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车闻中心 整车 正文

深评:中美贸易战又起 汽车业殃及几何

收藏 (0条) 举报/纠错 向编辑提问

三、关税加征谁最受伤?

  首先,双方对汽车单向加征25%的关税,美方受到的冲击更大。自2018年7月6日起,原产地为美国的汽车产品普遍将被中国征收40%的关税,而原产地为中国的汽车普遍将被美国征收27.5%的关税。但前面已经提及,中方从美国进口的汽车量高达28.02万辆,涉及金额130.7亿美元,远高于美方从中国进口的规模。所以,中方被加征的税额不到3亿美元,而美方被加征的税额则预计在50亿美元左右。

2017年中美进口情况对比

2017年美国

进口排名

国家

进口规模

(万辆)

2017年中国

进口排名

国家

进口规模

(万辆)

1墨西哥2401日本34.6
2加拿大1802美国28
3日本1703德国25.4
4韩国9.34英国11.6
5中国5.35匈牙利4.3
6德国56意大利3.9
制表:汽车之家行业评论员   

  其次,落差效应将导致美国本土制造遭遇价格劣势。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相关规定,2018年7月1日后,进口汽车将执行15%的关税税率;而2018年7月6日后,进口至美国的汽车将被加征25%关税税率。换句话说,美国本土造与其他国家造有了25%的关税差额,这种落差将导致美国本土造受到国内市场排斥。以一辆林肯MKX为例,加征25%关税后将直接增加15万元左右的购车成本(对消费税等后续税种有叠加计算效果),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

部分车型加征关税后价格变化情况
车型加征25%关税后可能售价(万元)约增加成本(万元)
Jeep 牧马人2017款 3.6升珍藏版 67.612.6
林肯 MKX 2017款2.7T总统版81.215.2

特斯拉 Model S P100D

162.430

特斯拉 Model X P100D

171.339.7

凯迪拉克 凯雷德ESCALADE 2017款 6.2升铂金加长款

180.241.4

制表:汽车之家行业评论员   

注:数据仅为大概计算,与实际结果相差不大但不保证绝对精确,仅供参考

  美系品牌中受直接冲击最大的为林肯特斯拉2017年国内共计进口林肯品牌64738辆,居TOP10第7位,高居美系品牌第1位。显然,林肯正欲加大攻势但却被来了个绊马索。毫无疑问,林肯国产化进程必然加快,否则明年销量腰斩并无不可能。难兄难弟还有特斯拉,2017年其进口量达到了2万辆左右,仅代理公司拓速乐就进口了17011辆。

排名品牌

2017年进口规模

(万辆)

同比增速
1宝马1873739.1%
2奔驰18353717.5%
3雷克萨斯13486526%
4丰田8425211.8%
5保时捷7095610.5%
6路虎6887421.6%
7林肯6473878.5%
8大众5885873.3%
9奥迪49065-13.3%
10MINI3614916.8%
制表:汽车之家行业评论员 

  美系品牌还将受到零部件的间接冲击。此前两年,上汽通用已计划在未来3年从美国采购价值22亿美元的零部件产品,福特中国在未来3年从美国进口的整车及备用零部件的总额将达到95亿美元(未公布明细)。受中方反击目录第545项“变速箱及其零部件”的条款约束,通用福特的高端变速箱(如8AT)也面临国产化的压力。

  德系品牌无辜躺枪。虽然中方的反击政策针对的是美国,但由于通关时只考虑生产地不考虑品牌从属国,所以德国车企在美生产的出口车型将无辜躺枪,成为政策的牺牲者。粗略统计,仅宝马就将有X5、X6等上量的SUV车型受到影响,而宝马X5在2017年的国内进口量已经高达56151辆。宝马美国Spartanburg工厂是全球最大的X系列生产地,未来支撑宝马品牌高端形象的宝马X7也将在此国产,中国是该车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由于X7只在美国Spartanburg工厂生产,X5等车型还有泰国工厂等,可见X7将受到较大关税影响。

非美国品牌车型所属美国工厂
宝马X4、X5、X6密西西比州史帕滕博格
奔驰GLE、GLS、R级阿拉巴马州斯卡鲁萨
讴歌NSX、RDX、TLX等全系车型俄亥俄州东利伯蒂
英菲尼迪QX60田纳西州士麦那
斯巴鲁傲虎等部分SUV印第安纳州拉法耶特
丰田坦途德克萨斯州
红杉、Sienna印第安纳州
制表:汽车之家行业评论员 

  日系品牌坐收渔翁之利。相比宝马、奔驰,日系品牌虽有众多车型在美投产,但无论是讴歌还是斯巴鲁,主要生产的车型国内进口规模都极小,雷克萨斯这一最大走量的品牌又主要来自于日本九州工厂和田园工厂。所以,日系在这次中美加征汽车关税的冲突中,反而是最大受益者。如无意外,其2019年将继续巩固国内进口车市场NO.1的地位。

四、车企如何应对?

  国与国争,车企可不想当挡箭牌。摆在他们面前的就三条路:积极开展政治斡旋、加速国产化、产能转移。政治斡旋这里不多谈,我们主要关心加速国产化和产能转移的事。

  对于加速国产化,不管是中系、美系品牌,都会受关税政策刺激,考虑到对方国家投产建厂的事情,或者将进口产品加速导入已有生产基地。美系品牌肯定会选择加速导入,但特斯拉这类原先没有生产基地的品牌,将面临发改委投资新政的约束,难度增大。中系品牌则会考虑到美国或周边国家建厂,但那毕竟是极少数车企能干的事。

  对于产能转移,德系和日系会更加倾向。在博弈结局尚未明朗化的态势下,德系和日系作为第三者显然不会蹚浑水,保留现有基地仅做产能调配转移显然更稳妥。比如,奔驰GLE和GLS在印度、印尼等国有生产线,可以实现快速切换。

品牌车型其他工厂
宝马 X5俄罗斯加里宁格勒、泰国金勇、埃及 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奔驰GLE印度尼西亚茂物、泰国北榄府
GLS印度浦那
制表:汽车之家行业评论员 

  但无论如何,车企特别是外资豪华品牌夹在特朗普“制造业回流、不在美国产就惩罚”和“不转移就是高关税”之间,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尴尬至极。所以一举一动都必须慎重思考,否则容易招致无妄之祸。

五、消费者如何判断买车时机?

  在双方公布加征关税消息后,此前已经宣布降价的特斯拉再次率先回应:“暂停部分车型预订”。确实,政策走向不明,特斯拉也不知道怎么办,也不知道未来交付的车会实行哪种报关计税方式,所以干脆就停止预订,省的解释不清引起纠纷。

  那对于消费者而言,又如何来判断买车时机呢?

  在笔者看来,加征关税已经是极大概率事件,所以消费者如果有意向购买美国本土生产的进口车,请越快购车越好,尽量抢在7月6日之前,以有现车为佳,否则政策实施后,所购车辆再办理清关手续时也会被割一刀。而且这类细分市场的走势是“库存少的先涨,库存多的后涨”,可以作为参考。

汽车之家

  消费者如果只是想购买进口车而不限定于美国本土生产,请不用过于着急购买。毕竟政策实施后还有一段时间发酵期,市场调整效果不会立即体现,更大的优惠应该还在后面,所以可以更加宽裕和从容的进行挑选和比较。

六、总结

  不管怎么样,还是希望中国品牌能够更好的发力,早日建设出中国自己的宝马、自己的奔驰、自己的雷克萨斯乃至自己的兰博基尼。与加税让对方恐惧相比,笔者更宁愿看到,我们恐惧对方加税,因为那说明,《中国制造2025》实现了。(文/汽车之家行业评论员 智电汽车)

深评:中美贸易战又起 汽车业殃及几何 汽车之家
查看同类文章:
深评问道
整车
更多精彩内容:
海外车展
技术发布
向编辑行业评论员提问
文章标签: 深评问道 整车
共2页<>
文章导航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