况下还能良好的对乘员进行保护。相信在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的那一天,汽车的被动安全将提升一个档次。(图/汽车之家 冯景毅 文/汽车之家 张弓然)

  在众厂商做出新的设计之前,我也只能根据想象做出一些抛砖引玉假设和猜想,如果您有更多的想法,又担心埋没在成百上千的留言中,欢迎您到我及我同事的微博留言,共同讨论学习。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115597677

范鑫的微博:http://weibo.com/fxiry

冯景毅的微博:http://weibo.com/u/2469287610

李博旭的微博:http://weibo.com/u/1808166033

唐朝的微博:http://weibo.com/u/1194082995

相关阅读:安全不容错过吉利获超五星背后的故事

汽车之家


汽车技术很难懂?汽车设计太遥远?谁说的?这些内容也可以很有趣!

汽车之家

>>想了解更多汽车知识成为达人?一起去汽车之家科技看看!<<

文章标签: 安全技术 底盘技术
共7页<>
文章导航
展开全部目录收起全部目录
收藏
+1
+1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