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约会地点在这里
为了这场美丽的邂逅,她将约会地点选在了以浪漫著称的法国,并且挑了一个能足够施展拳脚的地方——保罗·里卡多赛道。
保罗·里卡多赛道全长5.8公里,其中GP短赛道3.8公里,以其1.2公里长的大直道和总体呈狭长形的布局设计而著名。根据其官网介绍,保罗·里卡多可以解锁多达180种“姿势”;正因如此,很多车队都选择这里进行赛车测试。
值得一提是,赛道为了“增加情趣”,有着非常与众不同的蓝色缓冲区。与普通碎石缓冲区不同,蓝色区域表面铺设了沥青与钨的混合物。若蓝色区域还不能让赛车减速停止,则赛车会进入红色缓冲区。这里铺设的材料更加粗糙,赛车若要继续比赛,必须回维修站更换轮胎才行。
它一直被认为是最安全的赛道,一年内举行非常多的比赛,并成为许多国家和国际汽车运动比赛的场所。而我们的体验只是用红色的GP区域。
● 想上她,先过她妹妹这一关
我知道想上她不容易,但是没想到的是她居然让她的小姐妹们来实验我们,如果你能力不行,那就只能远远的望着她与别人狂欢了。
眼前这辆小一点的方程式赛车是雷诺方程式2.0赛车,它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单座方程式赛车之一,拥有10年的服役历史,销售近1000辆,到现在仍有不少比赛用这种方程式赛车。并且它是真正的F1车手摇篮,在2009 F1赛季的25位车手中,有11位车手的职业生涯是从驾驶它开始的。
动力虽说不是太强,但是这辆车的重量仅有490kg,加上我也不到600kg,推重比足以媲美一些高性能跑车,所以它0-160km/h的加速时间仅为4.9秒,注意这可不是0-100km/h加速时间哦。
雷诺方程式采用的是碳纤维单体壳车身。前后都为双叉臂式悬架结构,前悬架左右共用一支减振器,后悬架则是两支减振器,每支减振器都可以独立调节压缩和回弹阻尼。制动系统使用前对置四活塞刹车卡钳配以钢质通风盘和Ferodo(DS4003)刹车皮。
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要四肢健全,身体健康都能够驾驶方程式赛车,即使F1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开得快慢的问题。对于雷诺方程式赛车我之前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这辆车的驾驶体验,大家可以点击链接回顾一下(点击回顾)。不过在这里我也要带大家分几个方面简单回顾一下。
☆ 坐姿:
方程式赛车的坐姿与我们民用车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平时开车是坐在沙发上,即使一些高性能跑车也只是“沙发腿”短一点而已,而方程式赛车更像是坐在地上,后背给你加一个靠垫,所以你不是坐在车里,而是躺在车里。
☆ 起步:
方程式赛车的起步是一个需要适应的地方,要不然你可能都开不走它。离合器踏板的力度很沉,你需要很用力才能够踩下去,这个力度很像让你背着一个人然后单脚垫脚尖,真的是需要不少力气。用方向盘后面的换挡拨片挂上1挡,准备起步。
由于发动机的调校偏向高转速,所以它的扭矩非常糟糕,如果按照民用车那样轻抬离合,无论你多慢都会100%熄火,这时需要你轻踩油门踏板,把发动机转速拉高,仅仅高一点也是不行的,你要听到发动机发出高亢的声音才可以,然后再慢慢抬离合。
在你左脚慢抬,右脚稳住油门的时候,这辆雷诺方程式就会缓缓的,犹如嘬车一般向前移动了,这时你需要继续深踩油门,让赛车走起来。当然,我们并不是比赛,只能缓缓的起步,所以像比赛中那种弹射出去的感觉我无法向大家汇报了,非常遗憾。
☆ 换挡:
当你完成起步之后,就可以自由的驾驶这辆方程式赛车了。方向盘后面有两个换挡拨片,左加右减,与民用车的使用方法无异,手感可能还不如一些高性能车辆来的清脆。很多人都说推背感,但是我们在这辆雷诺方程式上并没有感觉到太多,更多的是像序列式变速箱齿牙直接咬合的冲击感。
☆ 转向:
雷诺方程式2.0的转向绝对是个力气活,这个感觉比你开一辆卡丁车时轻一点,如果不经常锻炼,开几圈下来两臂酸疼是肯定的,但是你却能清晰的感觉到车头的指向,在你转动方向盘之后的每一点反馈,这个灵敏和精准的程度是任何民用车辆都不能比拟的。
☆ 驾驶:
可能这辆车使用的年头比较久了,所以车况感觉并不是很好,但是这也是一辆方程式赛车,它跟您想象的可能不是一个维度。
可是当我在大直道把它开到180左右的时候,这辆车简直就是像在冰面上行驶,极其的不稳定,左摇右晃,我好像坐在了一架要发射的火箭中,这个感觉甚至有点恐怖,因为不确定坐着的这个家伙会不会突然失控而撞到墙上去。
而由于车辆空气动力学的原因,我的脑袋就像是有点分量的气球,被向上拔起来的同时,随之左摇右摆。都说方程式车手要有一个强硬的脖子,看来这绝对是硬指标,如果再快一点,我都要害怕我的脑袋会随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