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开始为大家介绍一下本次的挑战赛的路线以及笔者的一些驾驶经验总结。继不久前在北京的宝马全系体验活动见到宝马亚太区首席培训师Ringo后,笔者又一次在广州见到了他。Ringo首先为各位参赛选手讲解了比赛的场地线路以及简单的规则,然后为大家讲解了一些基本的驾驶技巧,比如一定要提前制动、入弯时眼睛一定要盯着想要到达的地方等等,这些听起来非常基本的技巧,在后面的真实驾驶过后也许才会被各位参赛选手真正理解。
因为该比赛为计时赛,所以时间就是考察一个车手的唯一评判标准,比赛规则也比较简单,一共五条:1、抢跑,加罚10秒;2、碰撞一个桩桶,加罚2秒;3、走错路线,取消成绩;4、危险驾驶,不听从安全指令,取消成绩;5、没有停车入位,加罚5秒。
第一个比赛项目是封闭场地绕桩赛,即赛事组委会已经用桩桶为各位选手摆出了一条固定的驾驶路线,其中有直线加速,连续的S弯,大角度的回转以及最后的制动停车等几项技术考验。
由于场地等其他因素,我们的实际比赛路段比起该图中稍有差别,也就是最后的一个S弯路段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需要参赛选手将赛车停在指定的停车区域内,即需要选手把握好制动的时间和对制动距离的预判,如果超出停车区域的话,按规则会被判罚5秒钟的时间。
每位车手会有一圈的熟悉机会,第二圈就为正式的计时圈了,所以对于每一位参赛选手来说难度都不小。
综合来说,第一段的比赛对参赛选手要求最高的地方就是要把握好第一段直道后的第一个S弯,对于制动时间的把握以及入弯点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入弯时速度过快很容易造成塞车失控从而冲出赛道或者触碰到桩桶,这样对后面的比赛就大不利了。
因为熟悉的时间较短,所以很多参赛选手都在第一段直线后没有把握好入弯的速度,从而发生了碰撞桩桶或在弯道紧急制动车辆等情况的发生,对自己最后的成绩都有很大影响,所以这一段的挑战主要就是考验参赛选手对于入弯速度和角度的把握以及提前制动的判断能力,缺一不可。
项目二是最基本的绕桩测速以及长距离直线路段后的制动比拼。
绕桩方面比拼的当然就是选手的操控本领了,一个合适的初始速度和角度对于接下来的绕桩驾驶尤为重要,在经过了最后一个桩桶后会有一个180度的左转弯,然后是一段较长的直道,在疯狂加速的同时选手还必须把车辆停入到指定的停车区内,这对于选手的制动预判和绕桩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综合来说第二项的比赛比拼的是车手的绕桩能力和制动预判能力,大部分选手都能顺利的完成比赛,只是有个别车手在绕桩时碰撞到了桩桶,当然也有部分选手为了赶时间而拖后制动时间,结果当然是“欲速则不达”,超出停车区域的现象时有发生。
总结:通过两个项目的比赛,再通过赛后与Ringo的沟通和交流,编辑觉得其实这样的比赛除了自身驾驶技术的好坏之外,能把类似于提前制动、注意入弯角度、不要盲目追求高速度等一些很小的细节处理好了的话,那么你的成绩就会比同水平的竞争对手高很多,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细节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