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汽车文化 品牌历史 正文

靠运气还是靠实力 东风日产发展史回顾

收藏 阅读全文 (0条) 举报/纠错

  [汽车之家 品牌历史]  30年前,中国有了第一家整车合资企业。10年前,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正式成立。作为后起之秀,东风日产走过了磨合、发展、壮大的10年历程,本文,我们就来回顾东风日产的10年发展史。

汽车之家

一、东风日产的诞生

1、市场背景:中国加入WTO市场竞争加剧

汽车之家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汽车工业以中型载货车为主导。进入80年代,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方针指引下,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变了“缺重少轻”、“轿车基本空白”的失衡局面。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乘用车市场由公务车主导,私人汽车市场尚未形成。1994年,政府出台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首次提出:“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1996年,中国乘用车的产销量实现了对载货车的历史性超越。

  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关税降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尤其是服务贸易的开放使我国汽车市场国际化,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入世”影响,我国汽车工业“十五”规划中明确强调要“加大汽车工业战略性重组的力度,推动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以一汽、东风、上汽集团为基础,加快行业战略性重组。”

  于是,在“入世”元年,中国汽车行业便上演了一幕兼并重组大戏。一汽与丰田、东风与日产和PSA、上汽与通用之间的合作已不仅限于单一车型,甚至在全面合作之后还进行了资产重组。就在这一年,东风集团与日产汽车签署了50年合作协议,在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进行全系列车型的广泛合作。

  东风与日产的这次合作重组,是国企股份制改革的一个典范,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汽车业规模最大的合作项目。作为新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旗下重要的乘用车板块,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于2003年6月16日正式成立。

2、合作源起:风神汽车

汽车之家

  东风与日产的合作,源自东风与京安云豹在2000年合资组建的风神汽车。当时东风想要开辟轿车阵地,但却没有生产基地,也没有产品。而位于广州花都的京安云豹,则有现成的轿车生产线,他们之前主要为公安系统生产以老款日产蓝鸟为原型的装备用车(其产品由台湾裕隆提供),背靠大树好乘凉,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风神汽车最初通过与日产签署技术转让协议,在东风襄樊工厂(201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和京安云豹花都工厂,采用来料代工方式以日产蓝鸟为原型生产轿车。为获得稳定的技术与产品支持,东风汽车又向与日产拥有多年合作经验的台湾裕隆发出加盟邀请。台湾裕隆早在1957年就与日产签订了技术合作合约,并在1993年转型为日产的OEM代工厂,帮助日产实现本地化(日产持有台湾裕隆25%的股份)。

  于是台湾裕隆以溢股增资的方式,成为风神汽车的新股东。在裕隆的帮助下,风神汽车很快便步入正轨,成立当年即已盈利5000万。风神接下来的新产品也由裕隆的亚洲开发中心进行模具开发。同时,风神还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对京安云豹的收购,从而拥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风神起家时把握了中国汽车市场第一轮快速增长的机会,2001年其盈利增至7亿,到2002年,年利润更是超过20亿。

相关阅读:裕隆LUXGEN品牌历史介绍

3、互求发展:东风欲发展轿车、日产想在中国市场分杯羹

汽车之家

  时间回到1999年,当时日产汽车陷入了严重危机,别无选择的日产最终与雷诺结盟,而在日产的复兴计划中,中国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风神汽车生产的车型技术来自日产,但在整个项目中,日产既没有股份也没有投资。面对风神持续快速增长的业绩,日产已不甘心仅作为技术提供方,而是希望与东风展开更大范围的合作。

  同样是1999年,东风也经历着从未有过的困难时期,甚至几个月都发不出工资,为了拯救企业,东风开始进行合资重组。东风的强项在商用车领域,但与PSA集团合资成立的神龙公司在发展中却是不温不火。东风想要再次出击谋求跨国合作,刚好日产的拳头产品是轿车,而且东风选择日产等于同时选择了雷诺(只是个时间问题)。

4、全面合作:东风与日产签署50年合作协议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在东风与日产的前期接触中,双方最初的合资方案只是在东风襄樊工厂生产日产的小型车,但该项提议并没有得到中央领导认可。不久后,日产CEO卡洛斯·戈恩来华与前东风汽车总经理苗圩(现工信部部长)共同拜见主管领导,争取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的支持。

  这一次,吴邦国希望双方能让合资、合作的范围更大一些,不仅是局部盘活而是焕发整个东风集团的活力。他还鼓励戈恩:“把日产的经验移植到东风来!”有了中央和政府的支持,东风与日产便以此为起点,展开高层互访、会晤。经过14个月的谈判,2002年9月19日,东风与日产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签署了长期全面合作协议。

  按照协议,东风与日产战略合作携手组建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67亿元,东风汽车以其包括相关子公司、关联企业股权在内的现有资产进行出资,日产汽车公司以相应的现金出资,双方各拥有50%的股份。这是国内首家拥有全系列卡车、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产品的中外合资汽车公司,其中所有商用车都采用“东风”品牌,所有乘用车都使用“日产”品牌。

  从2002年9月19日开始,东风日产合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东风汽车实现主辅分离,主业国际化、辅业市场化的战略合作与重组全面展开。2003年6月9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挂牌。6月16日,“新东风”成立后的第一款轿车——阳光举行了下线暨上市仪式,同时,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2005年4月更名为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宣告成立。

二、东风日产的发展

汽车之家

◆ 2003-2005年:磨合期

  东风日产在合资之初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合资双方曾在内部融合过程中遇到严重问题,企业甚至一度停产整顿1个半月之久。面对困难,东风日产开始寻找解决方案,直到1.8万字的《东风日产共同行动纲领》的出台,才真正将企业带上了发展的正途。

  东风日产的前身是风神汽车,风神以汽车营销起家,3年中资产增长超过26倍。风神的成功依靠快速、灵活的经营方式,当年,很多价格策略都是在1小时的会议中作出的决定。日产的优势则在于研发、生产,他们有着一套非常严谨的制度:确立目标、严格执行、达成目标。

  然而,在合资公司中却是强调计划和执行力的日方人员负责销售,强调灵活多变反应策略的中方人员负责生产。结果,双方的优势都被抹杀了,东风日产无论在新车型的推出,还是市场策略的把握上都出现了失误。2004年,东风日产的产销量同比下降了10%,大量库存使得企业不得不做出停产决定。

  鉴于此前不佳的市场表现,东风日产中日双方全部的管理层开始集中探讨如何解决公司面临的困难,并制定出《东风日产共同行动纲领》,文件详细地描述了企业在营销、制造、研发、管理、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的规范和执行标准。其中最为关键变化是,中日双方调整了组织架构和权力分配,中方人员开始主管市场,日方则更多关注生产环节,真正实现了优势互补。这部落地的企业基本法将东风日产带上了正途,2005年,东风日产销售量增长达到160%,成为当年中国汽车业界最大的黑马。

◆ 2006年-2010年:发展期

  时间来到2006年,成立3年的东风日产正在茁壮成长,并且首次获得“全球日产奖”和“全球日产社长奖”。全球日产奖是日产汽车颁发给在新车销售、品牌力提升、客户满意度水平提升、售后服务四个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日产海外公司的重要表彰项目。全球日产社长奖则是对全球业务版块中当年表现最为突出的业务单元给予的特别奖励。

  成绩的取得,表明东风日产在生产质量上已经达到出口水平,进入了日产的一流制造体系,此后3年,东风日产又连续获得这两个奖项。然而在产品制造改善能力上,东风日产相比其他地区的工厂还较为薄弱,特别是持续改善能力还有很大差距,同时在工艺制造、现场技术以及质量控制能力方面,也在存在不足。

  当时,日产的全球标杆工厂是老牌的日本追滨工厂,英国工厂、墨西哥工厂排名二、三,东风日产的花都工厂在日产全球工厂中处于第四位左右,为此,东风日常设立了要向日产标杆工厂发起挑战的目标。

◆ 2011年-2013年:壮大期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2011年、2012年,东风日产花都工厂和襄阳工厂连续获得日产全球35家工厂制造水平评选的冠亚军。雷诺-日产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表示:“据业界经验,一个全新的海外工厂要赶上日产汽车的最高制造标准大约需要10年时间,但东风日产将这一周期缩短为8年。这不仅标志着东风日产生产制造水平已经全面超越雷诺-日产全球的最高标准,而且成为雷诺-日产全球制造水平的新标杆。作为日产全球最受瞩目的明星业务单元,值得全球工厂学习借鉴。”

  在J.D.Power亚太公司发布2013年度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研究报告中,东风日产获得全品牌冠军,成为行业首个销售满意度超过豪华车品牌的非豪华车品牌,也证明了其销售服务体系备受市场和消费者认可。坚持“客户至上”理念,一切服务均从客户真实需求出发,是东风日产可以获得冠军的关键。

相关视频:东风日产十周年回顾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平台

文章标签: 合资品牌历史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文章导航
展开全部目录收起全部目录
收藏
+1
+1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