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外籍工程师们会选择来长安中心工作?这是一份有挑战性的工作。
英国工程师都在关心什么问题?最首要的问题不是薪酬,而是关心怎么能够为公司提供价值,怎么能够在为公司提供价值过程中来发展我自己。前不久英国政府曾公布过一个调查报告,其中就谈到“英国员工是怎样看待薪酬的”。编辑觉得这个问题有些多余,谁不希望自己的工资越高越好呢?
没错,调查报告指出绝大多数“英国的一般员工”也是这么想的,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人不希望自己的年收入超过3.5万英镑(算下来2917英镑/月,合人民币约2.7万元)。为什么呢?因为超过这一收入标准就意味着员工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需要负担更大的责任和完成更繁重的工作,这势必会让员工减少直接参与研发工作的比重,而将更多精力用于管理上。
在英国,汽车相关行业人员收入普遍较高,他们中间有很大一部分不是为了钱而工作,而是因为他们真正喜欢汽车,并希望在为公司服务的同时让自己也得到发展。中心工作人员称他们或许是英国范围内唯一一家专门做动力总成研发的机构,而其他一些在英国设立研发中心的品牌大多是通过外购的方式获取现成的零部件总成进行应用和适配。长安这些年来推进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的研发项目可以说都是从零开始的,如此具有挑战性自然吸引了不少外籍工程师前来,其中还有不少员工直接来源于塔塔英国技术中心。
其中有些工程师来自塔塔英国技术中心,之所以吸引到这么多塔塔的员工是因为这家印度汽车公司研发的东西主要面向印度市场,其技术水平相比其他发达地区仍显落后,很多英国同事不愿意在那种技术研发环境下干活,因为他们所学到的东西与时代都是脱节的。而长安现在正在开发的DCT变速箱和缸内直喷发动机等一系列的东西都是走在前沿的,对于工程师来说是个挑战,这样能够帮助工程师快速成长。
● 如何让中方和外籍工程师更好地协同工作?积极沟通,增进交流。
受到文化观念、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影响,中心刚开始运转时中方人员和外籍员工在交流沟通上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障碍。研发中心落地英国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开发新产品,而是学习。来到英国不仅要学习先进技术,也要学习这里先进的理念和管理体系。尽管这些外籍工程师是自己的职员,但同时他们也都是“老师”,不仅要伺候好他们,还要从他们身上学到些东西。
中方人员刚来到英国时,与高级员工最初的讨论就是关于企业文化的建立,将长安总部的文化与英国当地的工作文化结合起来,形成属于一套与国内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英国一直以来都是汽车工业强国,但由于历史原因,至今也没有一个属于本国的汽车主机厂,这就使得工程师们很少会顾忌他们在为谁工作。
中心设立初期中方人员为外籍员工做了很多有关中国文化的培训,甚至还教他们打麻将。除了这些简单的学习之外,这些外籍员工还不断被派往长安中国总部沟通工作,工闲之余带他们游览重庆夜景,了解总部所在的环境,或许在游览之余还会点上一顿重庆火锅涮个肉什么的。
不仅如此,当中国员工来到英国的中心时,公司也会让他们努力了解英国当地的文化,并适应本地生活习惯,从而找到双方的契合点,这对于加强公司凝聚力和提高沟通效率都很有帮助。
● 英国的中心两大工作原则:
1) 互有分工,各有侧重。
开发产品前需要做很多工作,首先就需要设定目标,确定概念设计,之后再向下就会涉及到零部件的设计并对这些成果进行工程化的验证,这些就是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等这些工作都完成之后就能将这些成果移交给长安中国总部。
以往这些前期开发的工作还是依靠国外的工程公司和设计公司做概念的生成,等对方完成这些工作后才能拿到国内去做工程化和投产化改进。英国的中心现在的工作就是用来取代这些国外的工程公司,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整个正向开发。
之后的工程化和投产等工作还是交给长安总部来推进,这些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团队做的事情,如果中心一味将所有任务都揽入怀里,这样不能体现中心的价值和特殊性。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中心解决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从有到好”的过程即由重庆负责。
2) 开发为主,合作为辅。
除本职工作外,英国的中心还担负长安品牌和产品在本地的宣传任务。其中的“合作为辅”就是与英国当地的高校、研发机构甚至与汽车公司之间合作。中心成立以来与诸多英国高校都有合作项目,包括与英国诺丁汉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在电机控制系统和电机设计开发方面的研究合作,因为在未来电动机将会成为新能源车型中的一个主要动力单元,从高校获取的信息不仅是最新、最准确的,他们的在校研究成果也会影响到长安中心后续的一系列工作。
此外,中心也在与谢菲尔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和利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Leeds)开展合作研究项目。这里面包括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发动机摩擦学的研究。中心最近也和英国的布鲁内尔大学(Brunel University)开展发动机内燃机的研究。
中心与英国里卡多公司(RICARDO,世界三大内燃机工程公司之一,与诸多中国品牌厂商都有合作)在发动机NVH研究(即噪音、振动和声振粗糙度研究)、发动机设计优化方面也有很多合作。另有一家名为Romax的知名变速箱企业, 中心跟他们也在自动变速箱的开发方面,特别是机械系统的稳定性,耐久性方面有很多合作。
而在与整车公司的合作上,中心实际上跟福特在英国的Dunton研发中心有一些交流。选择合作是因为有些东西自己做不划算,所以才会倾向外部合作,比如说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超级爆震的研究等,但是合作并不意味着全部外包出去,设计开发和验证集成都是自己做的。有了这些合作就能帮助长安达成许多目标,包括提升产品质量,建立完整的研发体系等,同时还能利用英国知识和技术方面的资源为长安所用。
● 未来的工作与发展:减少排放、放低油耗,增加人才储备和试验设备。
在法律法规方面,无论是汽车排放还是油耗水平都变得日趋严苛,这就要求中心在这两个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历进行深入研究。有个消息大家或许已经知道,在2015年习主席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领导人工作午餐会时就曾提到,争取到2020年要实现碳强度降低40%-45%的目标(也有消息称碳排放强度要下降到60%-65%的水平)。目前中心已经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且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不仅能开发出下一代动力总成平台,并且还能实现降低油耗的目标。
在人才方面,英国的中心的队伍也在逐渐壮大。现在中心工程师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10人,但依然计划在2020年人数能够增加到250人。在设施方面,中心还将在商业园区内对我们的基地进行扩建,增加发动机实验室、变速箱实验室以及动力总成实验等等,预计在2017年交付使用。
● 文章总结:
尽管长安英国研发中心在规模上并不大,但从此次我们所看到的设备和人员情况看,其未来依然有宏伟的扩建和发展计划,丰富的人员和技术储备对于其未来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测试中心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或许能够进一步提升长安在研发和测试方面的能力,正是这种将“核心技术”抓在手中的做法,让我们对长安的未来充满信心。
回顾这六年来的工作,我们发现中心已经为长安输送了诸多技术和产品,包括三款发动机以及一款变速箱产品,这些正是提升市场和产品竞争力的关键“筹码”之一。而在未来,在纯电动及插电式混动车型的研发上,我们也看到了正在长安把握市场和政策走向,为市场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希望长安能够延续现在的势头,将一个个愿望化为现实。(文/图 汽车之家 朱力神)
● 相关文章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