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迫于无奈的产物
有人说分体式大灯的理念来自仿生学,也有人说只是个潮流,后者往往具有循环性。今天仍旧不能被所有人接受的分体式大灯就属于“古已有之”,更确切地说在车辆刚诞生的年代,由于时代技术局限性大灯都是分体的。
早期这样设计背后隐藏的是工程开发逻辑,其原因在于无论是煤油灯,还说乙炔灯都需要配备独立的补能装置,集成化一方面会导致装置更复杂,另一方面故障率也会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技术限制也无法做成一体式灯腔。可见分体式大灯并非出于仿生学诞生、发展。
电气化时代的到来才真正让车灯与家居用品摆脱关系,不过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光源、散热、小型化等技术尚未成熟,大灯仍旧处于分散状态,甚至美国还有7英寸大灯规定,限制车辆必须有单独的灯组。
在汽车的发展史上,众多令人难以忘怀的设计都来自于奇特法规的限制,很多人喜欢的跳灯就是这个法规下的产物。
在头灯下方设置次级灯组的手法不是空穴来风,在历史上是有迹可循的,1958款的阿尔法·罗密欧2000 Spider开创了这一先河,不过随着法规的不断变迁,尤其是强制独立灯组法规的消失,跳灯这个影响行人安全性的设计最终淹没在历史长河。由此不难看到,汽车设计的更迭绝大多数情况都不被审美取向所左右。
再插句题外话,个人认为分体式大灯的极致当属英国的鬼怪超跑TVR Tuscan Speed 6,它破天荒地用了三层垂直分布的头灯设计,下面的图片或许会引起不适,请谨慎观看。哦对了,好莱坞似乎对它情有独钟,包括我在内很多人对它的最初印象都来自电影《剑鱼行动》。
我一直坚信优秀的设计是超脱当下审美,能够引领时代而存在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往的年代,亦或者说当下仍有很多分体大灯在刺激着我们的神经。不知道除了下面这些车型,还有哪些优秀的分体灯组设计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在后面的话:
每一次技术进步带来的都是使用感受上的提升,其中很大一部分还会影响造型发展。灯组作为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外饰经历了从分体,到整体再到分体的轮回。在这之中诞生了不少今天仍旧让车迷难忘的经典,这背后也是审美习惯的培养与颠覆。美丑这个最显而易见的因素,才并非推动潮流滚动的驱动力。(文/图 汽车之家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