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产品博瑞
[汽车之家 先锋对话] 吉利汽车在去年北京车展上宣布正式回归一个品牌,而从2014年的销量来看,吉利的整体销量在2014年出现了下滑,可以说是经历了转型的阵痛。但在今年4月份,吉利博瑞的正式推出和上市意味着很多,博瑞可以说是吉利在回归一个品牌、战略转型以来的第一款新产品,从这款车开始,吉利将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期。同时,吉利和沃尔沃的一系列共同研发成果也将在不久后落地开花,吉利的未来让人期待。今年3月底,借着博瑞礼宾版交车仪式时,我们有机会坐下来和浙江吉利汽车集团CEO兼总裁安聪慧进行交流,了解了吉利的转型、未来的产品规划以及和沃尔沃合作的一些故事和信息,吉利的未来发展将何去何从?将如何来实现自己的品牌梦?希望本期《先锋对话》能够带您解答这个问题。
● 安聪慧个人履历简介和内容摘要:
一、谈新产品博瑞
2014年的北京车展上,吉利正式宣布回归一个品牌,博瑞这款车可以说是吉利回归一个品牌、战略转型以来的第一款全新产品,而这款新产品对吉利的意义何在,如何能让博瑞在中型车市场站稳脚跟,安聪慧向我们阐述了这款全新中型车的研发背景以及吉利赋予他的使命。
“三大基础”让吉利敢于推出博瑞
“博瑞是吉利汽车在中型车市场领域参与整个汽车行业竞争的重要产品,在这个时间点推出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吉利来说也是意味深远的。”而究竟吉利推出博瑞有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安聪慧表示,吉利之所以能够推出博瑞主要在于已经为其打好了三个基础:
“首先,通过收购沃尔沃,吉利的造车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吉利与沃尔沃的合作在安保、排放、节能等等方面,这使得吉利的造车技术水平有了一个质的提升和飞跃。吉利完全具备了能够开发出一款非常有竞争力的中型车的能力。”
“第二,吉利经过多年的发展,一步一个台阶往上走,已经逐步在小型以及紧凑型车市场站住脚,目前可以进入到中型车市场了。”
“第三,营销和销售市场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中国品牌紧凑型车的市场表现来看,消费者对中国品牌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对中国品牌的产品有一定的信任感,再加上国家对中国品牌的支持和一些舆论的引导,消费者也更加理性化,所以中型车在这个时候推出是非常好的时间点。”
经过不断的积累,在合适的时间推出合适的车,可以说是吉利博瑞诞生的一个背景,同时我们看到吉利博瑞除了普通版本之外,还推出了礼宾版,礼宾版车型采用了一些专属的配置,并已作为外事礼宾指定用车和驻华使节用车服役(了解详情),而在普通版车型之外,吉利为何要推出博瑞礼宾版这样的“特殊”车型,安聪慧给了我明确的答案。
博瑞礼宾版能够展现中国品牌的产品形象
“外事礼宾是国家的形象和颜面问题,全球所有本国有汽车产业的的国家,不管是他们国家的最高元首,还是政府的公务用车,接待用车一定是本国产品。博瑞这款产品从技术、产品质量以及它的造型、功能等等方面,完全具备了国家对外接待使用的高规格、高标准的要求,可以很好的展现中国品牌的产品形象。”
“博瑞礼宾版的推出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中国品牌更加的有自信感。我觉得中国人一定要有能力从产品的造型设计、研发、技术、品质这些方面体现自尊自信。吉利一开始进入汽车行业时提出过中国人为什么不能造汽车?到后来我们转型阶段的时候提出来中国人为什么不能造好车?现在就是这么一个节点,中国人也能够造好车。”
安聪慧在讲到中国人也能造好车的时候充满了自信和激情,这也是中国品牌汽车人长久以来的努力目标。据我们了解,博瑞礼宾版和已经上市的普通版车型其实没有本质区别,礼宾版只是配置高一些,还有叫法有区别。在4月9日的时候,博瑞普通版车型正式公布了售价,售价价区间为11.98-22.98万元(查看详情)。制定这样一个价格,吉利对于博瑞未来的销售是如何计划的呢?
博瑞未来销售的关键是用户口碑
在谈到博瑞的未来时,安聪慧先提到了帝豪这款车,“帝豪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帝豪的销量不是靠广告造出来的,帝豪销量的70%、80%是靠的口碑。去年下半年的时间,我们统计了一下帝豪的车主,19%左右的消费者是来自于本打算购买合资品牌产品的,这在吉利发展史上是从来没有的,同时对于中国品牌来讲也是不容易的。博瑞我们现在也是像帝豪这样,量是逐步往上加的过程,关键是口碑,我们会更加注重体验和消费者参与,因为帝豪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验证。”
正如安聪慧所说,好的产品带来好的使用体验,好的体验能够影响和传播给更多的人,这样的一个口碑营销和传播模式让帝豪取得了成功。同时放眼到整个汽车市场,也可以说是一款车型成功的通用公式。
博瑞后一年后会出口
而就博瑞未来的销售区域范围,安聪慧表示:“博瑞是按照北美、欧洲的标准进行开发设计的。博瑞一定要走向国际市场的,当然它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从目前市场反馈的情况来看,整个国内市场的需求在一年之内都很难满足,我们计划在一年以后会出口到国际市场。目前国际市场整个的营销规划已经在有序的进行推进,博瑞肯定是要出口的。”
在中型车市场达到月销万辆
安聪慧对于博瑞在国内的销量预期则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希望博瑞能够在中型车的现有市场里有非常强的竞争力。现在卖的比较好的中型车月销都在万辆以上,我们将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在中型车市场里面达到月销万辆。”
对于这个销量预期,安聪慧坦言确实是给了自己一定的压力,同时要实现这个目标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开始和消费者交车,并利用半年的时间使销量稳步往上走。从目前定单来看,博瑞的今年销售任务已经完成了。但这不行,我们还是要把基础打扎实,把产品品质做好,真正有一个很好的口碑,争取到年底达到高峰的阶段。”
由于博瑞的车型定位较吉利此前的车都要高,目前吉利首批只有50家经销商投放博瑞进行销售,这50家是从吉利1000家经销商里面层层选拔出来的。同时现在还有150家正在接受预售权的培训。新产品的上市,对于吉利的整个经销商网络也是一个提升的过程。
吉利的三次转型
二、谈吉利的三次转型
正如前文所说,博瑞的上市寄托了吉利汽车造好车的梦,这款车也可以说是吉利第三次转型的成果,那么在吉利的发展中,这三次转型背后都有什么故事?正在发生的第三次转型何时才能称为“成功”呢?安聪慧为我们讲述了他记忆里的这些故事。
第一次转型——正向开发
谈到吉利的历史,安聪慧可以说是吉利发展的亲历者:“吉利在1998年8月8号第一辆汽车下线,但实际上从1991年开始吉利就已经在研究汽车,做一些研发工作。而到了2006年的时候我们发现,经过六、七年的发展,原来的模仿、借鉴,在别人基础上开发的模式到这个阶段不行了,我们必须走正向开发设计,必须要掌握产品核心技术,要有所改变。”
“在2007年的时候,吉利进行了第一次转型,并发布了《宁波宣言》。在《宁波宣言》上我们提出吉利要完全走向自主开发,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那时候我们发布了远景汽车,以及推出了我们的新发动机——高性能、轻量化的的全铝发动机。经过了一系列的变化,吉利很好的度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同时企业开始走向正向开发阶段。”
第二次转型——造品质汽车
“第二次转型是在远景汽车刚出来不久,我们觉得还是不满足。车子虽然出来了,但是怎么样能够做出真正的品质?所以帝豪EC7在这样一个阶段上诞生了,帝豪EC7的诞生可以说是吉利向品质转型的一个标志。”安聪慧还告诉我们,“第二次转型吉利考虑的是在紧凑型车市场怎么牢牢站住,而随着帝豪销量的不断增长,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
第三次转型——与沃尔沃合作,参与国际竞争
2010年,吉利完成了对于沃尔沃汽车的收购,同时汽车市场的竞争也越发激烈。“第三次转型就是这几年我们又一次提出来的,就是怎么样能够和沃尔沃联合、合作,怎么样能够使吉利汽车尽快的参与到全球的汽车行业竞争里。这次转型我们酝酿约一年多的时间,因为这个变化是整个的改变,要从研发、品牌建设、造型设计全面转型,所以每一步都要非常慎重、非常小心,要主动的去调整自己的脚步。”
参与到全球的汽车行业里是第三次转型的目标,在安聪慧看来这其实是一个必然:“汽车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而不是简单的说在中国市场怎么样赚些钱。既然选择汽车行业,那就必须要国际化、全球化,要真正的参与到欧美这些发达国家的竞争。”
“如果要参与到国际竞争,你必须要有核心技术,必须要完全的自主开发,要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不然的话不可能参与到全球的竞争当中去。所以吉利这几年的盈利并不高,销量也并不大,尤其是去年吉利还出现了下滑,在这样的情况下,吉利完全可以像多年前那样采用短平快的方法,快速出一些产品,但从2007年开始,这种方式已经完全不使用了。”
第三次转型成功的标志:各个产品在细分市场中都能成为明星产品。
对于吉利的第三次转型我们已经有所了解,那么第三次转型到什么样的阶段可以被称为成功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安聪慧给予我们非常有信心的回答:“我们出来的各个产品在细分市场都能成为明星产品,这就是第三阶段转型成功。而第三次的转型我认为最终一定会成功,虽然转型更加复杂、更加艰难,但也更加能体现出吉利的核心竞争力。”
与沃尔沃合作/吉利未来产品规划
三、谈与沃尔沃的合作
在第三次转型中,吉利希望通过和沃尔沃更好的合作并更好的参与到国际竞争。在2012年3月9日,吉利与沃尔沃签订技术转让协议,沃尔沃将有关安全、空气质量的部分技术转让给吉利。但在安聪慧看来单纯的技术转让会存在一些问题,联合开发才应是最好的方式。而说到为什么要联合研发,安聪慧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就像中国人喜欢吃中餐,但花钱买了西餐,问题是你吃了不舒服、消化不了。同理,单纯的买技术,简单的买别人的专利,有一些东西是消化不了的。因此我们就开始双方讨论进行战略规划——怎么形成更好的共识,怎么能够实现1+1>2。”
成立CEVT进行联合研发,一天研发20小时
基于上述原因,吉利和沃尔沃这两个兄弟公司最终走向了共同开发,并开始了一系列布局。2013年2月20日,吉利集团欧洲研发中心(英文为CEVT,China Euro Vehicle Technology)在瑞典哥德堡成立,吉利集团将通过CEVT整合集团旗下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的优势资源,全力打造新一代中型车模块化架构(CMA平台)及相关部件,以满足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未来的市场需求。
在成立CEVT之后,吉利利用这个平台聚集了欧洲的优秀人材,保证了产品的开发。同时中国方面目前还选派了一百个人过去到CEVT。此外,吉利还设立了CEVT中国,CEVT和CEVT中国双方将共同承担起研发的重担,并由方浩瀚(Mats Fagerhag)统一负责。由于存在欧洲和中国两个研发中心,那么两个中心怎样解决交流和沟通的问题呢?这个问题在安聪慧看来非常好解决,同时还可以善加利用形成优势。
“不管我们人在哪里,有一套非常完整的研发体系在这里,大家知道该怎么去做。开会是什么情况呢?屏幕是大屏,他们在对面,我们在这边,低头在记录东西时,哪边发出声音就知道谁在讲话,都很清楚,同时我们的数字、图象,包括计算机设计的软件都是共享的。你在欧洲、我在中国,软件大家共同使用,等于就在一个办公室。”
而针对优势,安聪慧向我们描述:“如果说都在中国,只能保证8个小时左右的研发时间。而我们现在的办公是面对面的,中国这边早上开始工作,下午三点以后和CEVT对接,晚上七、八点,中国这边下班了,欧洲又该下午上班了。虽然两边都在做研究,但整个数据是通的,一天能做到20个小时在研发。”
同时,安聪慧还向我们透露了双方合作的更多细节:“我们现在有很多合作委员会,最顶层的是战略委员会,双方每个月都要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再往下,我们有研发委员会,采购也是联合采购、共同批准。制造有制造委员会,公关有委员会,品牌建设也有委员会,总之双方能够形成很好的合作,但设计没有委员会,因为设计的造型不能叫双方有任何的接触,我们分的很清楚。”
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
目前吉利和沃尔沃进行了联合的研发,但其实不能说双方就成了一个品牌,成为一体。安聪慧告诉我们,虽然吉利和沃尔沃紧密的合作,但是双方还是有区别和属于自己的定位的,他进一步强调说:“沃尔沃和吉利汽车是一个集团下的兄弟单位,沃尔沃是沃尔沃,吉利是吉利,这一点是不能够有任何混淆。你不能说沃尔沃汽车就是吉利汽车,吉利汽车就是沃尔沃汽车。沃尔沃是豪华车品牌,他一直在豪华车的品牌里面;吉利是一个大众化的品牌,那我们就在大众车型的细分市场里。”
我们看到,吉利和沃尔沃共同合作、联合研发能够使新技术更快的应用到双方的新车上,但新技术推出后,吉利和沃尔沃也能很好的区别开两个品牌不同的定位,并选择适合自己品牌的相应技术、配置等等,这样能够在不同细分市场获得竞争力,并能够保证两个品牌相对的独立性。
而针对大家极为关注的CMA平台研发和合作细节,以及未来的产品走向问题,安聪慧表示目前该项目的合作细节还处于保密阶段,暂时不便向外透露,对此,我们将会持续关注,在后续平台规划浮出水面时,再为您做深入解读。
四、谈吉利未来产品规划
除了目前尚无法透露的CMA平台产品阵容外,吉利未来还有哪些新产品,还有哪些研发思路?安聪慧向我们做了介绍。
吉利在现有三大平台上都会有新产品
“除了CMA之外,我们现有的三大平台未来都会有新产品。一个是FE平台,帝豪实际上就是老FE平台,我们在原来帝豪的平台之上进行提升,推出了帝豪全新的第二代产品,今年年底能投放市场。明年帝豪平台上SUV、三厢车、CROSS车型都会出来。”
FE平台未来的动力搭载情况(2014吉利品牌之夜公布信息) | |
类别 | 具体型号 |
发动机 | 涡轮增压:1.0T、1.3T;1.0TD、1.5TD、1.8TD 自然吸气:1.5L、1.8L、2.0L、2.4L |
变速箱 | 6AT、7DCT、6MT、6DCT、5MT、4EAT |
“第二个是KC也就是博瑞的平台。现在KC平台又在做升级了,KC-2已在开发,就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新能源要求。”
“第三个是MPV平台,吉利汽车目前没有进入MPV市场,但实际上吉利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全面投入研发。MPV这个平台我们则叫做CV,从去年开发,一开始定位就是以新能源为主,传统市场为辅。”
我们看到吉利自己本身拥有三个平台,同时还有通过CEVT开发的产品,那这几个平台将来的产品未来将怎么布局呢?
对于这个问题,安聪慧告诉我,“吉利的目标不是简单的在中国去做,而是要参与全球竞争。通过CEVT开发的产品,要真正的参与到与合资品牌的竞争,比如说大众、通用、丰田、本田、现代,和他们正面进行竞争。而吉利其他的FE、KC、CV这几个平台的产品,则是与中国品牌竞争。”
而除此之外,新能源市场也将是吉利的重中之重,未来吉利将如何在新能源市场布局呢?
以新能源为主开发产品平台
安聪慧表示,“新能源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一定是新能源的天下。我讲的新能源不是简单的纯电动汽车,大家买纯电动车,时间还早。在纯电动汽车大面积普及之前,还是需要一个过渡。这个过渡中就有比如油电混合、油气混合等新能源汽车。”
对于开发新能源车,吉利则有着不同于以往的思路和考虑。“在这之前很多人谈新能源,他们以传统汽车为主考虑新能源,但是吉利现在规划的全新产品一定是以新能源为主再考虑传统汽车。这里包括了研发、投入、管理、体系等等都是以新能源为主进行考虑。”
这么做的原因安聪慧告诉我们,“目前很多新能源汽车在原来的汽车上进行改装,这个实际上对一个汽车来说并不是最合理的,要开发新能源车不能是简单的把一个电池、电机放进去,这样有很大的安全问题。因为一开始在产品平台的规划上,设计之初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要做新能源车。所以现在吉利就是坚定不移的在新能源的战略规划上,以新能源为主来开发产品平台。”
其实这样的发展思路就是从新能源“倒推”做传统产品的开发,就是由远及近的做,“吉利未来所有平台的发展都将是这种思路,这种思路我们早就有,之前没有实现就是因为我们的技术解决不了,和沃尔沃合作以后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了解了开发思路后,未来吉利的新能源产品会具体有哪些呢?就这个问题,安聪慧告诉我们,“我们在新能源上有插电混动、油电混合、增程插电和纯电动这四个技术方向。今年下半年油电混合动力技术会在吉利帝豪上进行使用,同时还会有帝豪的纯电动汽车,插电混动车型则在明年推出。”
打造吉利品牌/谈销量
五、谈打造吉利品牌
希望用两年打造成强势的中国品牌形象
产品方面我们已经有所了解,那在第三次转型期间,吉利将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呢?对此,安聪慧先向我们回顾了此前的品牌策略:“原来我们有三大品牌,是‘多生孩子好打架’,再加上当时的市场背景所以提出这个方式方法。因为那时候是有车就行,只要价格便宜,就有人要,但实际上你的产品跟不上,技术跟不上,支撑不了你的这个品牌。”
“所以在2014年我们就提出来转型,首先是我们的品牌做了一些调整。2014年北京车展的时候,我们对整个品牌的架构进行发布,我们提出了将帝豪、全球鹰、英伦三大品牌作为产品品牌,集中精力打造吉利一个品牌形象。同时在去年年底12月份,吉利还进行了一个品牌之夜,不仅对外正式发布“造每个人的精品车”的品牌使命以及“动感精致、自信激扬”的品牌核心价值。同时借着博瑞汽车的发布,让大家看到实物,让大家看到我们品牌规划的情况,这样子我们品牌的建设才能够真正的落地。”
“我们大的规划是希望用两年时间把吉利打造成为强势的中国品牌形象,一说中国品牌就知道吉利,吉利在中国品牌里是领先者,是能受人尊重的、领先于别人的、强势的中国品牌。我相信明年年底达到强势的中国品牌形象完全有可能。在五年的规划里面我们要完成打造成为全球有竞争力的汽车品牌,真正的参与到外资品牌竞争里,成为全球化的汽车品牌。”在安聪慧的规划中,我们能够看到吉利是希望通过转型前后一共七年的时间,将吉利真正打造成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品牌。
打造品牌如何落地:依靠好的产品
有了品牌规划后,如何落地执行是关键。在安聪慧看来,品牌的塑造是离不开好的产品的,“到今年年底的时候帝豪一系列的产品会推出,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产品,大家通过产品能够真正的感受到吉利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样的话,品牌才能够发生改变。”
谈到品牌的建设,安聪慧又再次提到了中国品牌需要通过产品展示出实力和自信,“现在吉利也算是中国品牌第一阵营,但是第一阵营里面能不能做到比现在更好?一讲到吉利是争气的,是能够代表民族汽车工业的,能够体现出我们中国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我一直讲自尊心和自信心很重要,为什么说我们不能够拿出来一个非常漂亮的、受人尊敬的东西?而不是被说三道四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够有一些明星产品,能够参与到合资企业竞争里去?”安聪慧的一番话体现了吉利对于自己品牌的期望,也体现了吉利人希望能够成为强势的中国品牌,为中国争气的要求。
六、谈吉利销量
2014年的销量下滑在预料之中
据汽车之家数据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4年,吉利汽车共计销售425773辆车,相比2013年同比下降22.50%。对于出现的销量下滑,安聪慧表示其实这是在预料之中的。
“2014年整个的销量下滑包括利润的降低在我的预期之内,因为在2012年、2013年我们做了一些规划调整,也就造成了2014年产品出现了断档期。尤其2014年上半年,下滑的比较厉害,我们为了能够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对产品规划做了比较大的调整,砍掉了很多项目。那些产品可能出来两、三年内能卖,但是我觉得没有必要。我们集中优势的力量,集中有限的资源,要使每一款产品出来都能成为明星产品,所以从产品规划方面做了一些调整。当然前期做的也不够好,所以造成了2014年上半年我们新产品出现断档,造成销量下滑。”
“此外,从前年年底开始,我们对营销系统进行改革,整个营销渠道有了非常大的动作,砍掉了很多不合格的经销商。吉利宁愿不要销量,也一定要把营销渠道调整过来。比如有一些地方经销商不行,虽然也有一些量,但是整体服务等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根本无法满足吉利下一步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去年我要下这么大的力度做这个事情,我不惜销量的下滑,因为我们现在有那么多的产品规划,那么好的品牌规划在这里,如果说渠道跟不上,那一样我们不能够成功。”
对于这种转型的阵痛和“断舍离”,安聪慧其实态度是很坚决的,“与其这样的话还是下定决心,长痛不如短痛,痛就是半年、一年,不管外界对吉利怎么看待。但这个痛苦阶段现在已经过去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尤其从9月份以后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今年1、2月份也有比较大的增长,这也是去年整个变革所采取的一些措施所带来的变化。”
2015年的销售目标是45万台
在销售势头有所好转之后,吉利对于2015年又怎样的预期呢?针对这个问题,安聪慧表示:“今年我们定的销售目标是45万台,比去年有8%的增长。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认为肯定会一年比一年好,可能今年相对来说是有点压力的,因为今年几款车型会在下半年比较晚一点的时间出来,不能享受全年的业绩,但明年肯定是爆发性的。今年只是一个增长,明年肯定会有爆发性的增长。”
营销策略/中国品牌如何走/总结
七、谈营销策略
拥抱互联网
提到互联网,大家都在说互联网思维、拥抱互联网,而互联网和汽车的关系,其实更多是要有突破传统的思维和意识。在对于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应用上,吉利也早已有所动作。
安聪慧向我们介绍说“时代在发生变化,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到互联网的生态环境,当然互联网这个大的生态环境是非常好的,大家非常关注、非常认同,那吉利在这个情况下怎么抓住这个机会。就像我们电商,不是为了电商而电商,它不仅是对汽车销售有帮助,同时能对企业打开知名度以及对消费者了解产品起到很好的帮助。”
“拥抱互联网,大家都讲这个词,但这个词怎么应用,互联网思维对每个企业、每个行业都是不一样的理解、不一样的做法,我们下面还会在营销方面有一些创新的思路和一些做法,一定会做的。”
价格营销转向价值营销
“我们现在也提出了怎么在营销方面,从价位营销走到价值营销。原来是价格,现在怎么样变成价值?因为好的产品在这里,那就要体现我们的价值。所以我认为吉利原来的销售只是销售,不是营销,营销和销售是两个概念,所以我们现在从销售方面也逐步转向营销,从价格营销到价值营销来进行转变。”
八、中国品牌未来如何走
未来的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吉利在2014年的销量是有所下滑的,而从中汽协的销量数据来看,中国品牌的份额也在不断的减少。那么吉利对整个中国品牌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挑战或者说机遇是怎么看的呢?
在安聪慧看来,未来的市场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激烈,一定也会产生优胜劣汰,“韩国原来也有上百家汽车企业,结果就剩了几家。日本原来也有很多,结果现在剩这么几家,这是没有办法的,竞争一定会产生优胜劣汰的。”
对于日趋火爆的SUV市场,安聪慧认为目前的竞争还不是很充分,未来SUV的价格还会进一步下降。“SUV市场去年增长速度很快,今年肯定增长的也快,但是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SUV竞争的根本不充分,今年到明年SUV价格最少下降30%以上。因为同样的轿车和SUV,同平台的产品,采购成本不会超过5%的差距。为什么价格差异30%甚至更多呢?因为SUV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量在增加,加上竞争不够充分,就跟原来轿车市场一样的道理,所以SUV价格一定也会下来的。如果说SUV市场能够和轿车一样竞争这么激烈,我们的产品还能挺得住,那才代表成功了。”
中国品牌要务实,要掌握核心技术
“汽车一定是马拉松,现在我们扎扎实实的打基础、练内功还有时间、还有条件,但这个时间和条件不会太长的,竞争一定会越来越激烈的。中国品牌还是要务实,还是要踏踏实实的想办法掌握自主核心技术。这个东西不具备我们只顾一些短期行为是不合适的。为什么我们要掌握核心技术,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到国外去也能竞争,在中国都没有做好,你要走出去,不可能。”
“此外,中国品牌发展真的不容易,我觉得中国品牌还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我们肯定希望中国品牌有更好的发展,这样的话能够形成团队,如果光是一家、两家起来,可能不是很好。如果中国品牌大家能够抱团,大家能够更加努力的做事情,我们中国品牌的团队,整个的影响力、竞争力会有提升,我觉得对未来的发展会更好。”
结语:
从此次的对话来看,安聪慧讲了一些吉利曾经失败的教训,也向我们分享了一些好的经验,并为我们描述了吉利的未来。就像安聪慧所说的,“我一直在讲一个道理,实实在在的把产品做好,不要忽悠消费者。我们给消费者一个惊喜,消费者一定给我们一个惊喜。”踏踏实实造车,造好车,造精品车,成为了吉利未来的发展核心理念。同时安聪慧的一句“为什么中国人不能造好车?”也能够让每一个中国汽车人深思。在今年3月23日,汽车之家发布了自主品牌更名为中国品牌的宣言,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一起来关注和支持我们的中国品牌(查看详情)。
从目前吉利的发展状态来看,吉利正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好的产品不断推出使自己更加自信,并向着自己的强势中国品牌梦努力。在今年年底到明年的时间内,吉利原有3个品台的产品也将推出更多车型。好的产品落地,相信能够使得吉利的销量和品牌形象有进一步的提升。再加上吉利在品牌和营销上的新思维,从安聪慧为我们描述的吉利的未来来讲,我们对于一个在多线(国内、国际)、多品牌维度(面对主流合资/面对中国品牌)能够展开竞争的吉利充满期待。吉利在未来能否胜任这种竞争,我们也将拭目以待。(对话:汽车之家 仝斐/王寅;文/仝斐/王寅)
更多阅读:
民企造车辛酸路 中国品牌历史系列:吉利
//www.autohome.com.cn/culture/201312/675108.html
售11.98-22.98万元 吉利博瑞正式上市
//www.autohome.com.cn/news/201504/867506.html
采用统一品牌 吉利公布全新品牌战略
//www.autohome.com.cn/news/201404/771900.html
《先锋对话》戴雷:谈英菲尼迪的敢与爱
http://www.autohome.com.cn/news/201501/858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