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使用的碰撞假人和IIHS最新碰撞标准
[汽车之家 新鲜技术解读] 碰撞测试假人咱们已经讲过两期内容了,想必各位对假人的历史、构造和使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这最后一期,咱们就重点聊聊在即将到来的智能交通时代,汽车的研发还需要假人吗?
● 目前我国使用哪种假人来做碰撞试验?
在上一期咱们聊了,假人的生产公司是美国的Humanetics,他们生产的假人垄断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由于起家较早,对假人的开发娴熟,因此全球车企不得不高价从他们家购买假人。
在国内,大部分假人主要代表成年男性和身材较小的女性,并没有针对非标准人群,如青春期的男性和女性、儿童以及老人等等。
在利用符合国情的假人做了碰撞试验后,数据是非常震撼的。结果表明,全新的假人模型头部和颈部的受伤参数明显高于Hybrid III 50假人,此外通过志愿者和Hybrid III 50假人的低速碰撞试验进行对比,之前的测试结果依然成立。
● 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的侧面碰撞试验
去年近年底,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IIHS)推出了一项全新的、更严格的侧面碰撞测试,此项测试虽然不是IIHS的正式测试,但这项测试势必会引导行业再次提升安全等级。另外,该项测试会在2023年正式纳入测试规程。
除了对壁障车的重量进行了优化外,还对其撞击表面进行了调整,重新设计的撞击表面更像是一辆SUV或皮卡车型,这也让测试的准确性更加具有参考意义。
此外,IIHS将壁障车的重量和测试速度分别提升至4180磅和37英里/小时,那么这两个数据有什么意义呢?其实这两个数据正是2019款SUV的平均重量和日常行驶的平均速度。
但这里要说明的是,由于假人的开发时间尚早,且代表性单一,数据的收集必然不够全面,从这可以看出大部分车企依然还在应试教育阶段,而未来的碰撞测试会更加严苛,更具全面性的假人想必也即将同步更新,如果连期末考试都不及格,那何谈参加竞赛?
在众多碰撞评测体系中,既有被称为权威的欧洲E-NCAP,也有专门喜欢打脸车企的IIHS,当然也有曾被众多消费者质疑“五星批发部”的C-NCAP,同时也有刚入行不久的中保研,那么这些评测机构是怎样的存在呢?
全球各地碰撞测试体系创立时间表 | |
1978年 | 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创立首个新车评价规程(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 |
1992年 | 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开始推行碰撞测试,并引入新的评级概念,分为优秀(G)、可接受(A)、一般 (M)、差(p)四个等级 |
1993年 | 澳大利亚组建A-NCAP,测试成绩用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
1995年 | 日本组建J-NCAP,并设立6星评价标准 |
1996年 | E-NCAP被用于欧盟范围内,不依附任何车企,并会对量产车进行抽检 |
1999年 | 韩国组建K-NCAP |
2006年 | 中国中汽研在天津成立C-NCAP |
2010年 | 拉丁美洲测试机构Latin NCAP成立 |
2011年 | ASEAN NCAP成立,用于东南亚汽车市场的碰撞测试 |
2018年 | 2015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建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测试标准参考IIHS,并于2018年公布首批测试车型 |
以上这些主流的测试机构都与我们的用车安全息息相关,从各机构成立时间来看,显然我国的碰撞体系成立时间更晚。在2015年前,我国C-NCAP虽然用着和国际标准相同的测试假人,但测试标准却相差甚远,不过持续到2018年,随着C-NCAP的不断完善和中保研的出现,测试水平已经已经非常接近E-NCAP的水准。
随着碰撞测试的不断优化,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追赶和优化的地方也比较多,而我们知道车企提供给中国市场和其他市场的车型在安全性上的表现并不完全一致,这就需要我国的评测机构拿出真本事了,希望凭借C-NCAP和中保研的不断进化,能彻底消除这种现象。
自动驾驶为乘员碰撞保护提出新的挑战
● 自动驾驶为乘员碰撞保护提出新的挑战
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和跨界互联网企业开始陆续向消费者展示自家的无人驾驶概念车,并讲解他们对未来智能交通的理解,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主动安全技术能否彻底替代乘员碰撞保护?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什么是下潜?咱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从座椅的初始坐姿向下滑。那么为什么下潜是非常危险的表现呢?这个咱们需要讲一下。
其实下潜现象多出现在汽车的后排乘员,此现象一般对后排女性成员的伤害更高,在C-NCAP的测试中,很多车型都因下潜现象被扣分。
看到这里您可能会想问这样一个问题,智能交通阶段能不能彻底依靠主动安全系统来保护乘员安全,而不做碰撞安全测试呢?我个人认为是不可行的。
但要做到万无一失还是非常难的,自动驾驶汽车对行车环境的感知、对信息的融合以及通信都需要时间,作出预判和决策也需要时间,然后到执行层面对车辆进行控制以及车辆的动力响应还需要时间,同时还不能排除系统死机的风险,而碰撞过程却极短,想要进一步保护乘员安全,我个人认为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假人碰撞测试依然是必须的。
● Humanetics公司推出UFOnano自动驾驶测试“假人”
不得不说,垄断假人市场的Humanetics公司这次又走在了全球最前列,他们于2020年推出了UFOnano(Ultra-Flat Overrunable)机器人平台,这是一款维修成本极低的紧凑型ADAS设备,可用于完全自动驾驶的测试。
比如,UFOnano可以在每一个道路半径内自由转弯,甚至可以随时转弯,这样可以真实模拟行人的不可预知性行为。此平台可以容纳多个假人肩并肩走在一起,并让他们完成和人类相同的个性化动作,让车辆的自动驾驶真正经受考验。
在Humanetics的UFO基地中也集成了UFOnano平台,并使用9个Humanetics系列机器人进行复杂道路测试。UFOnano具备强大的隐形表面,可以轻松瞒过自动驾驶汽车的雷达检测,同时还集成了可更换电池,永不停机,这对下一代专用测试假人的诞生提供了充足的研发数据。
● 全文总结
就汽车工业的发展来看,我国在这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同时由于行业问题,碰撞测试里面的灰色地带也不少,这更是阻碍了我国碰撞测试领域的发展。面对即将到来的智能交通时代,人们的乘坐方式和出行方式都将会产生颠覆性的改变,而车内乘坐安全和行人安全势必会重新定义,如何标定未来汽车的碰撞安全性将会变得与研发自动驾驶同等重要,那么新标准将会采用什么样的新道具,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图片来自网络 文/汽车之家 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