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身结构材质
一辆车安全与否,除了我们熟悉的安全气囊、车身稳定系统等配置外,车身结构以及所采用的材质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相信大家对于高强度钢、超高强度钢、以及铝合金等材质已经不陌生了,但在一款家轿上使用碳纤维材质还挺少见的吧?当然,展车更多的意义是在试验、探索,如何降低成本才是你我早日用上碳纤维材料的关键。
● 动力系统
现场展示了混动、插电式混动以及纯电动的动力系统,毕竟没有厂家敢忽视新能源领域,这也是国产政策所倡导的。长安第二代混合动力系统搭载一台1.5T发动机(热效率为40%),可用于两种车型。大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电池容量大的为插电式混动,反之则为普通混动。另外,其可实现MPA平台多款车型的覆盖。
无论是插电式混动,还是纯电动车型,它们的电池包都采用的是液冷的冷却方式,防护等级为IP67,长安CS75 PHEV车型便是采用的这套电池总成。此外,一体化电驱系统同样是长安自主研发的部件。其集成了整车控制器、减速器、直流变换器以及等部件,相对于现款EV460车型的电驱产品能够降低20%的成本、效率提升了5%、重量和体积分别减少7%以及10%,优势明显。
● 便捷充电
相信许多人都和我一样,对于有线的束缚极为反感,除了不太方便外,也影响美观。无论是有线耳机、有线麦克风,还是网线都是如此。它们能和蓝牙耳机、无线网络相比吗?
既然手机都能无线充电了,那汽车何尝不可?于是长安向我们展示了这套无线充电系统。其采用了电磁谐振技术,传输距离达到了130mm(±30mm),且支持App远程操控,便利性方面没有太多问题,但充电效率依旧没能得到太大提升,充电耗时与慢充相似。
● 编辑总结:
今年的长安汽车技术开放日展示的内容非常丰富,从大热的新能源、VR,到各项提升效率/质量的新技术,长安向我们展示了从制造到整车的方方面面。这其中,用VR来查验工厂、工位的合理性确实给人一种脑洞大开的感觉,想法不错。当然了,车辆碰撞安全、NVH以及动力系统性能的提升等方面才是消费者更为关注的,希望各种新科技能够早日应用在量产车型吧。(图/文/摄 汽车之家 周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