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响应及油耗表现
黄龙600的发动机,采用了直列四缸设计。为钱江自主研发生产,是根正苗红的国货。至于坊间传闻,此发动机是逆向了雅马哈还是本田,无从探究。至于为什么不用V型双缸或直列三缸,厂商朋友说是为了:“照顾国人对于四缸机的情节。”出于对发动机寿命的考虑,黄龙600的发动机极限转速被厂商限定在了11000转,相比于民用级的汽车发动机而言,这是一个让人High到天的数据,但在大排量有竞技属性的摩托车发动机行业内,11000转只是“刚起步”。从官方提供的参数看,最大功率60kw(82马力),官方标定最高车速218KM/H,0-100KM/H加速时间为4.5秒。
相对双缸发动机,同排量、技术含量下,四缸发动机的低扭输出的能力是要逊于双缸。城区工况的起步阶段,静止状态下一挡给油提速,5000转以下,黄龙600的表现并不让人提神。转速爬到5000转以后持续到9000转,是扭矩和功率输出的兴奋区间,发动机对于油门儿的响应,可以让你体会到大排量发动机的酣畅,相比日系同类机车,欠缺的是那种醍醐灌顶的通透。
六速“脚动变速箱”,踩一挑五的设计,上脚没难度。对于新手而言,因为黄龙有空挡指示灯,初期“上手”并不困难。因为变速箱采用了湿式的设计,换挡冲击不像干式设计那般冲撞激烈,进挡、退档都很容易找到节奏。只是,换挡杆的操控行程较大,“挑踩”的动作,需要脚腕儿大幅度上下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换挡速度。除上述纯机械硬实力的评价之外,换挡质感给予骑行人的反馈,同样十分重要。黄龙的换挡质感,有些松垮,换挡机构的阻尼设置不够紧致。好比一把瑞士军刀的开合所给你的关节回馈与一把街边廉价货的区别。
黄龙的氧传感器管路与发动机壳体粘附在一起,怠速水温上到80度,氧传感器的橡胶管路表面已有明显的软化粘手问题。不会影响氧传感器的工作?看管路外形就是普通的橡胶管,不是耐300度高温的硅胶橡胶筋材料。对氧传感器管路受热后是否会影响工作质量,了解的朋友可在评论中与大伙儿分享一下。
操控点评
黄龙600的转向阻尼调校偏活跃,街道行驶并线较为线性。尽管整备质量达到220公斤,但不错的车身刚性为车辆的循迹性所带来的稳重感加了不少分数。时速在100km/h下,凭借骑车人的重心转移,游走在车流中不显笨拙吃力。在之前的文章中,曾讲到黄龙使用的象牌轮胎,其性能取向在抓地和耐磨性之间平衡的较为理想,因此弯道中的抓地表现,能够满足日常驾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