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
几年前ABS还是少数高档车拿来炫耀的资本,而现在不配ABS的家用车几乎要被唾沫淹死,走下神坛的ABS是Anti-lock Braking System的缩写,字面解释是防止制动锁死的系统,也就是防抱死刹车系统。这套系统能监测制动时的轮胎自转情况,并结合车速、车身状态进行判断,一旦确认车轮在刹车过程中出现抱死滑动的情况,便立即进行每秒数十次的点刹,这样你就不必担心一脚刹车跺下去车子也跟着滑出去了。
相关视频:湿滑路面有无ABS情况对比
3.EBD——Electric Brake fore Distribution
EBD实际上应该看做是ABS系统的辅助,它的全称是Electric Brake fore Distribution,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汽车的四个车轮接触四块地面,这四块接触面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在制动时车轮跟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车辆在转弯时制动,车轮的受力情况就更加复杂,如果制动系统施加到车轮上的制动力也是一模一样,就无法得到最佳的制动效果,于是工程师发明了EBD系统,它能根据车轮受力不同来分配制动力,尽量让每个车轮的制动力和其他外力动态平衡,使得车辆能在刹车过程中保持平稳的姿态。
我们可以把四个刹车卡钳(或者制动蹄)想象成自己的手,那么ABS就是能让你的手以极快的速度捏住、释放、捏住、释放(每秒几十次)轮胎,而EBD则是让每只手捏轮胎的力度都分配的不一样大小。在EBD和ABS的共同作用下,咱们的车就能在高速情况下平稳、迅速的停下来了。4.ASR——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
如果你觉得ABS已经太平民化了,那么还有更先进的ASR来满足你——不过据说以后ASR也将会是平民级的配置。ASR是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的简写,字面的意思是驱动防滑管理,在配置标准的称呼则是“牵引力控制系统”,实际上ASR属于ABS的升级版本。我们知道大马力车在起步、湿滑路面等情况下是比较容易出现车轮打滑现象的,这时候ASR系统就出场了,它通过控制节气门开度、启动制动系统等方式来把车轮打滑限定在安全范围内,这时车辆的牵引力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引导,起到稳定车身动态的作用。
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在重度打滑的路面——比如类似泥浆的烂路——请把ASR关闭。不是说ASR是防止打滑的吗?为什么要关闭呢?因为ASR一旦检测到轮胎打滑就会控制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这时候你怎么踩油门发动机转速都是攀不上去的,换句话说,你有可能被困在泥里出不来。所以在一般的雨雪路面,ASR能有效的控制你的车身姿态,但如果你陷进泥里了,而且发现怎么也冲不出来,就试试把ASR关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