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车闻中心 行业动态 正文

不走寻常路 解读全新自主品牌“凯翼”

收藏 (0条) 举报/纠错 向编辑提问

● 写到最后:编辑对凯翼品牌的五点担忧

  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已经对凯翼这个品牌有了一定了解,它不管是品牌定义、生产模式还是销售渠道方面均与其他传统汽车企业存在不同,而且这种新的理念也具有一定优势,例如代工生产和模块化平台开发节约了成本,网络订车、售车也为未来的购车新模式做了提前准备。不过在凯翼的长远计划背后,编辑还存有几点担忧:

  1、关于产能因为凯翼是采取代工生产的形式,所以说未来生产规模需要协商调配,当凯翼拥有一定的市场销量和产品线之后,代工或租赁形式是否还可行?会不会出现被约束的困境?

  2、关于质量把控,虽然凯翼有完整的代工生产考核和检查机制,但是毕竟工厂不是自己管理和运营,不排除生产质量把控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如何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的高品质?是凯翼需要再做思考的问题。

汽车之家

  3、关于系统集成,因为凯翼短期内并没有开发核心技术的规划,所以像发动机、变速箱、转向系统都是采取向配套商外购的方式,最后由凯翼的研发部门完成匹配。但匹配工作并没有想得那么简单,同样是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参与,那么作为一家新成立的企业,凯翼是否拥有这样雄厚的技术力量?未来产品集成方面能否匹配得当?值得关注。

汽车之家

凯翼C3和C3R上的旋钮式换挡机构,看起来科技感十足』

  4、关于产品方面,凯翼一直都在强调其智能互联汽车这个新概念,但在初期产品上(凯翼C3和C3R)却还没有可以拿出来说的亮点,只是通过旋钮换挡机构增添点噱头罢了。另外作为该品牌的首批产品,官方就定义成5万元的入门级轿车,这对于未来品牌价值提升会造成一定阻碍,因为在大家的潜意识中会残留凯翼就是造廉价车的自主企业罢了,之后再打出怎样的智能互联汽车牌,消费者潜在意识很难改变。那么未来凯翼在产品宣传上的路该如何走?

汽车之家

『成都车展观众日凯翼品牌展台随拍,可以发现关注的人并不多,品牌知名度有待提升』

  5、关于互联网汽车战略,在凯翼发布之前,上汽集团已经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互联网汽车”战略合作协议,北汽与乐视也在商讨跨领域的战略合作,双方均会在车载应用及服务领域展开合作,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汽车企业玩起互联网汽车这个概念,那么凯翼作为一个崭新的品牌,它在本身品牌认知度和口碑等方面完全不占优势,另外凯翼目前也未公布它到底会与哪一家互联网企业展开战略合作,如果不挑选一位实力强一点的,恐怕很难从中获利。

● 全文总结:

  凯翼带着生产、研发和销售的新模式启程,它选择走与传统汽车企业不同的发展道路,试图在即将到来的汽车3.0时代(也称之为汽车智能互联时代)打下一片天地。在“凯翼人”的想法中,未来消费者会更关注互联驾驶,通过汽车的高科技配置来获得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所以凯翼把精力更多投入到智能互联当中,希望可以提前为汽车3.0时代做准备。

汽车之家

  但,汽车产业是条长线,单单依靠互联网思维造车能否撑起这个品牌还是未知数,虽然代工生产和模块化平台可以绕开一些弯路,但如何练就“内功”,增强研发、质量把控、销售和售后团队的综合实力,这是凯翼需要着重考虑的。

  凯翼高层曾一再强调:“凯翼不扛自主品牌大旗,在行业中不追求量的发展。我们只想在细分市场中获得用户的尊重和认可”。不过在自主品牌整体下滑的大背景下,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市场份额,试图在夹缝中生存,企业是很难长期生存下去的。所以提升自身实力尤为重要,互联网汽车不是保护伞,还需要凯翼未来有核心价值,这些才是长期规划的重要环节。最后期待凯翼品牌能有好的发展,创造自主品牌的新坐标。(文/汽车之家 兴珉)

  更多阅读:

  i-CX概念SUV亮相 凯翼汽车品牌发布
  //www.autohome.com.cn/news/201408/836688.html

不走寻常路 解读全新自主品牌“凯翼” 汽车之家
查看同类文章:
企业动向
更多精彩内容:
家家头条
热点事件挖掘
热点新车解析
向编辑兴珉提问
文章标签: 企业动向
共3页<>
文章导航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