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在
● 设计亦有公式可寻?
尽管造型设计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儿,不过其却并非毫无规律可言,设计与数学不同,并非选对公式,然后套入不同条件即可得到成功的答案。在真正开始新车型设计前,务必要找到影响车辆最终结果的要素。
尽管汽车是件看上去冷冰冰的工业产物,不过这并不代表它们没有“情感”,设计师的工作正是赋予它们各异,或者说恰当的“情感”。而其“情感”的宣泄正是依赖韵律,即形式、结构、细节可以保持不同,只要内里、精神统一,便会得到观者的认同。而找寻适合产品、品牌的韵律便是设计师们毕生追求的目标了。
在不少的文学、影视作品中,设计师往往都是从生活中的某个小瞬间、小细节中得到启发、获得灵感,最终成就一项惊为天人的设计。现实生活中,设计师的灵感更多的在于平时积累,这种积累并非我们儿时背诵古诗、英文单词式的原始积累,而是注重捕捉感受。
汲取灵感只是开始设计的基石,将不同领域的设计思路融合至汽车中需要设计师抓住重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是个传神、转化的过程。
这个转化的过程可以说是所有汽车品牌,或者说是所有领域的设计师都要面临的问题。那么,邵景峰的灵感来源是什么?他又是如何转化的呢?翻看此前荣威的车型,我们发现了其中的端倪,这或许便是“邵式”设计理念的体现。
对于车辆设计而言,前轮至前门后部与后门长度的比例;车窗高度与车门高度这些部位的长度在经过测量以后,都可以发现0.618的身影。遵从黄金分割设计出的车身结构很容易就会给观察者稳定感,同时也有利于降低视觉高度。在这些平时我们注意不到的地方“下功夫”,也是德式设计的“基本功”。
比例仅仅能为车辆营造不同的体量感受,外观设计的另外一部分重点在于整体感觉的把握。随着近些年在荧幕中出现的硬汉越来越多,人们对硬汉、肌肉的崇拜开始复苏,反映到汽车设计中,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张扬、筋线明显的设计。
但凡称与设计沾边的事物,表现形式均呈现千姿百态的态势,同样表现力量感,你可以选择重点描绘肌肉的走向,也可以选择描绘握拳时的肉中带骨的姿态,这也是设计多样性的原因。对于邵景峰而言,东方人的性格让它选择了后者。
在确定了比例、感觉后,真正的设计工作才会开始,如果说上面的过程是琢磨菜肴口味偏重还是偏淡的话,那么下面开始的草图绘制工作,则无异于购买食材、洗净待切。
项目的起始阶段在外人看来无外乎画画图、改改模型这些轻松又愉快的工作,实际上,设计、讨论、修改、审核再设计的过程是对设计师创作能力的最大考验。在一定规则之内创作远比天马星空的创造困难的多,并且,这还仅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