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悬架部分
后悬架同样采用多连杆独立形式,全新A6L的下控制臂变得紧凑了不少,省去了原先那个铸造铝合金制成的大“H”形控制臂,取而代之的是一根锻造铝合金材质打造的长条形控制臂。
减振器和弹簧从原先各自分“站”在一根控制臂,如今跳到了同一个控制臂上。全新的下控制臂采用了强度更高的锻造铝合金打造。另外,其中一根控制臂下方覆盖有完整的树脂护板,就像饺子皮一样把其包裹起来,这能改善车底的空气动力学,并减少底盘可能出现的风噪。
● 转向系统
- 阉割掉了后轮转向技术
全新A6L从原先的MLB平台转到最新的MLB Evo平台,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便是后悬架结构的升级,从一根整体的“H”形下控制臂拆分为一根下控制臂和一根横向拉杆,不仅是让结构更轻量化,而更重要的是让这个平台车型具备了后轮转向的扩展能力。
全新A6L采用的MLB Evo平台让它具备了扩展出后轮转向技术的余地,但国产A6L并没有让后悬架的横向拉杆“自由”起来,而是铰接点选择固定死了在副车架上,因此后轮转向技术也就say goodbye了。
- 沿用原先的转向“黑科技”
奥迪在多年前就量产了自己的独家转向科技——渐进式转向系统(progressive steering),新老A6L上都使用了这种可变转向比的技术,也就是说,你打多少度方向盘而车轮拐多少度这件事是不固定的。A6L不仅会主动调节转向助力的大小,还会主动干预和调整转向角度。
它是怎么做到的?
奥迪在转向系统中使用了两个电机,一个布置在底部的转向机位置,另一个位于转向柱上,它负责着不同的任务。底部电机为转向助力电机,主要为我们打方向盘时提供助力;而转向柱上的(叠加)电机主要用于调整转向比大小。
通过转向齿条的疏密程度变化,如今大多数车辆都能以纯机械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转向比,但它的齿比变化是固定的,不能随着车速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