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选混动
[汽车之家 长期测试] 这是篇新的长期测试文章,测试对象是我自己新购入的混动版本凯美瑞,按照长测规范,测试周期暂定半年,在这半年中我会尽量进行全面体验,将这台车使用和保养等最真实感受反馈给各位,此文将极具参考价值!以下就是第一期内容,如何选车。各位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在我的编辑博客中留言,也可以发微博“@张可他自己”
我的行车条件是这样的
我打小生在北京,从落地那天起就住在南城,至今只上大学时搬家过一次,落脚点还是南边。我的公司“汽车之家”在互联网公司云集的中关村,我每天早上7点出门,都走极为拥堵的西三环,原本三条车道就已经走不起来了,现在又画上了公交车道,拥堵情况进一步恶化,我又不是那种很爱早起的人,做不到6半之前就出门,所以每天都面临拥堵,单程19公里左右,耗时基本在1小时15分钟上下。
在选车这件事儿上分为两条路线,第一条是感性路线,跟找老婆一样,这条路线基本上都是以主观视觉感受为主导,大多感性购车的消费者都是被外观、内饰等等各种设计所吸引,全靠感觉。第二种是理性路线,即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我走的第二条路线,我对自己想要什么、不能接受什么和能凑合什么,购车规划是什么都很清楚。
我的选车方向:使用成本低,小毛病少一点,有皮革座椅,有天窗,我身高190cm,媳妇高173cm,所以空间不能太小,驾乘感受舒服一些,最重要的是价格落地25万左右。
备选车型
这次购车主要用途是日常城市内代步,所以并不考虑SUV,我一直认为买SUV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性,所以我本人不太喜欢城市SUV,如果买SUV我会选择正经的硬派越野车,与城市代步车互补使用。女性通常比较感性,我媳妇从小型车看到了SUV,都有喜欢的,经过我的一番疏导,最终看上的车是迈腾、阿特兹、蒙迪欧、雅阁和我推荐的凯美瑞混动。之后在这些车中根据实际用车需求依次排除。
排除迈腾的原因:虽然看起来非常大气稳重,也绝对显档次,停在公司楼下会有保安主动给开门的那种,空间也特别大,但环路堵车严重,每天在堵车中行驶,恐1.8TSI车型的7挡DSG“累”坏,恐机油消耗大,恐增压保养成本高。
排除阿特兹原因:开起来非常运动,颜值高,创驰蓝天技术的油耗也不算很高,这些都挺让我满意的,也是媳妇极为喜欢的一台车,但我个人此次想选择一辆舒服点的车,每天上班挺累的,下班不想在路上“战斗了”,所以对这台运动素质很高的车不是很关注。如果你还有年轻的心,也有年轻的力,其实阿特兹特别不错。
排除蒙迪欧的原因:主要看上它的“马丁脸”和动力,但怕日后麻烦多,说白了担心小毛病。
排除雅阁的原因:新的2.4L地球梦发动机配和CVT变速箱,在我们之前的长测中有很好的表现,油耗不算高,雅阁也绝对是日系主流中型车(雅阁 天籁 凯美瑞)中驾驶感受最好的,但有一点我不喜欢,个人觉得座椅不适合我,我有颈椎间盘突出,每次开雅阁时候都脖子和肩膀疼,我自己的臭毛病,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其他人觉得座椅很舒服,就因为这一点个人原因,我没有选雅阁。
以上问题均只代表我个人选车时的主观想法,不代表客观评测观点。
最终选择凯美瑞混动的原因:
1.之前做各种选题都较为深度的接触过这款车,2.5L自然吸气发动机加上电动机动力挺好的,算是有惊喜,座椅我非常喜欢,虽然靠背不是很厚但是完全贴合后背,各位也可以关注下这个细节,看上了它的舒服,但又不像天籁那样过于绵软。
2.坊间传言“开不烂的丰田”,家里人也有开丰田的,似乎确实皮实,想切身感受下。
3.这点是最重要的,油耗低!我们测试文章中综合油耗为5.41升/百公里,0-100公里加速8.12秒,这个我觉得太爽了,身边开2.5L凯美瑞的朋友反馈在市区内10升/百公里油左右。相比之下混动比常规动力省一半的油,而动力却有很大提升,我觉得这正适合我这种天天堵车的路况。
关于“回本”
这个问题常常被问起,包括家里人也问过我,我心里小算盘也大致盘算了一下,与2.5L常规动力版相比较,买混动版大致贵4万元,依照我的用车强度差不多5-6年回本。由于已经结婚近年有要小孩的计划,所以两年内除了买硬派越野车和GL8的打算之外,没有换代步车的需求,如果“开不烂的丰田”确实成立的话,我觉得在我产生换车欲望之前是可以回本的。简而言之:如果您想开三年就换车,那我并不推荐您选择混动,因为三年不可能回本,除非油价高的离谱。
4.优惠大:凯美瑞全系普遍都有3万多的优惠,另外,享受6次免费保养(1万公里1保养),不得不说这确实也是吸引我的一点。我选择的白色,白色金属漆质感更强,不过需要多支付2000元,不是加价,从厂家出来就贵2000元,最终裸车价(单位:万元):25.98-3.6+0.2=22.58万元,算上保险和购置税全算下来不到26万。
订车:
目前凯美瑞最为热销的是经典款和2.0L车型,4S店新车库房里这两个款型有大量备货,混动车型很少,需要订车,好在订车周期比较快,不到两周就提车了。如果您是公务员,还可以有6千块钱的公务员补贴,旧车置换会有4千元置换补贴。
初步感受
说实话,选择这台车看重省油和耐用性占据了90%的原因,至于外观和内饰,我其实感觉一般,确实跟年龄不太相符,再老10岁开其实还差不多。好比天天看睡在一张床上的媳妇,再丑过几年也看顺眼了,给车拍照的时候发现前脸还好,看着也没那么突兀了,我比较满意的是车尾的设计,看着还是挺舒服的,比改款前协调了不少。
内饰
我和媳妇一致认为比较老气,而且没什么华丽的设计,中间位置还是一块黑色没有漆的塑料,反正看起来档次感差一点,确实像个家用车,跟迈腾啊、蒙迪欧啊没法比,好的地方是每个按键和旋钮的手感我非常喜欢,而且尺寸大,用着特别方便。
配置
新款混动凯美瑞比老款缩减了一款配置,现在起步就叫豪华导航版,其实我真不需要导航,手机的最好用,但是没办法,就算能搞到老款也因为排放不是国五标准上不了北京牌照。
豪华导航版的配置完全满足需求,其实我的刚需是皮革座椅和天窗,其他的可以说都是加分项目。比如大灯清洗、座椅加热、后排座椅靠背调节,虽然日常使用频率不高,但总归是个提升逼格的东西,能让乘客舒服一点是一点吧。要是深究配置的话,新款比老款后排其实简配了,老款后排可以调节音响,新款不能了,不过对于我这个完全没有商务需求,也不拉专车的人来说没任何影响。
实际油耗
第一次测试实际油耗的结果如上图,一箱油跑了975公里,行车电脑显示可行驶里程还剩8公里,没有达到论坛中大神们说的一箱油1000公里,我相信如果把油箱跑干了确实能上1000公里,但是意义不大。目前平均速度24公里/小时,平均油耗5.4升/百公里,继续清零里程,开始第二次油耗测试。
低配日系车没有雷达其实挺坑人的,倒车时候需要有两块外后视镜需要看,还要顾及影像显示的内容,便利性远不如雷达来的实惠,值得后期在汽配城自己加装,我有这个打算,目前还没有合适的时间去加。至于这个影像,显示其实还是挺不错的,除了指示线比较糙以外,广角角度以及夜间的清晰都令人满意。
小结:
我觉得购车目的相当单纯,只为低廉的后期使用成本。从即日起混动凯美瑞的长测将正式开始,我想绝大多数朋友关注的都是油耗,所以我也将把油耗和混动系统的驾驶感受作为重点,同时发现更多日常使用中的好与坏,将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出来。 (文/图 汽车之家 张可)
高速驾驶感受及高速油耗
[汽车之家 长期测试] 距离上次长测发布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一个月当中继续上下班代步,并且进行了一次长途体验,长测第二篇将以高速的驾驶感受为主,也从中进行了一些便利性的体验。
油耗小结:
就混动车型而言,油耗一定是所车主以及潜在消费者所关注的,所以在以后的长测中油耗都将作为重点呈现。一个多月中加油两次,共行驶1915公里,其中绝大多数为城市路况,综合油耗为5.43升/百公里,每箱油的行驶里程都在900公里左右,符合预期。
高速感受:
小结过油耗之后,我们将视线集中到本期的重点:高速感受。跑高速就是前两天的事儿,所以上面那部分油耗小结并不包含此次长途,长途的油耗将在下期更新中体现出来,这点希望各位能理解。赶上周末,和家人从北京开车去了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从北京到绥中的距离单程大概335公里左右,往返670公里左右。我们全程高速,满载四人,四人重量在300公斤左右,后备厢带有少量的行李。
高速驾驶感受:
在日常的行驶中我一直使用ECO模式,在该模式下动力被一定程度上限制住,系统默认尽量用电行驶,可以说有点“给油不走”的感觉。上高速后我第一时间就取消了ECO模式,因为高速上情况多变,很多时候都需要爆发力和能积极响应的动力。关闭ECO模式之后油门的响应明显提升,2.5L发动机+电动机的组合提供了充沛的动力,其爆发力虽不能与2.0T发动机相提并论,但即便在满载的情况下完成高速急加速超车也完全不成问题,所以混动车型的动力是相当好的。
发动机与电动机的切换
在论坛中很多人都在讨论凯美瑞混动发动机和电动机切换的感受,有人说完全感觉不到,有人说闯动明显。下面就说说我这台车的感受,单纯由电动机提供动力时车内非常安静,仅有孱弱的电流声,而且完全没有振动,行驶品质非常高。随着油门深度的加大,发动机介入工作,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车内的发动机噪音开始清晰起来,并且有一定的振动产生。如果说衔接的毫无感觉那确实是夸张了,城市低速的拥堵道路上还是能察觉的,类似自动变速箱降挡的闯动。高速中噪音感受一般,个人觉得比普通自然吸气发动机车型稍嘈杂一点。
高速的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发动机单独提供动力,遇有上坡或者加速时电动机会马上就介入,因为阿特金森循环的发动机动力相对弱一些,二者共同发力提供足够的动力。
电池在日常使用中不会充满,也不会完全用光。发动机充电最多就充图上这种状态,用电也会最后保留两格电量就会启动发动机进行充电,即便长期跑高速也不会完全充满,除非走山路长时间下山,依靠动能回收有充满的可能。这点不是问题,镍氢动力电池的充电策略就是如此,“浅充电,勤放电”能最大限度保持电池的耐久度。
高速油耗:
出发前我的车小计里程是545公里,这545公里全部都是日常上下班城市路况积累的,此时表显油耗为5升/百公里,行驶至绥中县后油耗增长至5.4升/百公里。回程到北戴河服务区时油表报警,于是加油并清零里程和油耗统计,继续行驶206公里到达香河后,行车电脑油耗显示为6.1升/百公里,平均速度103公里/小时,在满载的情况下6.1升的油耗水平还是可以令人满意的,不过相比城市的拥堵道路,混动车型在高速上确实要更费油一些。
其实这是一次非常普通的长途,周末两天去个海边再平常不过了,而且往返仅有600多公里,4个人没什么行李,但是后备厢空间已经显得捉襟见肘了。一个相机包、一个保温箱、一个装杂物的小箱子,外加两个挎包,后备厢基本已被填满,仅剩些零散的空间。如果是上千公里的长途,或者去机场接有行李的朋友,后备厢空间肯定面临尴尬,日后有孩子了放童车和儿童出行用品可能也比较紧张。以我的经验来看,混动凯美瑞的后备厢空间甚至不及一般的紧凑型车,这点各位需要想清楚。
回程时我的三星note4手机电量仅剩14%,随即通过车内的USB接口为手机进行充电,充了三个小时仅仅充到了29%,速度实在太慢了,车里还是备个充电宝或者点烟器逆变电源比较好。
小结:
经过往返600多公里的高速,混动凯美瑞动力的表现足以令人满意,必要时候能发挥出潜能,6.1升/百公里的高速油耗比同级别中型车略低一些,总归还是有些许的优势。但是后备厢实在太小了,长途出行中有诸多不便,所谓有得必有失,毕竟日常代步的情况更多。(文/图 汽车之家 张可)
工作人员服务好 硬件略差
[汽车之家 长期测试] 根据保养手册说明,首次进店进行“检查保养”的时间为5000公里或者3个月,按先到的时限为准。买车三个月我行驶了4800公里,于是按照厂家保养规范进店。
在正式开始聊进店感受之前,还是先来看看这一周期的油耗表现。
这一计时周期内我行驶了1863公里,其中包含了高速670公里,第三次加油即高速后的油耗。相比城市路况,混动在高速上的优势没有城市拥堵中那么明显,实测油耗为5.86升/百公里。第四箱油回归城市代步,油耗降至5.56升/百公里。由于天气逐渐变冷,下期长测更新当中将体现混动车在冬季的油耗表现,敬请关注。
进店首保:
临近保养时限,买车的4S店基本每周都会打电话提醒进店保养,这是一个拼后市场的时代,各个经销商都希望从维修保养中获得更多的利润。与我家一路之隔的就是广汽丰田草桥长京行店,保养本着就近方便的原则我选择在这家店进行。
提前一天打电话预约,电话接通时间不到10秒,态度温和,预约过程10分钟左右,店方会讲解此次需要做的内容,以及必须携带的手续(行驶证、保养手册)。
之前我所了解到的日系车全部都是5000公里更换机油机滤,现今丰田车改为了每10000公里一保,首保的内容改为了检查,并没有更换机油的项目。我进一步就此问题问了4S店工作人员,他们表示手册确实写的是检查,店方建议换机油,不过决定权还在车主。态度不强硬,没有用不换机油对车有危害等理由忽悠我,我自然没有自费更换。
按照预约时间来到店里,进门时保安会对车辆有引导,维修保养的直接到里面的维修接车区。有空余车位停车后便有售后接待人员出来“接客”。座套、方向盘套、一次性脚垫、登记里程、检查外观,一系列标准流程结束后进屋登记,由于预约过,所以有预留工位,告知整个检查时间不超过1小时。
这家店建店时间较长了,硬件设施稍有落后,客户休息区座位不是很多,空间较为开放,可能正值周六的原因显得有些拥挤。电视中显示着每台车的状态,显示保养完成后除了屏幕上状态会变更,工作人员也会来休息区喊车主。
休息区服务设施基础,简单的冷热饮料、按摩座椅,在休息区内没有工作人员主动提供服务,比如问是否需要饮料等等,这在我们之前用车做的《4S店暗访》中是要扣分的项目。店内提供了免费的手机充电设备,但是很可惜,已经损坏不能使用,这个体验很不好。
看到车已经进了车间,我便跟随了进去。维修师傅简单询问了下日常驾驶的感受,是否有异常之类的,之后开始按部就班进行检查。步骤不多,主要就是灯光、底盘、油液、各个部件使用是否正常,唯一的问题就是胎压偏低,师傅调整好了胎压,并且把轮胎上的石子全部剔除掉。
感受午餐 被撞后维修
整个检查保养过程我一直在边上看着,没有偷懒行为,对于客户所提出的问题和咨询技师也能做出准确的回答,不糊弄事也不搪塞,服务态度没问题。
保养时间没有超过之前接待所说的一小时,车辆外观已经清洗干净,工作人员递给我两张午餐券,说:快到饭点了,吃口饭再走吧。言语比较贴心,这家店软件方面还是可以的。
餐厅的硬件更简单,就是桌椅板凳,职工食堂的感觉。员工与进店客人的用餐区分开,餐食相同,凭餐券领取。每人一份,主食管够,粥不限量,虽然卖相一般,但口感还是不错的,果腹没有任何问题,还挺好吃的。
进店感受小结:
就这家4S店而言我可以给服务打一个90分,不论接待还是话语的感受都很好,扣掉的10分在于休息区没人服务。硬件只能打70分,扣掉的30分在于设备比较陈旧,而且有损坏的现象,或许是店面较老的原因,下次我将换家店继续体验。
剐蹭事故:
前段时间在小区中被一个GL8倒车时候撞了,不是很严重,后包围凹进去了个大坑,后翼子板略有变形,对方全责,保险公司已经勘察过了现场,剩下的事儿就是自己修车,然后把发票和明细给全责方报销。
我仍旧选择了离家近的长京行丰田,保险员进行定损估价。后包围不更换只进行修复和喷漆,后翼子板进行钣金。最终定价1600元,三天可以修好取车,4S店提供租赁代步车的服务。
三天之后如约取车,所有损伤已经完全修复。不过细看工艺的话我并不是太满意,后包围边缘处有毛茬,好在不细看看不出来,消费明细1600元,此事结束。
开车中中控台上的装饰板反光比较严重,有时会有反光晃眼睛的现象发生,或许是没贴膜的原因,但存在反光现象总归是不好的,而且我确实觉得用这种放碳纤维纹路的塑料饰板还是挺没意义的,很少有人觉得好看。
冬季使用感受
[汽车之家 长期测试] 随着气温的降低,混动车型在冬季的使用感受还没有任何一家媒体进行过测试,正好用我自己的车聊聊冬季的感受及冬天混动车的油耗。除此之外,我还体验了养车之家的团购服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各位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在我的编辑博客中留言,也可以发微博“@张可他自己”
● 关于冬季常用的配置
北京11月末期的气温骤降,甚至下起了大雪,温度一下就降到了零度左右。每天早上启动车后仪表盘都会显示一个雪花标识,它的意思是提示驾驶员外面寒冷,路面有结冰的可能。通常启动后我第一件事都是打开座椅加热,丰田的座椅加热大多都是这种旋钮式,我印象中是无级调节,说实话我实际的使用情况是直接开到最大,差不多3分钟左右臀部和后背就有热乎的感觉,然后就直接关掉了,基本没用上过中间挡和低挡。
● 关于混动的暖风
如果早上启动车辆后直接开启暖风,发动机便会立刻启动,加快水温上升的速度。由于混动的空调带有电热,所以即便水温还没有上来,暖风也是有的,只不过不是特别热。在这个阶段发动机会持续工作,直到水温正常之后才开始间断性的熄火依靠电力行驶。不过由于经常依靠电池驱动,在严寒中发动机水温很容易就下降了,我全程20公里左右,你可以看到,已经行驶了26分钟(全程用时的一半),水温只上升了两小格而已。当空调检测到水温过低,达不到供暖温度时电脑会再次启动发动机帮助保持水温。所以其实并不用操心舒适性,车内完全可以做到恒温,不会有忽冷忽热的现象。
● 关于混动热车
日常并不需要刻意的进行原地热车,通常启动车辆后发动机是不工作的,挂入D挡后发动机开始点火自动进行热车,所以遵循低速慢行热车的规则就可以了。我看到有人习惯原地热车,启动车辆后原地踩一脚油门,发动机也会运转起来。我个人的习惯是启动之后直接慢速行驶,让电脑自己控制,它认为水温正常了就自己熄火了,还是比较省心的。
● 冬季油耗
相比之前夏天和秋天,冬季的油耗上升明显,夏秋两季油耗都在5.6升/百公里左右,而冬天已经升至了6.4升/百公里,平均速度都是21公里/小时左右。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气温过低时电池的活性不高,用电行驶的里程明显比之前要少,所以导致发动机需要经常启动。第二点原因就是暖风,前面说过了,暖风的主要热源还是发动机自身的热量,所以水温低了发动机就会启动,如此往复油耗必然升高。这两天温度有点回升,白天大概6摄氏度的样子,现在的油耗下降到了5.8升/百公里,由此可见,0摄氏度左右的低温状态对于混动车的油耗有较大的影响。至于满箱油的行驶里程,大致少了将近100公里,一箱油可以跑800公里左右。
● 终于贴膜
从七月分买车到现在一直没有贴膜,正好赶上双十一,我们“养车之家”推出了各种特价贴膜的促销活动,我当即“剁手”下单。不想在贴膜上花费太多,选了个888元贴全车的3M膜,各位不用对产品质量和真假有什么担心,这里是有保证的。下单后第二天店家打来电话确认时间,并提醒了有效期。赶上周末如约来到店里,首先是洗车,之后便开始了贴膜工作,总共耗时不到两小时,一台车由多人共同完成,非常迅速。冬季贴膜后7天不能开窗户,要让膜上的胶完全干透,之后便可以正常使用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起泡的现象,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再此做个预告,养车之家将在近期再次推出3M特惠贴膜活动,各位可以关注。
● 微体验
我这台低配的凯美瑞混动配置表中显示带有无钥匙进入,但是实际上只有主驾驶车门的把手带有触摸感应,其余车门都不带有感应开关。大多时候够用,个别情况下需要靠左侧停车,然后从副驾驶一侧下车,此时想锁门只能用钥匙,由于钥匙经常就放在包里不拿出来,需要用的时候还得翻包找,很不方便。厂商之所以只配备一个感应把手,一定是出于节约成本的目的,但至少把主副驾驶都应该配上感应把手,否则一些时候就会显得狼狈。
小结:
大多车型冬季油耗都会有上升的情况,混动车型也绝不例外,目前我的车冬季油耗在6升/百公里左右,比夏季有明显的增加,不过情况还不算糟糕,完全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且对舒适性没有任何影响。(文/图 汽车之家 张可)
前排储物空间
[汽车之家 长期测试] 闲话不多说,这期我们来聊聊空间的问题。从7月底到现在经历了小半年的时间,基本上都是以上下班代步为主要用途,所以对于日常使用中的储物空间有了一定的感受,下面就来分享下。
各位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在我的编辑博客中留言,也可以发微博“@张可他自己”
按照这台车关注的重量级和惯例,我们还是先来看这个使用周期内的油耗表现。在这个用车周期当中行驶了718公里,全部为城市道路。北京气温近期都在零度以下,使用中全程开启暖风,平均速度23公里/小时,平均油耗为6.1升/百公里,即便冬季油耗有所上升,在中型车中依旧算是比较出色的。
前排储物空间
这台凯美瑞实际上仅仅是改款车型,车内的设计基本上还是老款的套路,这也是很多人不喜欢它的一大原因,内饰设计缺乏档次感。不过储物空间的设计我感觉很实用,也是非常顺手的。
日常使用中感觉细节设计最好的是杯架,每次买饮料都拍一张照片,各种规格的瓶子都能放进去,而且固定的非常好,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水杯槽的深度比较大,另一方面是固定机构的细节特别好。
注意看,固定机构分为两部分,放直径较小的瓶装水时固定机构只有外圈起作用,而放入保温瓶等直径较大的瓶子时整个固定机构都被压下去,整体起固定作用。
中控台左侧提供了一个储物槽,用于暂存停车卡或者高速卡,储物槽向前倾斜,急加速卡片也不会滑出,是我个人习惯的问题,所以这个储物槽基本闲置,现在放了盒口香糖。
至于手机,通常我都是立放在挡把后面的小储物槽中,这里集成了USB、AUX和12V电源接口,手机放在这充电或者放歌都挺方便的。
中控台底部实际上是烟灰缸和点烟器,很明显这是较老的设计,现今的产品大多都不再设计烟灰缸,对于我一个不抽烟的人来说这种设计完全无用,所以烟灰缸也变成了储物空间,专门放小区进出停车场用的感应门禁。
手套箱里面方方正正,有照明,同级别都这样,挺好用的。门板的储物空间很大,除了水杯槽以外,剩余空间我经常用来放钱包(男士长款),使用起来也很顺手。
掀开中央扶手箱,空间真大嘿,而且内部造型非常的规整,我里面堆了很多东西,两副太阳镜、零钱包、音频线、侧窗遮阳帘等等,但是有一个问题,扶手箱只有一层。刚买车时候我开在路上,一掀开扶手箱发现就一层,连可摘下来的托盘都没有,按照经验这个价位的车大多都应该是两层啊。现在的问题就是小物件放在里面之后就掉到最底下了,想要拿就需要翻半天,如果有个托盘的话经常用的小东西可以放在上层托盘当中。
眼镜盒对我的用处不大,现在当做了放蓝牙耳机的地方,原来耳机放在扶手箱中非常难找,现在发现这个眼镜盒用起来挺顺手的,也不会对耳机有任何的磨损和挤压。只是这做工差了点,接缝明显不齐。
后排及后备厢储物空间
后排储物空间
后排储物空间也完全够用,中央扶手箱掀起来有个规整的储物格,目前我是放了一盒面巾纸,门板的储物槽也比较宽,总的来说后排还是挺实用的。
后备厢储物体验
至于后备厢,由于混动车型的电池被安置在后备厢内,所以后备厢空间很小,这也是我买车时候就知道的,对后备厢的储物能力不抱有太大的期望。平常后备厢东西就不少,一个空纸箱子用来装喝剩下的饮料瓶,两箱红酒,雨伞,快递,杂物等等,反正去超市大采购之类的也完全够用。两侧和深处设计了一些小的储物平台,常用的东西可以放在上面。
其中有一次接机经历,算是对后备厢的一个小考验的。我朋友从国外回来,跪求我接机,他一人,一个32寸箱子,一个登机箱,一个旅行包。得知他行李状况之后,我前一天晚上清空了后备厢,不过对那个32寸的行李箱还是比较担心,接到人后两只箱子都放进了后备厢,旅行包放在了后座,由此可见一人的行李量这台车没问题,如果两人估计就没戏了,混动的凯美瑞后备厢基本上也就相当于较小的紧凑型车后备厢的级别。
微体验主要吐槽两点,一个是车内挡把后面的储物槽底部没有铺设橡胶垫,这里很容易进土,由于空间小,清理起来非常麻烦。另一点是车内照明,这似乎是大多日系车的通病,主驾驶车门上有诸多按键,但晚上只有主驾驶车窗的按键带有背光,其余按键都是黑漆漆的一片,用熟悉了还好,不熟悉的人开车时想调后视镜就需要找半天按键。
小结:
虽然内饰挺不显档次的,但是储物空间等人性化设计总体来说令人满意,现在很多车都前排储物都比较有限,最明显的就是手机没处放,通常都放在杯架中,相信不少朋友都有相同的经历。凯美瑞在小储物空间上的心思到位,开车中拿取物品非常方便。杯架的固定机构更是讨巧,能适应不同尺寸的水瓶和水杯。后备厢空间仍旧是弱点,只能说将将够用。(文/图 汽车之家 张可)
二保 4S店有明显服务瑕疵
[汽车之家 长期测试] 用车养车成本是诸多家用车用户购车时所考虑的,包括我在内。通常日系车的保养费用都会比美系和欧系稍低一些,本次我将进行第二次保养,虽然是免费的,但对费用也算是有个知晓。
长期油耗
在这个用车周期中经历了几十年最大的寒潮,北京白天气温低至-15度左右,对于北京来说可以说天气极冷。在这这样的低温中电池效率很低,拥堵的城市道路上纯电行驶里程骤减,用电走不了一会儿发动机就介入充电,加上时刻开启的暖风,在我单程20公里的通勤路况下,发动机基本上全程都在工作为空调提供暖风来源。在这段时间油耗飙升的也很快,达到了7.4升/百公里,不过即便如此,在平均速度20公里/小时的城市路况下,与2.0T、2.5L和2.0L的中型车相比要省油一些。
经历过寒潮之后,气温有所回升,白天温度在-3度左右,电池效率也有所转变,同时赶上春节北京路况好转,平均速度达到有史以来最快的27公里/小时,油耗开始下降,回归到5.9升/百公里。由此可见,温度对于混动车型油耗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保养
凯美瑞的保养规则是:3个月/5000公里进行首次进店检查,此次进店仅仅是检查,并不进行任何油液的更换。之后每6个月/1万公里进行一次保养,更换机油和机油滤芯,目前凯美瑞的保养周期都是这样,而不是原先的5000公里,两次进店我都特意跟售后和保养技师聊了这件事儿,他们并没有劝我提前保养,也没有以对车不好之类的话语吓唬我。我半年行驶了8539公里,没到1万公里,不过时间已到,按照规则进店保养。
5000公里时的首保,即进店检查我选择了离家很近的长京行进行,对整体的服务很满意,只是店面的硬件设施偏陈旧。为了更全面的体验丰田对于经销商服务的管理,此次我选择了北京西四环的金时四季青店。
提前一天我通过电话进行了预约,避免浪费时间。这家店是售后五星级销售店,不过我进店后并没有工作人员主动出来接待,我还特意在车里等待了十五分钟,同样没有人理我。以之前去丰田店以及上次去长京行首保的经历,在停车区都有专门工作人员守候,对每个入场的车辆都会进行询问,并安排售后人员接待,而此次不知为什么,这家店没有人来接待。
由于之前预约过,进店后找到售后接待人员,很顺利的就开始了信息填写,这个环节没耽误一点儿时间,很快就完成了工单的制作。从保养明细来看更换的机油为5W-30半合成机油,总费用为311元。不过凯美瑞目前实行6万公里/3年免费基础保养,所以这段时间内的保养只要不自行加项目或者升级机油的话都是不需要付费的。
在接待大厅内公示了常见零部件和油液的更换价格,各位可以参考一下,每个店的材料价格基本是相同的。
开好保养工单之后,售后服务人员主动告知休息室的位置,邀请客户到休息室进行休息,待车辆维修保养之后会电话通知。休息室位于二层,硬件设施比长京行要好一些,环境和设备都更新。来到二楼有工作人员主动上前接待,并询问是否需要茶点。休息室中装有三台电视,用来显示进场车的状态,比如是否开始施工、是否结束、是否在洗车等等,电视也在循环播放车间内的实景,方便客户观察自己车辆。
我并没有在休息室多待,大概一杯饮料的时间,然后来到车间发现车已经上了举升机,由于预约过,所以工位是被预留出来的,所以建议各位做任何的维修保养都提前预约。车间内贴出了每个项目的保养时间,技师对按照这个时间上线进行操作,不过第一项5000KM打成了5000KN也是够马虎的。
凯美瑞混动的发动机排量是2.5L,更换机油时需要加注4.5升左右。免费保养使用5W-30半合成机油,如果客户愿意可以补钱换全合成机油,我个人觉得日常驾驶只要定时保养,没有太大的必要升级机油。车间也完全无纸化办公,每位技师都手持iPad,工单电子化。
架到举升机上之后采用重力放油的方法排出旧机油,放油的同时技师开始逐个轮胎检查胎压,并检查底盘部件是否有松旷等。技师在操作前对车头部分进行了覆盖,防止工具对漆面产生摩擦,不过我也注意到边上两台维修的车都没有进行防护,细节还需要注意。
从进店到洗车完毕拿到车,总时长不超过1小时,对于时间的把控我还是很满意的,在交车之后售后人员会跟客户一起绕车检查一圈,服务态度很好。
发现问题
第一次进店检查和此次保养之后,我发现两家4S店都没有在车上粘贴下次保养的提示,而且凯美瑞的车载系统或者行车电脑也没有类似的提醒设置功能,新车还好,如果时间长了很有可能忘记下次保养里程,这个细节两家4S店做的都不好。我同事也有凯美瑞车主,我也问了他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是粘贴了保养提示,下次我再换家店试试。
小结:
经历过北方最大的寒流,油耗飙升到7.4升/百公里,由于低温中长期开暖风导致发动机持续工作油耗上升;严寒过后气温回暖,油耗也回到了6升/百公里的水平,说明混动车型受气温影响明显,不过在同排量中依旧是省油的。体验二次保养之后,发现了经销商在细节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进场接待、粘贴保养提示等。就是用成本来说,我认为还是相当低的,同价位中似乎还没有其他品牌提供6万公里/3年的免费保养。(文/图 汽车之家 张可)
导航易上手
[汽车之家 长期测试] 本期我们要聊的重点是多媒体系统使用感受。据我了解,凯美瑞的多媒体系统目前分为两套,2.0L豪华为新系统,而2.5L车型和我的这台混动为老系统。混动车型带有G-BOOK,顶配为车载G-BOOK,即车内带有sim卡槽,可通过系统直接联网和打电话;我这台混动是低配,配备的是手机版G-BOOK,需要手机支持,具体的体验结论还是继续看文章吧。
油耗:
随着气温的回升,电池的活性及效率也明显增长,平均速度为23公里/小时,综合油耗为5.4升/百公里,由此可见气温对混动车型油耗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根据目前的油耗来计算,平均每公里的花费在0.3元左右。
多媒体系统体验
多媒体系统的界面非常简单,屏幕显示效果用现在的标准来看的话非常一般,图标有颗粒感,跟当今的产品完全不在一个时代。不过胜在易用性,你可以看到,主界面常用的图标只有三个,设定目的地、G-BOOK和影音,图标特别大,非常容易准确触到。
比较有特点的就是车辆信息可以显示混动系统的动力流,有朋友搭车时我经常开到这个界面臭显摆一下。另外,系统还可以记录每次加油的油耗,可以从中看出油耗的趋势。
娱乐系统就是收音机、CD机,可通过USB接口读取U盘中的音频文件,不过无法识别手机,想听手机里的歌只能通过蓝牙连接实现。
导航界面挺友好的,通过主界面的“目的地”图标就可以进入地址搜索,大家最常用的就是直接搜索建筑物、餐厅、公司名字,比较好用,相比欧系车推崇的地址搜索、电话搜索和邮编搜索更本土化,更容易操作。
除了搜索地址之外,导航对于路线的图像和语音提示也挺清晰的。尤其在主路盘桥处、交叉路口等一些容易走错的点,导航会弹出路口的细节放大图,只要按照提示基本不会走错。
老版G-BOOK非常鸡肋
G-BOOK体验
我这台低配混动带有手机版G-BOOK,需要通过手机网络实现功能。手机版与车载版在功能上90%都相同,只是少了碰撞自动报警、紧急求助这些应急情况下的自动反应。至于信息阅读、远程人工服务都是有的。
买车时候销售没给开通,之后又跑了一趟,不仅我的凯美瑞,公司的长测车汉兰达在购车时同样没有给开通,都是后期又去了一趟4S店才搞定的,服务还是有一定提升的空间。
我的手机是三星NOTE4,双卡双待,安卓5.1系统。按照步骤连接蓝牙并运行连接助手之后并不能正常使用G-BOOK。于是我打通了客服电话,得到的消息是凯美瑞的G-BOOK是老系统,只能兼容较老的手机。换句话说,还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也只能与那个时代的手机相连接。必要条件是:单卡手机,并且必须是安卓4.0系统的手机。
对此我感到极为无奈,如今的安卓系统手机基本都是双卡,而且大家都升级到了5.0系统。为此我还特意在家翻箱倒柜找出了两部老手机,一个是第一代小米,连接同样不成功,客服解释是小米蓝牙协议不匹配,不能用小米。之后我有找出另一台三星单卡手机,系统是4.0,通过连接助手果然能连接成功,但是最终还是无法刷新。所以这套G-BOOK系统太老了,已经不具有实用性了,因为没有人会为此专门备一台老手机。
新版G-BOOK系统体验
同时我还找来了公司的汉兰达长测车,也带有手机版G-BOOK。汉兰达是新的系统,带有Wi-Fi。通过Wi-Fi连接则不需要那个连接助手App,而且支持iPhone,使用感受非常好,连接极其顺畅,由此可见新系统的提升还是相当明显的。
小结:
总的来讲凯美瑞的多媒体系统还是很好用的,图标巨大,逻辑也简单,菜单层级少。导航中路口会有放大的细节图进行提示,我认为系统本身的易用性很好,只是产品较老,画面是设计以及屏幕本身的分辨率不高,很没有档次。产品老还带来一个问题,手机版G-BOOK基本不具有实用性,因此最为方便的语音导航服务也就无法享受到了。(文/图 汽车之家 张可)
总结
[汽车之家 长期测试] 准确的说凯美瑞混动的长测并没有真正的结束,仅仅根据我们长测文章的周期规定,长测文章需要到此告一段落了,而这台车我仍旧会继续使用,所以日后有任何新的发现或者问题发生我都会通过其他途径进行发布,比如说客、微博(@张可他自己)。当然,如果您对混动的凯美瑞有任何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编辑博客或者微博向我提问。
作为一款混动车型,我们还是来把油耗的表现放在最开始。这台车我购于2015年7月,到现在一共使用了9个月,共行驶了1.47万公里左右,从正式长测以来所以记录的油耗如下:
从开始长测记录油耗至今,共行驶1.1万公里左右,消耗燃油671.22升,最终算出来的平均油耗为5.9升/百公里,在这期间车辆的主要用途是上下班代步、周末外出和小长假往返800公里左右的出行,每箱油的平均速度都不超过30公里/小时,大多都在22公里/小时左右,算是比较拥堵的状态。
关于油耗,混动车型受温度影响相对要大一些,以我的使用经验来看,冬季油耗在7升/百公里左右,而当下20多度的气温,油耗则在5升/百公里上下。另外,很多人说混动越堵越省油,这种解释其实有些歧义,非常严重的堵车状态下,我这台车油耗的上升也是非常明显的,有一次表显平均速度5公里/小时,持续了20公里,油耗上升到10升/百公里。如果以120公里/小时的速度巡航,油耗基本恒定在6.1升/百公里。
外观仁者见仁
日系车这两年的外观设计都越发的激进,尤其丰田和本田,日产还好。这台凯美瑞实际上是改款车型,对于改款后的外观我并不喜欢,尤其咧着嘴的前脸使用了太多的镀铬,好在车尾挺好看的,贯穿式的镀铬条在当下非常多的车当中都有使用。混动车型在外观上没有进行过分的强调,仅仅是使用了蓝色车标,以及增加了几个混动的LOGO,挺好。
内饰普遍反映太老气
至于内饰,无力吐槽了,实在是太老气了,而且用料也完全不显好,就连年过50的我父亲都觉得这内饰太死板。不过优点也是非常突出的,所有的按键和旋钮尺寸都特大,操作逻辑简单,也就是说开车时,即便是在颠簸的道路上也能完全准确的进行操作。
日常储物空间真好用
储物空间我很满意,前排杯架的限位机构很实用,能适应各种尺寸和规格的饮料及保温杯,而且手机和钱包也能有地方放,用起来非常顺手。相比其他中型车,凯美瑞在储物空间的易用性上优势是比较明显的。
配置并不算高
我这台最低配的凯美瑞混动配置其实可并不丰富,从凯美瑞全系的价格分布来看可是次顶配。可拿得出手的配置只有倒车影像、氙气大灯、导航和座椅加热,连最基本的胎压监测都没有,轮圈还是16英寸,连最基本的胎压监测都没有。
舒适性我及家人都和满意,空间上硬比数据的话其实没有迈腾大,但是也够用了。座椅对于身体的贴合特别好,这是大多丰田车都会给人的感觉,坐在上面靠背和坐垫特别合身,这也是当时我放弃了雅阁的一大原因,由于颈椎的原因,开雅阁脖子和肩膀过不了一会儿就特别疼,而且后排地板的凸起极小,舒适性相当可以。混动凯美瑞后排座椅靠背可以电动调节,同价位当中算是非常少见的。
后备厢是最大弊端 买车需要着重考虑
由于电池占据了后备厢很大一部分,所以混动车的后备厢往往都非常小,凯美瑞的也同样,根据我的使用经验来看,这台车的后备厢还不如紧凑型三厢车后备厢大,极限状态也就是装两个箱子,所以如果你买车需要经常拉东西,或者经常接机,我觉得混动车在这方面会有些为难。
听听专车司机怎么评价
总结:
总的来说我买车的初衷完全是达到了,在混动雅阁上市之前可以说这是同级别中油耗最低的产品了,目前来看使用成本确实非常低,舒适性也不错,外观和内饰虽然丑了点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可以忍,毕竟买车时候看重的就是油耗和舒适性。
什么情况下推荐买混动车型:
从油耗表现来看,混动车型非常适合城市路况,如果使用环境并不堵车,那么混动的优势并不明显,因为当前小排量增压发动机在畅通路况下也能有非常好的油耗表现。在买混动车型之前还有一点是一定要考虑清楚的,就是这台车打算用多久!混动比传统汽油发动机的车型要贵,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儿,所以如果这台车只打算开3年就换了,那么混动的意义不大,说简单点儿就是没法回本,根据我的使用强度和换车周期来计算,这台车我打算开6年以上。另外,混动的卡罗拉或者雷凌回本要快一些,因为与汽油版本差价很小,也是两款值得推荐的车型。(文/图 汽车之家 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