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你不救援别人,那别人救援你呢?在这部分,咱们要分享的重点就是:原车拖拽能力和升级的必要性。咱们先从“拖”这个字开始谈起。
无论你是什么车,基本原车都会配备一个拖车钩,拧在前杠或者后杠上即可实现拖车操作,问题来了,这种原车脱钩,它除了常规的拖车操作外,能承担野外脱困需求下的“拽”吗?答案是否定的!
Tips:原车脱钩强度如何?
“没多大强度”!我们的原车拖车钩,普遍是拧在防撞梁或缓冲钢梁上,而对于多数承载车身的SUV来讲,防撞梁多是靠两侧的孔位用螺丝固定在承载车身上的,而承载车身其实更像是个包子一样的整体,这点是和非承载车身车型完全不同的,即便它采用了各种高刚性材料,先天的结构特点也让它在拉扯、扭转刚性上要比非承载车身弱(毕竟术业有专攻),通过孔位固定的“钢梁”,用来防撞缓冲肯定没问题,但你要说拖拽拉扯,那可就不是它的职责了,几颗螺丝真心经不住多强的拖拽力道,网上关于SUV车型脱困时用原车脱钩拖拽拉扯,导致车体被拉散,保险杠被扯下的案例数不胜数。
那原车脱钩干啥用的?原车脱钩的意义就是让你在非越野救援,且无动力拖拽的环境下使用的,怎么叫无动力拖拽,比如你爆胎在路边,或者抛锚在路上,需要救援车把你拉上板车,又或者直接拉着你走,此时你的车辆已经失去动力(可理解为不着车状态或者无法自行行驶状态),这种常见的拖车应用,才是原车脱钩的作用范围,既不会出现大力的拉扯,也不会出现车辆“较劲”的情况。(别急,下面细说)
然而到了野外,无动力拖拽的情况会大幅减少,更多的是因陷车导致的拖拽救援需求,这就和我们常见的道路救援完全不同了,附着力变得更不可控,比如车辆卡在石头上、卧在泥巴里,这种阻力可就非常大了,并不是用原车脱钩拧上稍加给油就能救出来的,如果没有绞盘,那只能采用动力拖拽的方式,而这种拖拽力道和我们在公路上拖车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想靠几颗固定在承载车身上的螺丝就实现越野救援?我劝你三思!
讲真,我觉得拖拽部分的重要性一点不亚于轮胎升级的重要性,为什么?因为即便你不去越野,不去野外环境,也不可避免很多拖拽救援的场景。无论是你拽别人还是别人来拽你,这个部分你都无法回避。
基于这点,我们为探界者升级了定制的后强化拖车杠,造型和原车后防撞梁相仿,但材料更厚实,且在固定方式上我们做了更多的考虑,除了原装位的两侧八颗孔位,我们还充分利用了探界者的纵梁做了一个延伸的部分插到纵梁里,利用纵梁自带的孔位增加了额外的固定点,实现了多达十个孔位以上的固定点,以便让它可以应付多数情况下的拖拽需求,且我们在拖杠中央布置了通用的方口,不仅可以用来连接拖车钩、拖车球、小拖车和自行车架等众多拓展,中央的方口位置也可以让它在拖拽受力时更均匀。
最后和大家强调一下!拖拽救援,无论你是非承载还是承载车身,都要合理拖拽,不要采用暴力拖拽的方式救援(极端情况除外),且在救援过程中,对车辆陷车情况,附着力情况的判断也很重要,如果可能,尽量采用柔和的方式拖拽车辆脱困,或者采用绞盘拉拽,都是安全的选择。安全无小事!拒绝无脑暴力拖!
我得说,安装顶箱主要是郑旭的建议,开始我是拒绝的,但是在装上了一段时间且外出进行了几次探路后,我才发觉:这东西是真好用啊!
出门在外,空间利用是个躲不开的话题,吃的喝的,露营野炊,光着一堆就够塞满你的后备厢,这还不算救援工具,即便后备厢够大,我相信你也不太愿意每次都把它“塞得那么狼狈”。
这时候,车顶箱/车顶框就派上用场了,这也是近年来在街头出镜率颇高的一个户外装备,不仅可以获得可观的储物空间扩展,还可以让爱车颜值收获不小的提升和点缀作用,对于那些向往远方,崇尚个性的朋友们来讲,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车顶箱&车顶框,我该如何选?容我一一分解!
咱们先说外形:车顶框更野性,相对适合硬派风格一点的车型,线条越硬朗的越搭,而车顶箱的城市感更强,格调感十足,更适合那些流线设计的车型,比如低矮风格的SUV,旅行车。当然了,风格这个东西因人而异,具体还要看大家各自的审美要求。
再说说使用便利性:车顶框的拓展性最强,方便在上面固定各种装备,脱困板、猴爬杆、铲子、射灯、拖车绳和油桶等,缺点是防水性差,需要额外的防雨布,存放一些东西会不方便(睡袋、衣物等不防水的东西),且需要额外的网兜或者捆扎带进行固定,拿取都不是特别方便。且对于一些进行重度越野的人来讲,顶框的“负担感”要低于顶箱。
车顶箱相对就要傻瓜的多,就和你的行李箱一样,拿取非常方便,打开,拿出来,打开,扔进去就得了,遮风挡雨,适合存放各种东西,且无论你扔进去多少东西,外观看起来都没有任何变化。缺点是,没有拓展性,不太适合存放重型装备,且无论你装不装东西,头顶上都得顶着这么大个箱子跑,不像顶框,还有个“空载状态”。所以相对来讲,并不适合顶着它进行一些过于重度的越野穿越,“负担感”明显。
风噪/油耗/价格问题:车顶箱的风噪最明显,毕竟体积大,且越高的箱子,储物能力越好,但风噪和油耗影响也更大,优点是价格比扁款箱子便宜不少。而扁款的箱子,造型更好看,且因为高度低,基本不影响下地库,缺点是储物能力比厚款差,但其实多数情况也够用,主要是价格比厚款贵不少。车顶箱对于油耗的影响,一般来讲增幅在1-2个油,根据不同行驶环境,会有浮动。
车顶框就要省心的多,相对来讲空载时的存在感较低,且因为没什么高度,不载物的时候也不影响下地库,对油耗影响很小很小,普遍都有扰流板,风噪也很小,有些设计讲究的顶框,甚至听不出什么风噪。车顶框空载时对油耗基本影响不大,满载的时候风噪和油耗都会有增幅,具体要看实际情况,在售价方面,比车顶箱便宜很多,千元左右即可拥有,而车顶箱则基本都是千元起步。
说完了关于车顶箱和车顶框种种,我们又是怎么选择的?因为探界者自身的造型特点就是比较矮比较宽,线条也属于比较流畅那种,加之“瓦罐车主郑旭”的一再推(hu)荐(you),我们最终选择了车顶箱产品作为我们的空间扩展方案。
既然是SUV车型,即便我们会开着它去进行一些户外穿越或者越野,但更多时候还是在城市使用,所以实用性必须考虑,所以我们选择了扁款的车顶箱,一是不影响下地库,二来储物空间也完全满足我们的需求,第三点则是风噪相对还可以,油耗影响不大。(增幅大概在1个油)
以常规露营野炊举例:这款顶箱可以帮我容纳一套桌椅,一套天幕,一套帐篷,一个自充气床垫,一个吊床,成人睡袋两个,且还能富裕一小撮空间。基本上和露营有关的大部分东西全扔进去了,合上盖子什么都看不出来,防水防雨也完全ok。而后备厢的空间我们则准备用来存放充气泵、充气千斤顶等救援脱困装备和一些照明工具,拿取时也能更方便。
“因材施教”:让你的爱车走得更远/更安全
人人都有向往远方的权利,也有实现它的可能,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我们才制作了这期内容,其实对于大多数SUV车主来讲,想走得更远其实并不难,毕竟走得更远和豁得更狠不是一码事,咱们只是去看风景,又不是挑战什么极限。根据爱车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小升级,一定可以改善你的野外生存能力,从而让你实现远行的愿景。
车子升级好了,剩下的就是软实力了,而在后续的内容中,我将会继续和大家聊,下道之后,我们又会面临哪些情况,又该具备那些必备的素质,咱们下期见!(文/图 汽车之家 任博)
本期节目拍摄场地由汽车点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