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马加鞭 中国“芯”登场(2019年至今)
在2019年至今的发展规划中,国家开始大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智能家居产品等产品的应用,同时神经网络芯片、开源开放平台以及5G车联网等技术,也被划为了发展重点。本就不慢的前进速度更是快马加鞭,从2019年至今,围绕新体验的技术与创新设计开始逐步落地。
不过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部分车企在副驾屏中内嵌了导航系统,乘客选定目的地后,系统会将导航画面呈现在中控屏和仪表上,便于驾驶员查看,弥补了理想ONE副驾屏功能较为单一的不足。
如果你是个微信响不停的大忙人,微信车载版在不耽误事的前提下,减少你看手机的频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行车安全性。
2019年智慧车联产业生态联盟(简称“ICCE”)正式成立,数字车钥匙就是该“联盟”的关注方向之一。2020年华为在北京举办了数字车钥匙线下沙龙,展示了NFC数字车钥匙和蓝牙无感车钥匙。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数字钥匙”具备启动车辆的能力,只能无感解锁的不算在其中。
简单说,就是谁唤醒的听谁的,同时系统能区分哪句是闲聊哪句是指令,而操作者说出页面中的部分文字,系统也能打开相应歌单等内容。如果你喜欢上车后半躺在座椅上,这些功能可以让你能动嘴尽量不上手,减少了起身够屏幕的频率。
无论手势控制还是语音手势融合交互,从上手到熟练需要过程,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车企正尝试将新的交互方式带到车内,也在努力将可能有些鸡肋的技术,变得让人更愿接受。
将时间移至2021年前后,继AR导航技术后,AR增强现实技术与汽车座舱有了进步一步融合——AR-HUD登场,率先搭载这项技术的是新一代奔驰S级,以及上汽大众ID.4 X、一汽-大众ID.4 CROZZ,紧随其后的是魏牌摩卡和吉利星越L。
众多新技术与交互体验争相上车的同时,2019年我国迎来了4G向5G的跨越。看到这的朋友恐怕已经发现了一个规律,历次通讯界的变革,都对智能网联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更没少了华为的身影。
以目前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来看,5G-V2X离商用化还有距离,不过广汽、上汽、东风、长安、一汽、北汽、江淮、长城等中国车企进入了技术积累阶段,甚至部分市售车型已装备5G-V2X模块。
从互联网公司入局后的“三足鼎立”,到新势力车企拿出自己的玩法,再到通信硬件与芯片公司牵手车企,智能座舱从观感、生态应用等“表层”,走向了软硬件呈闭环的产业链,曾经的技术概念,也有了落地的曙光。
写在最后
十年,弹指一挥,从最初为刚需而生的后装市场,到如今串联科技公司、各大车企、芯片制造业等各领域的智能座舱,不同时期新技术、新体验、新思路的更迭,服务于发展,更响应消费者的需求。当然,科技推动需求走进现实的过程中,少不了国家发展的政策倾斜与“前路之光”。那么到下一个十年,智能座舱是什么样呢?(图/文 汽车之家 马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