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星光环背后的细节
--真实力和真投入
可能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针对欧洲安全标准开发”不过是一句口号,但对于国内的很多自主品牌而言,这确实是他们的产品开发目标。“长安”就是我所说的这类自主品牌中的一员。
逸动在开发初期的目标是针对欧洲新车评价规程E-NCAP的四星标准,投资1.5亿建立的碰撞试验室功不可没,从零部件冲击试验到台车再到整车碰撞全部涵盖,整车碰撞可以做柱碰和角度碰撞,覆盖了中国、欧洲日本等国现有碰撞法规,并且还预留了满足美标的能力。
为了提高效率,减少在模具制造和后期验证等环节不必要的反复和资源消耗,车辆在开发前期就会针对零部件设计进行大量的仿真分析,之后将零部件组合针对系统、整车逐一进行反复的仿真分析,长安使用了200万单元级的高精度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精度越高,仿真的细节就越丰富,越接近真实的碰撞效果。
完成仿真实验后,便要针对单一零部件、车辆局部以及整车陆续做相应的冲击和碰撞试验,得到的数据再返回仿真模型做优化和改进,之后再做实体试验,如此反复,逸动在得到C-NCAP的5星评价前,已经做了50多次的整车碰撞试验。
可靠的知名供应商也是长安取得好成绩的保障,逸动的气囊、气帘以及预张紧安全带都来自延锋百利得(延锋伟世通和美国百利得安全系统公司Key Safety Systems, Inc.成立的合资公司),这家公司为很多合资品牌提供安全系统,其产品还大量出口海外。ESC系统来自TRW天合,而且采用的是较新型号的EBC460产品,具备接驳混合动力系统、集成电子驻车控制等等扩展功能,未来升级非常方便。座椅则是前面提到过的为国产宝马3系提供座椅(信息来自长安厂商技术人员)的宗申宏力。
长安逸动安全系统配置及供应商 | |
安全系统 | 生产企业 |
前排双正面气囊 | 延锋百利得(上海) |
侧面安全气囊及气帘 | 延锋百利得(上海) |
前排安全带(预张紧及限力) | 延锋百利得(上海) |
后排安全带(限力) | 重庆光大产业 |
驾驶员座椅 | 重庆宗申宏力 |
E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控制器 | 天合汽车零部件(上海) |
虽然国内目前并不考察车辆对于行人的保护,但是在09年就已经颁布了行人保护方面的推荐性标准GB/T 24550-2009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这一法规内容按照GTR 9《行人保护全球技术法规》制定(GTR是《全球统一汽车技术法规》的英文缩写,由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制定发布)。而且行人保护是欧洲碰撞评价中的重要项目,长城、奇瑞等诸多自主品牌都已经在新产品开发中加入了关于行人保护的考量,所以将E-NCAP作为目标的长安在这方面也不例外。
车辆开发中对行人腿部、头部的伤害风险做了针对性研究,发动机盖、前保险杠以及车头的整体设计都做了相关的考量。发动机盖与发动机顶部的距离达到97毫米,在碰撞时保证发动机盖有80毫米以上的变形量来缓冲行人头部受到的冲击。据长安技术方面负责人表示,逸动的行人保护水平已经达到了GTR 9的技术要求。
● 我们的问题
--低配车型的安全水平?
此次长安申请测试的车辆为顶配车型,我们注意到,在逸动的7款车中有4款配置了ESP和预紧安全带一类的配置,但是像侧气囊/气帘以及副驾驶安全带提醒这类配置功能仅在两款顶配车型上出现,这两项都是C-NCAP的加分项,先不说侧气囊气帘对侧面碰撞成绩的影响,单说没有这两项加分,逸动的成绩就已经降到了五星标准之下,那么没有侧气囊/气帘、没有预张紧安全带、没有ESP系统的低配车型的安全水平究竟如何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得到的答复是,长安逸动的低配车型按照新规程的测试标准至少可以达到3星的水平。
--碰撞测试中的发现问题何时解决?
在碰撞测试中,逸动得到五星级评价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个例,也可能是目前大部分汽车厂商需要共同研究的内容。我们在偏置碰撞中看到后排假人安全保护仍然存在较大风险,而侧碰中后门开启的情况更是不应该出现在一辆五星级的汽车产品上,长安针对这些问题将如何解决?何时解决?
长安汽车负责安全技术的研究院院长赵会先生告诉我们:关于后车门在碰撞过程中开启的情况在他们之前的碰撞中并未遇到,属于偶发个案,他们会根据C-NCAP的数据立刻进行整改。但是后排假人的安全问题则是一项相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这种碰撞的结果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工程,局部的调整会涉及到整个车辆安全表现的平衡,所以在调整“平衡”的工作上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反复的试验,并不是能一下就定性的。
小结:前面已经说过,逸动的碰撞成绩是长安获得的首个五星,对于在安全方面投入了大量技术人才和资金的长安而言,这多少算是个不错的回报和肯定。但是从碰撞的结果来看,偏置碰撞中后排假人的高伤害风险以及侧碰中后门开启的问题需要厂商重视,我们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快速解决,让消费者尽快用上更加安全的汽车产品。
同时值得我们期待的是,长安还有大量的主被动安全技术正在研发和验证当中,有不少项目已经装车试验,虽然并未得到安全技术的细节,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技术中不乏国内外豪华车型的主流安全技术,在长安未来的新车型上,这些安全技术将会逐一亮相,我们希望长安与国内其他自主品牌一起,能够让“安全”这个字眼成为深深铭刻在“中国车”上的印记。(文/图 汽车之家 范鑫)
● 汽车技术很难懂?汽车设计太遥远?谁说的?这些内容也可以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