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技术] 虽然今天汽车的整体售价已经明显降低,但对于绝大多数中国百姓而言,它仍算得上是个“大件儿”。用几年的辛苦钱换来的爱车如果屡屡发生质量问题,搁谁都会即伤神,又伤心。到底有没有问题?真实问题是什么?这次我们用数字说话。
○ 对汽车质量我们似乎大多都处于“听朋友说”的状态,口说无凭,数字才是体现事实最好的证据。
○ 虽然这次我们从多个渠道搜集了用户反馈的信息,但面对中国广大的市场,再多的数据样本,也是沧海一粟。如果和您的用车结果不一,欢迎您在下面给我们留言。
1
今天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实力已无需多言,产销数字昂扬向上的势头已经保持了10年,另一方面在报道中我们却很少看到投诉情况。
2019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发布汽车召回公告近170个,召回总量达到680万辆,同比下滑45.67%,这也是自2016年汽车召回总量超过1000万辆并一度飙升至2000万辆之后,首次降至1000万辆以下。
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大家对于质量的认知大多通过口碑,“我邻居、我朋友、我听说”这些具有引导性、结论性的话术在购买阶段会左右我们的决定。
“日系简单皮实、德系精密小毛病多、美系粗枝大叶”这些类似的结论相信大家都听过。事实是否如此?我们以去年官方召回案例数据举例,真实情况似乎有所出入。
经历了前些年的补贴高峰,新能源车已经走在了快速退坡的道路上。政策倾向原因让前些年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车的产销数量大幅增长。随之而来的就是质量投诉、召回事件。
2019年新能源车企共计发起12批次新能源车辆召回,这已经接近了2006年燃油车市场召回数量的一半。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内汽车市场其中涉及因潜在自燃隐患而展开召回的就有6520辆,这也是所有新能源汽车召回问题中占比最高的一项。
无论是网络上统计的问题投诉,还是官方发布的召回事件,清楚的显示了目前国内汽车市场发生的质量问题,与蓬勃发展对应的是质量或设计问题数量也逐年提高。不过其中有些涉及国别的情况与我们印象中并不相符。
而在这些问题中,我们新能源车型的召回次数似乎保持稳定,且数量有所缩减。那么我们的新能源车型质量就可以放心无忧了吗?
答案并非如此,亦或者说数据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