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块化平台间的对比
尺寸以及外观上的变化属于大家容易发现的改变,平台的特点在前后悬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我们观察底盘的初衷。另一方面今天两位主角的发动机布置、驱动形式都有鲜明的特点,这也直接影响了悬架布置形式,所以咱们从前向后看起。
对比起上一代MLB平台的Q5,新一代Q5前悬架取消了固定两个上连杆铸铝衬套基座,连杆直接与车体进行连接。此外,除了转向连杆之外的四根连杆以及车轮架均由锻造铝材质制成(A4均为铸铝材质),以应对更大的悬架负荷。
如果将奥迪Q5L(参数|询价)的改变看作是平台升级带来的蝴蝶效应,那么英菲尼迪QX50前悬架的变化就是彻底的脱胎换骨。此前的FM后驱车平台更加偏重操控性,前双叉臂式独立悬架有着21世纪初车型特有的偏执。
前代车型的不佳销量让开发团队意识到了消费者核心需求,因此全新一代QX50审时度势的变为了横置平台。相比纵置发动机布局形式,横置发动机可以在车身尺寸不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为乘员舱“腾出”更多空间,这也就是为何全新一代QX50即使车身长度有所减少,但驾乘空间变大的重要原因。
汽车底盘的开发可以用牵一发而动全身形容,发动机布局形式的改变也会影响转向机,甚至是护板的布置方式。
从前悬架中不难看出,当今流行的模块化开发理念对于新车底盘结构的影响。从纵置平台变为横置平台后,QX50发动机舱横向空间更为宝贵,加之车型定位的改变,使得它改变了悬架结构。Q5L从MLB变为MLB Evo后,结构虽未调整,但材料与细节上进行了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