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顺、平顺、柔顺--这三个关键词我分别送给动力、传动匹配以及底盘调校
用在腾翼C20R上的长城GW4G15发动机与腾翼C30完全一致,其实和之前凌傲上使用的1.5发动机也没有差别,只是不知道长城从哪里又找出了一马力,从105马力变成了106马力。
这台全铝的反置发动机在起步和中途加速的时候显得非常斯文,用在1.12吨的腾翼C20R上并没有显得太轻松,必须要舍得把转速拉至3000rpm以上才能感觉到发动机在使劲儿,开车时间长了难免会让驾驶者像发动机一样有点昏昏沉沉的感觉。当然,我说它温顺还有一点是因为它比较安静,没有聒噪的声响,行驶在路上,大部分时间伴随你耳朵的是来自路面的胎噪声。
变速箱除了换挡行程比较长、挡位清晰度一般之外,在入挡的顺畅感方面和平顺性方面都可以接受。相邻挡位间的转速落差并不大,从1挡到5挡的齿比设定比较合理,配合容易上手(确切说是容易上脚)的离合器踏板,挡位的衔接平顺而流畅。不过,5挡时速80km/h时,转速已经达到了2000rpm,这样的速比绝对谈不上经济,而且发动机在这个挡位也完全谈不上什么爆发力了。
前面已经提到腾翼C20R使用的是四轮盘式制动,加上其制动踏板的行程紧凑,我想象当中本应是敏感而且制动迅速的特性,但是驾驶之后才发现,每次踩下制动踏板都觉得制动系统输出的制动力有所保留,四轮盘式刹车的优势并不明显,试驾车的三角轮胎在抓地力上的表现也没有可圈可点之处,制动需要时间适应。
而腾翼C30的底盘调校也比较柔和,换上了电动助力的腾翼C20R,在指向精度上和同级别小车相比差别不大,略轻盈的助力力度设定比较适合各种体质、各种性别、各种年龄的人驾驶,前麦弗逊后扭转梁的底盘结构本身没有亮点,但是如果要确切形容它的调校,我只能搬出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词:“柔中带刚”。
它的弹性元件--弹簧的刚性并不高,以至于一个210斤的媒体兄弟坐进后排就能轻松把后悬架的行程压下去超过1/2(轮拱间隙直接从一拳变成两指),但是它的减震器阻尼设定并不低,在紧急变线和大角度转向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虽然弹簧的刚性有限,但是当悬架行程快速压缩时,车身仍然能够保持较好的姿态,得到足够的支撑,这说明减震器采用了稍高的阻尼设定来保证车身的姿态。相应的,在低频振动的路面上,悬架对起伏的吸收会非常柔和,而在高频振动的路面上,抖动就会比较直接的传入车内。
说直白一点,如果你的车行驶在一条波浪线上,悬架能够很好的控制车身的起伏,保证乘员的舒适性,而如果你的车行驶在一条心电图线上,那么不好意思了,悬架过滤不干净,传来的抖动需要由你的屁股和座椅一起来承担。
请照顾我们的身材...
说完了这些,我还有一个严肃的建议提给长城,不要再把高度可调座椅作为区分车款档次的配置了,最好全系标配,如果不能标配,就麻烦工程师们把方向盘上下调节的幅度再做大一点...
我们此次试驾的车型是清一色的低配版,说实话,腾翼C20R在内部高度上一点也不委屈“长人”,但是低配版的驾驶席却一点也不适合1.8米以上的人,方向盘遮挡仪表且位置低、排挡杆位置低,腿部空间拥挤......开车时候真的很别扭。上下调节的方向盘?调节的幅度差太远了,你让我能再往上抬五个厘米才行...
我开过的凌傲、腾翼C30低配都是这种感受,因为长城采取的配置方法完全一致:低配没有高度可调驾驶席,只有中高配车型才有高度可调座椅。那么身高1.8米的消费者就只能购买中高配以上的车型了(其实现在这种身材一点也不算高,是很正常的身高),这并不公平,连基本的车辆信息都不能完全观察清楚,这只能说是车辆设计有问题,或者说不带可调高度座椅的低配车型根本就不该拿来销售...
牢骚发完了,还是那句话,希望能照顾一下我们的身材。
小结:
对于“跨界”,人们往往最先注意到的是它的前卫,却忘记了它应有的多能与实用的特性。就连汽车厂商也常常只把“跨界”停留在设计风格的层面上,仅仅是借此概念推销产品而已。当然,还是有很多厂商记得“跨界车”本应承载的使命,长城就是其中之一,而长城腾翼C20R,就是他们展现诚意的作品。腾翼C20R是这个价位上的优势是良好的通过性能和扎实的做工品质。对于预算不多,却想要在有限的选择里找到另一种活法的人们而言,C20R是个不错的选择。(文/图/摄影 汽车之家 范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