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岁高龄LaSalle 1927,光彩依旧常驻上海
再回到眼前,我们所见到的这台LaSalle 1927绝非复制品,实实在在的85岁高龄,而其最近的几年生日都是在上海汽车博物馆内度过的,陪伴它的还有一大票为世界汽车工业做出过贡献的老家伙们。
和以前不同,现在我们不必再隔着玻璃幕墙来欣赏LaSalle了,由于要运往北京参加“凯迪拉克设计艺术大展”,博物馆特别将这位老先生请下了展台,就在其即将起运前半小时,我们有幸在现场近距离的接触到了这个尤物,当然还有之前那台Model M。
车头的散热器高而窄,今天看来似乎对空气动力学的考虑很有限,但在美学上所带来的冲击感延续至今,不敢说劳斯莱斯的“神庙”取灵感于此,但确实又有异曲同工之处。抽象的“LaS”车标代表着LaSalle是一个独立的品牌,并且在车身的多处都可以看到这个LOGO,而带有翅膀的精美车头标识其含义已经无从考究。
车身配色是最经典的黄黑搭配,我相信那个年代可选的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但今天看来唯有这两种颜色的搭配才更能凸显出1927年时的豪华。并且,LaSalle当时的设计任务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与当时世界上最漂亮的车希斯帕诺·索萨媲美。
车头下方隐藏着的是一台夹角为90°的V8发动机,当时凯迪拉克的老对手派克特(Packard)不光有大型“双六”(Packard Twin Six)车型,还有稍小、更轻的“单六”(Packard Six)车型,为与其竞争,总裁费舍尔费尽了心机开发了这台发动机,最大功率75马力,压缩比有4.8:1和5.3:1两种,最高车速达到70英里/小时。
此外,哈利·厄尔为LaSalle设计了大弧度的前挡泥板,给人很高雅华贵的感觉,下方巧妙设计的备胎位被后人戏称为“哈利·厄尔的汤勺”,加之暖色调的车身颜色,更增添了几分妩媚,即使称不上绝代佳人,也有大家闺秀的风姿。而后的近10年里,无论是1934年推出的梅赛德斯·奔驰500K Cabriolet,还是如雷贯耳的霍希830,无不沿用了当年哈利·厄尔的经典设计。
车尾依旧保持着流畅的线条元素,与前挡泥板做呼应,这与当时普遍方头方脑的车身设计很不一样,车尾就是那个特别的箱子,用来储放高尔夫球包。右侧挡泥板上的镀铬踏板则应该是供车主爬上车顶关闭敞篷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