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操控
针对这款轮胎的操控性我们进行了简单体验,项目就是比较常见的绕桩与麋鹿,方法也则是在空载状态下,以恒定速度过桩或避障,逐渐提升车速以ESC系统介入时的车速来评价轮胎操控,有些测试场,如诺记夏季胎测试场也曾用这类方式测试轮胎的干地操控性能。桩桶码放间隔为18米,麋鹿测试的障碍物距离参照VDA桩桶摆放方案,该方案等同于ISO 3888-2标准。
总得来说,绕桩、麋鹿及大S曲线项目中,UC6 SUV干地操控的表现尚可,极限无法达到运动型轮胎的标准,但满足日常行车、紧急避让等驾控需求还是绰绰有余的。
IDIADA车手主观评价
一直以来轮胎测试多是以编辑观点进行输出,或者说媒体角度。有道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次借用IDIADA测试场,也聘请了他们的试车手对UC6 SUV干湿地操控表现进行评价,对!就是前面提到的齁费钱那职业。
干地操控部分由测试车手Frank Tellería完成。它将分别从直线操控稳定性与行驶稳定性两个方面来评价马牌UC6 SUV的干地操控水平,分别涉及总计13个维度。这些维度囊括了所有日常用车中会遇到的情况,包括极端情况。
直线操控稳定性是指车辆在不同时速下,进行小角度转向评价轮胎的响应时间、转向力度、扭力、精准度、线性感以及循迹性。举个日常驾驶时的例子,“车豁子”高速行驶时的紧急变线,佛系车主正常变线都在这类评价中体现。
简单来说车手对这款胎直线稳定性的评价还是不错的,虽然不像运动型轮胎那样带感,但日常“撒个欢”绝对够用了。当然,太过极限的操作对UC6 SUV来说就有点吃力了。可以说这款胎“买菜属性不错”、偶尔“豁一豁”也成,但你要真拿它跟P Zero较劲,那就……
相比前者,行驶稳定性更注重安全层面的表现,例如达到极限后的回救能力。此外还涉及到轮胎侧倾刚性、转向制动后的稳定性等评价。
湿地操控的评价由IDIADA的测试车手Oliver Campos完成,相比干地的十余个维度,湿地操控只从7个维度进行评价,而这些维度更多的是与行车安全相关的内容。
马牌UC6 SUV还是秉承了轿车版的“中庸之道”,没有明显的劣势,其在滚阻上的表现还是较为突出的,而为中国市场做出“特需”改变的举动还是有那么丢丢感动的。不过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滚阻、噪音这些性能虽然可以通过更换轮胎来提升,但这个幅度非常有限!且很受客观环境影响。相反,对于轮胎来说,强调干湿地性能对于日常行车的受益会更大。
如果你日常用车环境多为城市道路,且道路条件较好,粗细柏油配备在2:8左右,且日常并不喜欢激烈驾驶,马牌UC6 SUV是款适合你的胎。而在湿地方面,保持日常用车的驾驶方式UC6 SUV稳定性不成问题,但倘若湿地还撒开了玩,可能你需要看看别的轮胎了。这是轮胎单品测试的第一篇,如果各位有任何想法或想了解的内容都可以直接评论区留言,咱们相互探讨。(图/文 李响 拍摄 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