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汽车文化 汽车生活 正文

摩托日记:初评黄龙BJ600GS的骑行表现

收藏 (0条) 举报/纠错

刹车制动

汽车之家

  在谈及黄龙600的制动性能前,对于中量级/重量级重型机车的制动技巧,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我在买车时,销售商及现场车友,纷纷忠告少用前刹多用后刹,因为速度快前轮刹车过重有可能发生前翻的危险。然而事实上,摩托车的刹车技巧,多数情况下都应使用前刹多于后刹。首先,从制动力分配及刹车机构的设计上看,前刹的力度及强度要高于后刹。其次,前刹车制动状态下,其稳定性要高于后轮重刹后导致的甩尾钟摆。对于摩托车而言,一旦后轮发生甩尾钟摆,若没有经过长时间的控车训练,极容易摔车。

汽车之家

  言归正传,黄龙的后刹车纷纷被车友诟病。实际体验,能够明显感受到后刹车偏软。相比之下,前刹车则要稳定很多。日常驾驶中,我更习惯于刹车配合降挡,通过发动机牵引力控制配合刹车,如此能够更好的控制车身姿态,避免因为单纯依靠刹车带来的车辆失控危险。也许有车友会问,刹车系统能否后天升级?之前,在与经销商的交谈中得知,目前黄龙前刹车系统(盘/片/上下泵/钢吼)有Brembo的升级产品,但价格很高,在1万元以上。

声音

汽车之家

  对于骑手而言,摩托车的行驶噪音,是一种“享受”。当初选择黄龙,看重的是它采用直列四缸设计,它没有V型双缸、水平对置双缸、直列三缸/双缸,所拥有的“突突突”的散碎,换来的是紧凑有力、浑厚低沉的音质。传动部分,原车的链条很紧,我想目的是为了保证传动的效率。轮胎噪音忽略不计,因多数情况都会被高亢的排气声浪所掩盖。也许是个别车辆的问题,前轮的行驶噪音很大,有种因刹车片间隙小,与盘片摩擦,发出的“嗡嗡”声。同样的问题,在闫闯的车上也存在,但声音要小一些。

  但凡买大排量摩托车的朋友,没人会忽略排气的声音。这点与买运动型汽车人的消费趋向是完全一样的。我的车比闫闯的车,从生产日期上看,晚了1个月,但因排气尾管的直径加粗,相较闫闯之前所骑行的车辆在声音上,要低沉厚重许多。有很多车友,对黄龙600的排气声音不满,后天升级了国产手工仿造的“天蝎”排气,价格在2000元左右。除了国产手工排气外,也可以选择荷兰品牌Laser生产的原装位产品,价格在6000元左右。山寨产品,便宜,但做工和声音调校相对粗糙。Laser属于改装厂牌,长期为雅马哈、阿普利亚、宝马等大品牌提供原装位产品,材质涵盖了碳纤维、钢制等,技术和工艺成熟,但缺点是价格比较高。

水温问题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即便经历了提车故障,但在后续的使用中,黄龙的水温仍然偏高。15分钟的骑行、80%工况处在动态50km/h的车速,20%工况等灯,水温还是快速的飙升到了104度。对于黄龙水温问题,我会继续跟踪。期间,有车友呼吁厂商正视此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希望厂商不要辜负这帮如此有宽容心、耐心、力挺国货的可爱车友。

与机动车的路权关系描述

汽车之家

  在很多人眼中摩托车是交通环境里的不安定因素,在北京骑摩托的日子里,谈到与汽车的路权,有两点感想与各位分享。路上行驶,骑手必须要以机动车的行车规则要求自己。超车、并线、红绿灯起步位置最容易导致汽摩路权争斗。很多朋友骑摩托超越汽车,不打灯,导致汽车驾驶员无任何预判准备。因摩托车的尺寸较小、提速快,跨多条行驶线,连续并线的行为屡见不鲜,同样让汽车驾驶员怨声载道。在城区,面对红绿灯启停工况,摩托车因车身很窄,喜欢在同一条行驶线上,越到同线停车的汽车左右两侧,这让汽车在起步时安全感极差。

  除此之外,因摩托车骑行的坐姿较高,城区驾驶时摩托车骑手应提前判断,尽可能远离女性司机。此观点,不代表对女性汽车驾驶者存在歧视,要点是女性驾驶者多数没有摩托车驾驶经验,在路上行驶时对于摩托车的路权理解多以物理尺寸作为判断标准,经常出其不意跟你并行突然一把轮并到你斜向前方。

结语

  300公里的骑行体验,对黄龙整车的最终表现下定结论为时尚早。然而仅就期间的骑行质感联系遭遇,正如开篇所谈到的,黄龙的整车素质与日系同类型机车有10年以上的差距。如果给它的骑行质感打个分,我给70分。相关于黄龙600及相关摩托车的问题,欢迎大家在评论或新浪微博中@汽车之家_刘涛提问,我会尽所能回复大家。(文/汽车之家 刘涛)

 汽车之家摩托车论坛://club.autohome.com.cn/bbs/forum-o-200063-1.html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点击汽车之家·文化团队,进入汽车趣意世界<<

文章标签: 摩托日记
共6页<>
文章导航
展开全部目录收起全部目录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