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技术频道] 网上有句笑谈“每个男人都绕不过一台3系”,这些讲求操控与驾驶乐趣的车型一定是热血少年曾经的梦。不过,当我们成家立业,邂逅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后,需要的往往就是那么一台看着、开着都无趣,但实用属性拉满的SUV了。这不,全新一代丰田RAV4(参数|询价)来了。
1 本文并非常规意义上的配置或亮点解读,笔者更多希望与您分享RAV4这个丰田千禧年后枝干SUV车型换代背后的故事以及开发理念。如果您对它硬件革新还较为陌生,不妨点击《全新一代丰田RAV4发布》。有助于您更好阅读本文,请记得回来。
2 全新一代平台未变、动力取消纯内燃机版本,仅提供混动与插电混动,开发时间并未受到新兴车企产品影响而缩短时间;
3 外观内饰进一步硬朗化,融合当今审美趋势以及丰田品牌最新家族化设计思路;
尽管一汽丰田国产后有了名字RAV4荣放,但我相信对大多数朋友而言,RAV4这个英文与数字组成的名字更亲切。这个由缩写构成的名字意思,车迷朋友已经耳熟能详。但这里插句题外话,实际上6年前,丰田悄然更改过背后含义。
从中不难看出,经过5代研发与销售后,丰田对市场需求进行了再判断,从而做出调整车型定位的决定,因此,这次咱们姑且就以其开发目标为标准,看看全新一代车型进行了哪些细节改进。
对于RAV4而言,造型设计的取胜不足以成为卖座的道理,全球各国消费者们认可的是使用稳定性,其中动力总成是备受关注的。
尽管燃油经济性与耐用性上,丰田在全球范围内有口皆碑。不过受限于时代以及成本,过往车型5年起步的换代周期面对如今电池组容量越来越大的混动与插混车型力不从心。甚至在会社内部收集到的中国车主反馈中,出现了代号XA40,即第四代RAV4车主不满意点着重体现在燃油经济性,即百公里油耗过高的情况。
诚然,这与该代车型引入我国仅有燃油发动机版本有直接关联,后续通过引入混动车型,该问题已在第五代,即代号XA50的RAV4上得到优化,不过随着新时代到来,隐患需要从根源上剔除。
悬架部分,实际上第一代车型的开发原点即确定为“城市使用而设计”,但通过控制最小离地间隙,以及匹配的四驱性能、车身下部覆盖抗损树脂保护层帮助用户在轻越野场景体验乐趣。但仍请注意RAV4核心定位,真正面对复杂、极限场景,乃是普拉多等硬派车系负责范围。
这里再花费少量篇幅看看前面提到的造型设计。虽然其并非用户选择购买的第一因素,但换代车型需要带来的新鲜感仍旧是包含RAV4在内的绝大部分车型,开发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看完这代RAV4的更新,是不是感觉变化不大?其实“根源”在于平台,这是段挺长的故事,咱们慢慢聊。
进入千禧年后诞生的汽车,大多是基于平台开发的。相比欧洲,尤其是德国对手。日系产品,尤其是丰田在平台构建上持保守看法。从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保持这根据底盘扩展车系的习惯,此前我们在《从无到有 车企平台故事:丰田篇(上)》进行过详细解读,这里不再赘述。
究其原因,模块化平台开发理念诚然会大幅减少部分特殊零部件,以此提升复用率,从而降低成本。但即便使用相同平台,只要车型尺寸不同,仍旧会存在相同结构,需要准备不同零部件的情况。
另外,由气囊供应商高田的问题,造成了同平台车型天文数字般的召回。这样犹如不知何时爆炸的定时炸弹。也让平台化开发并不如想象中美好。
当然,权衡利弊后,丰田拿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大名鼎鼎的TNGA,正如德国对手也存在不同细分平台一样,它针对车型定位细分设定的同时,也根据车型尺寸加以归类。援引发布会资料,即“TNGA诞生原点包含通过增加多个平台通用模块的数量来共享组件,并增加每个平台的车辆数量”。
具体到本世代RAV4,它来自TNGA GA-K。
这里多说一句,TNGA即Toyota New Global Architecture(直译丰田全新全球平台),这并非丰田独善其身的产物,而是与有股份的大发Daihatsu有关。
所以不难猜到,对于丰田是TNGA,到了大发自然就是DNGA,即Daihatsu New Global Architecture。只不过基于品牌与产品定位,后者以轻自动车为主。当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该平台的“下限”。
车辆进行换代,但研发平台未改,一方面足见13年前平台立项阶段设定前瞻度。另外经过多年开发与生产工作,前期开发成本得到合理均摊,从而进一步帮助丰田坐稳世界第一的头把交椅。
说回到TNGA GA-K平台,其承载着下到RAV4这样的紧凑型SUV,上到丰田的骄傲-皇冠车系,甚至是丰田旗舰SUV以及豪华品牌MPV-雷克萨斯LM的开发。
如果用关键词总结,那会包含横置发动机、两四驱、非承载式车身。如果对丰田过往平台熟悉的朋友,通过这系列词汇已经不难发现其代替的正是过往的K平台。
提到丰田产品,大家总会将其与工具、成本低挂钩,这是事实。换个视角观察,能尽量通过沿用通用零部件,打造不同使用感受的产品,也是研发团队能力的直接体现。
打造更多人喜欢,即广泛受众面产品,从而获取高利润,让企业健康成功生存下去,这才是良性循环。也是需要我们在这个目前国内品牌、产品、技术百花齐放的年代,冷静思考学习的重点。
今天的中国市场竞争是任何车企始料未及的,同时也需注意的是,我们在销量上碾压他国对手的同时,利润率不高。甚至出现了排名前列的数家利润综合不如丰田全球利润的情况。通过在难以观察到的地方降低成本,甚至赔本赚吆喝抢占市场的策略,最终即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会造成企业难以为继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