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焕然一新
[汽车之家 专业评测] 不得不说,前奥迪设计总监沃尔夫冈·艾格的入主,为比亚迪品牌再度注入了活力,也将其拉回了公众的核心视野当中。宋MAX、唐、秦PRO等车型的产品蜕变还历历在目,而今天的主角——比亚迪宋,别看作为改款产品只是完成了设计的蜕变,但它仍旧能给予你一些新鲜感。
这是宋的一次中期改款,底盘仍旧与老款车型没有差异,动力系统也不像是DM版本一样更换了最新的动力总成,而是依旧采用1.5T+6DCT组合。它更多的蜕变还是在设计层面,跟上了比亚迪最新设计语言,并加入一些有意思的元素。
DragonFace已经成为了比亚迪新一代产品的设计标识,不仅醒目、视觉效果的冲击力以及立体感都营造的很到位,相信这与前奥迪设计总监艾格有着脱不开的干系。不得不说,如今大部分中国品牌的产品设计都不再是短板,所以包括消费者在内对于有设计特点,且更能够彰显个性化的设计接受度都变得越来越高,这绝对是一件好事。
车身尺寸对比 单位mm | ||||
车型 | 长 | 宽 | 高 | 轴距 |
新款宋 | 4600 | 1830 | 1700 | 2660 |
老款宋 | 4565 | 1830 | 1720 | 2660 |
吉利博越 | 4519 | 1831 | 1694 | 2670 |
长安CS75 | 4650 | 1850 | 1705 | 2700 |
车身尺寸与老款车型没有变化,依旧为2660mm。但车身长度整体有加长,高度略有降低,侧面的线条设计与老款车型没有差异。
尾部的造型确实与老款车型有很大变化,但在样式上我持保留观点。新款车型贯穿式尾灯的设计确实很显眼,会令车辆的横向视觉感显得更宽更魁梧,但与老款车型那种比较紧凑精致的样式对比来看,我认为新款车型更像是在设计上的一个挑战,绝不是对于老款车型的否定,因为两者从耐看度来说,都不差。其实针对贯穿式尾灯设计,我也与几个中国品牌的设计师简单沟通过,这个元素的运用虽是潮流,但还是很讲究的,必须用的巧妙才是。
眼前一亮的内饰设计
眼前一亮的内饰设计
进入内饰的第一印象给人眼前一亮,确实在新一代唐、秦PRO等车型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可以给予乘客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座舱感受,如今搬到新款宋身上,我依旧乐意给予好评。
简洁干练的风格,以及无时无刻不在夺目的12.8英寸多媒体显示屏,都是关键。同样的细节用料以及用户体验也没有掉链子,触感较好的软性材质大面积包覆中控台,不逊色于同级别车型。
12.8英寸自适应悬浮屏无论在使用起来的控制感受,亦或是反应速度,都能够令人满意。内置的功能也非常全面,毕竟是一个安卓系统的平板电脑,如果你喜欢,还可以下载诸多App,在车上闲暇时间放松放松。由于这一系列功能是可以在车辆行进间使用的,因此势必会有分散驾驶员注意力的可能,还应当注意。
乘坐储物空间
乘坐与空间储物表现
乘坐空间的表现,新款比亚迪宋的表现与老款车型没有太大差异,都符合紧凑型SUV的正常表现。座椅的填充物相对比较柔软,坐起来乘客不会累,座椅对于腰部和肩部的承托也还比较到位,因此新款比亚迪宋的乘坐空间和感受还是能够令人满意的。
储物空间没有太多亮点,也属于正常水平。车内储物空间除中央扶手箱相对局促一些之外,其余都符合该级别车型的正常水平。
车身 | 满分 | 得分 |
---|---|---|
空间 | 9.0 | 5.2 |
前排空间 | 2.5 | 1.7 |
后排空间 | 2.5 | 2.3 |
装载空间 | 1.5 | -- |
空间变化 | 1.0 | -- |
车内储物空间 | 1.5 | 1.2 |
配置 | 8.0 | 5.5 |
基本配置 | 8.0 | 4.7 |
附加配置 | 0 | 0.8 |
工艺质量 | 5.0 | 4.2 |
外部质量 | 2.5 | 2.2 |
内部质量 | 2.5 | 2.0 |
人体工程 | 5.0 | 4.1 |
座椅舒适性 | 2.5 | 2.0 |
操作便利性 | 2.5 | 2.1 |
视野 | 1.0 | 1.0 |
视野 | 1.0 | 1.0 |
总分 | 28.0 | 20.0 |
与老款动力表现一致——很顺
● 熟悉的1.5T发动机
毕竟只是中期改款车型,在动力系统上新车与老款车型没有太大差异。依旧配备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54马力/5200rpm,峰值扭矩240牛·米/1750-3500rpm,其中扭矩的平台期不算太宽泛。变速箱匹配的则是6速DCT双离合器变速箱。
仅就动力驾驶感受来说,新款宋动力系统的整体设定依旧是以平顺为主,动力的爆发性没那么强,但绝不属于没劲儿的那类,只要进入扭矩平台期,还是有一些加速感的。只是受限于扭矩平台期不算太宽泛,这股力道并不能持续太久,所以当你深踩油门全力加速时,你可能会感觉中后段的加速稍显疲软。不过,从产品定位来说,新款宋也并不想在动力系统上调校的过于激进,保证输出平顺,开起来动力能满足日常使用就是它的目标。
6速双离合器变速箱的表现依旧没什么惊喜,中国品牌如今在双离合器变速箱的调校上都更趋近于保守,不追求换挡速度,保证换挡平顺性能够令消费者满意,已经是如今的大潮流。毕竟如果追求前者而牺牲后者,已经不符合大部分消费群体的使用习惯,因此平顺性可以处理的足够出色就够了。
0-100km/h加速测试
动力系统还是老款车型的1.5T+6DCT,参数也不是特别亮眼,所以我能预见到这台宋在加速测试中不会有太出色的表现。虽然起步时轮胎会有轻微打滑,且初段加速会感觉比较有力,但中段加速能力就显得弱了些。最终10.38秒“破百”的成绩属于该级别车型正常表现,与竞品加速成绩相近。
油耗测试:8.0L/100km
打开ECO模式,空调开启并将温度调节至25℃左右,我们共行驶了105.4公里,通过包括拥堵路段、正常环路以及短途高速的综合路况行驶,平均时速最终为30.8km/h,核算出宋的综合平均油耗为8.0L/100km,低于紧凑型SUV油耗推荐值。
动力 | 满分 | 得分 |
---|---|---|
发动机 | 8.0 | 3.8 |
加速 | 2.5 | 1.1 |
中途加速 | 2.5 | 0.5 |
平顺性 | 1.5 | 1.2 |
油门响应 | 1.5 | 1.0 |
变速箱 | 8.0 | 6.1 |
变速箱自动 | 8.0 | 6.1 |
变速箱手动 | 8.0 | -- |
环保 | 8.0 | 5.6 |
油耗 | 7.0 | 5.6 |
环保技术 | 1.0 | 0.0 |
总分 | 24.0 | 15.5 |
悬架很舒适/噪音控制有进步
● 缺乏驾驶感/行驶质感令人满意/NVH有进步
悬架结构、底盘以及整体的设定与老款宋也基本无异。悬架整体设定的偏软,在滤振方面的能力比较出色,为舒适性服务的很好。底盘的整体感不错,开起来很紧实,没有丝毫的松散感,不会在质感上显得很廉价。
值得一提的是,车辆的NVH方面做得稍有进步,底盘的隔音效果令人满意,车辆中低速行驶时的风噪以及胎噪都被抑制的很好,这点也会在后面的噪音测试中有所印证。但车辆行驶时速超过80km/h后,明显会感觉风噪会变大许多,这一点与目前诸多中国品牌紧凑型SUV的表现也比较相似,并没有太被重视。
驾驶感受上我个人认为车辆的转向设定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行驶时可以明显感觉到机械液压助力转向在低速时明显方向盘偏沉,而随着车速的提升进入中高速行驶时方向盘会变得轻,这与如今主流的电子助力转向低速轻、高速沉的手感正相反,一来低速行驶包括倒车时会比较费力,二来高速时方向盘偏轻不易于稳定性掌控。我相信未来待宋产品真正更新迭代时,问题会被迎刃而解。
100-0km/h刹车测试
连续刹车测试车辆没有出现热衰减现象,41.47米的100-0km/h刹车距离只属于正常表现,但不足以达到优秀成绩。全力制动时车辆后悬架弹簧会出现一定幅度的拉伸,点头现象不算明显,刹车姿态尚可。
噪音表现
与不少中国品牌SUV类似,比亚迪宋针对怠速时发动机的噪音控制很出色,但行驶起来时,会发现车辆对于风噪的控制还有不少精进空间。随着车辆行驶时速提高,风噪以及发动机噪音会变得大了许多,尤其是时速在100-120km/h时的噪音(合理限速范围内),已经接近我们的噪音推荐值,体感也会变得明显。
操控与行驶 | 满分 | 得分 |
---|---|---|
转向 | 5.0 | 2.8 |
准确性 | 2.0 | 1.0 |
灵活性 | 1.5 | 0.8 |
力度/反馈 | 1.5 | 1.0 |
刹车 | 5.0 | 2.1 |
刹车距离 | 4.5 | 1.7 |
刹车踏板感觉 | 0.5 | 0.4 |
传动 | 3.0 | 2.3 |
牵引力 | 2.5 | 1.9 |
扭矩转向 | 0.5 | 0.4 |
行驶稳定性 | 6.0 | 4.5 |
转向特征 | 1.5 | 0.9 |
可控性 | 3.0 | 2.3 |
负载变化 | 1.5 | 1.3 |
电子辅助 | 5.0 | 4.5 |
稳定作用 | 4.5 | 4.0 |
可选择性 | 0.5 | 0.5 |
行驶舒适性 | 9.0 | 7.7 |
减震效果 | 6.0 | 5.0 |
车内噪音 | 1.5 | 1.5 |
噪音感受 | 1.5 | 1.2 |
总分 | 33.0 | 23.9 |
全文总结:
比亚迪-宋-2019款 1.5TI 自动智联越耀型AH-100得分总表 | ||
---|---|---|
车身 | 分值 | 得分 |
空间 | 9.0 | 5.2 |
配置 | 8.0 | 5.5 |
工艺质量 | 5.0 | 4.2 |
人体工程 | 5.0 | 4.1 |
视野 | 1.0 | 1.0 |
总分 | 28.0 | 20.0 |
动力 | 分值 | 得分 |
发动机 | 8.0 | 3.8 |
变速箱 | 8.0 | 6.1 |
环保 | 8.0 | 5.6 |
总分 | 24.0 | 15.5 |
操控与行驶 | 分值 | 得分 |
转向 | 5.0 | 2.8 |
刹车 | 5.0 | 2.1 |
传动 | 3.0 | 2.3 |
行驶稳定性 | 6.0 | 4.5 |
电子辅助 | 5.0 | 4.5 |
行驶舒适性 | 9.0 | 7.7 |
总分 | 33.0 | 23.9 |
车辆性能总得分 | 85.0 | 59.4 |
成本 | 分值 | 得分 |
售价 | 13.0 | 8.0 |
质保 | 2.0 | 1.2 |
总分 | 15.0 | 9.2 |
车辆总得分 | 100.0 | 68.6 |
新的设计语言确实为比亚迪新产品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再度焕发了旗下诸多产品的活力,这台中期改款的比亚迪宋当然包含在内。夺目的外观、让人眼前一亮的内饰设计以及多媒体体验,都成为比亚迪宋所主打的竞争核心。
但受限于依旧为老平台产品,包括动力系统的表现以及整体的驾乘感受,虽能令人满意、但确实相较于老款车型不会有太多质的飞跃,所以新一代宋换代产品的到来就显得很值得期待。不过,如今8-12万元的指导售价对于如今中国品牌紧凑型SUV市场来说还算合理,如果您需要一台可以满足舒适、日常代步使用,看起来帅气、用起来好玩的车,这台新款比亚迪宋绝对能够满足您。(文/图/摄 汽车之家 周宇轩 李佳)
相关车型配置
车型图片 | ![]() |
基本参数 | 宋 2019款 1.5TI 自动智联越耀型 |
厂商指导价 | 11.98万 |
厂商 | 比亚迪 |
级别 | 紧凑型SUV |
能源类型 | 汽油 |
环保标准 | 国V |
上市时间 | 2018.08 |
最大功率(kW) | 113 |
最大扭矩(N·m) | 240 |
发动机 | 1.5T 154马力 L4 |
变速箱 | 6挡湿式双离合 |
长*宽*高(mm) | 4600*1830*1700 |
车身结构 | 5门5座SUV |
最高车速(km/h) | - |
官方0-100km/h加速(s) | - |
实测0-100km/h加速(s) | 10.38 |
实测100-0km/h制动(m) | 41.47 |
NEDC综合油耗(L/100km) | 7.4 |
实测油耗(L/100km) | 8 |
整车质保 | 四年或10万公里 |
车身 | 宋 2019款 1.5TI 自动智联越耀型 |
长度(mm) | 4600 |
宽度(mm) | 1830 |
高度(mm) | 1700 |
轴距(mm) | 2660 |
前轮距(mm) | 1560 |
后轮距(mm) | 1560 |
车身结构 | SUV |
车门数(个) | 5 |
座位数(个) | 5 |
油箱容积(L) | 66 |
后备厢容积(L) | - |
整备质量(kg) | 1675 |
发动机 | 宋 2019款 1.5TI 自动智联越耀型 |
发动机型号 | BYD476ZQA |
排量(mL) | 1497 |
排量(L) | 1.5 |
进气形式 | 涡轮增压 |
气缸排列形式 | L |
气缸数(个) | 4 |
每缸气门数(个) | 4 |
配气机构 | DOHC |
最大马力(Ps) | 154 |
最大功率(kW) | 113 |
最大功率转速(rpm) | 5200 |
最大扭矩(N·m) | 240 |
最大扭矩转速(rpm) | 1750-3500 |
发动机特有技术 | 可变气门正时 |
燃料形式 | 汽油 |
燃油标号 | 92号 |
供油方式 | 直喷 |
缸盖材料 | 铝合金 |
缸体材料 | 铝合金 |
环保标准 | 国V |
变速箱 | 宋 2019款 1.5TI 自动智联越耀型 |
挡位个数 | 6 |
变速箱类型 | 湿式双离合变速箱(DCT) |
简称 | 6挡湿式双离合 |
底盘转向 | 宋 2019款 1.5TI 自动智联越耀型 |
驱动方式 | 前置前驱 |
前悬架类型 |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
后悬架类型 | 多连杆式独立悬架 |
助力类型 | 机械液压助力 |
车体结构 | 承载式 |
车轮制动 | 宋 2019款 1.5TI 自动智联越耀型 |
前制动器类型 | 通风盘式 |
后制动器类型 | 盘式 |
驻车制动类型 | 电子驻车 |
前轮胎规格 | 225/60 R18 |
后轮胎规格 | 225/60 R18 |
备胎规格 | 非全尺寸 |
被动安全 | 宋 2019款 1.5TI 自动智联越耀型 |
主/副驾驶座安全气囊 | 主● / 副● |
前/后排侧气囊 | 前● / 后- |
前/后排头部气囊(气帘) | 前○ / 后○ |
副驾驶座垫式气囊 | - |
后排安全带式气囊 | - |
后排座椅防下滑气囊 | - |
后排中央安全气囊 | - |
被动行人保护 | - |
缺气保用轮胎 | - |
主动安全 | 宋 2019款 1.5TI 自动智联越耀型 |
ABS防抱死 | ● |
制动力分配(EBD/CBC等) | ● |
刹车辅助(EBA/BAS/BA等) | ● |
牵引力控制(ASR/TCS/TRC等) | ● |
车身稳定控制(ESC/ESP/DSC等) | ● |
ISOFIX儿童座椅接口 | ● |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 ○ |
主动刹车/主动安全系统 | - |
疲劳驾驶提示 | - |
内置行车记录仪 | ● |
道路救援呼叫 | ● |
驾驶操控 | 宋 2019款 1.5TI 自动智联越耀型 |
发动机启停技术 | - |
自动驻车 | - |
上坡辅助 | ● |
陡坡缓降 | ● |
空气悬架 | - |
电磁感应悬架 | - |
可变转向比 | - |
整体主动转向系统 | - |
四驱/越野 | 宋 2019款 1.5TI 自动智联越耀型 |
中央差速器锁止功能 | - |
涉水感应系统 | - |
驾驶硬件 | 宋 2019款 1.5TI 自动智联越耀型 |
前/后驻车雷达 | 前● / 后● |
驾驶功能 | 宋 2019款 1.5TI 自动智联越耀型 |
倒车车侧预警系统 | - |
卫星导航系统 | ● |
导航路况信息显示 | - |
并线辅助 | ○ |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 | - |
道路交通标识识别 | - |
夜视系统 | - |
辅助泊车入位 | - |
外观/防盗 | 宋 2019款 1.5TI 自动智联越耀型 |
电动后备厢 | - |
感应后备厢 | - |
电动后备厢位置记忆 | - |
尾门玻璃独立开启 | - |
车顶行李架 | ● |
发动机电子防盗 | ● |
车内中控锁 | ● |
无钥匙启动系统 | ● |
主动闭合式进气格栅 | - |
电池预加热 | - |
车外灯光 | 宋 2019款 1.5TI 自动智联越耀型 |
LED日间行车灯 | ● |
自适应远近光 | - |
自动头灯 | ● |
转向辅助灯 | - |
转向头灯 | - |
前大灯雨雾模式 | - |
大灯高度可调 | ● |
大灯清洗装置 | - |
大灯延时关闭 | ● |
天窗/玻璃 | 宋 2019款 1.5TI 自动智联越耀型 |
前/后电动车窗 | 前● / 后● |
车窗防夹手功能 | ● |
后风挡遮阳帘 | - |
后排侧隐私玻璃 | - |
后雨刷 | ● |
可加热喷水嘴 | - |
屏幕/系统 | 宋 2019款 1.5TI 自动智联越耀型 |
中控液晶屏分屏显示 | - |
蓝牙/车载电话 | ● |
手势控制 | - |
面部识别 | - |
车载电视 | - |
后排控制多媒体 | - |
智能化配置 | 宋 2019款 1.5TI 自动智联越耀型 |
车联网 | ● |
OTA升级 | - |
主动降噪 | - |
方向盘/内后视镜 | 宋 2019款 1.5TI 自动智联越耀型 |
多功能方向盘 | ● |
方向盘换挡 | - |
方向盘加热 | - |
方向盘记忆 | - |
全液晶仪表盘 | - |
HUD抬头数字显示 | - |
电动可调踏板 | - |
车内充电 | 宋 2019款 1.5TI 自动智联越耀型 |
220V/230V电源 | - |
行李厢12V电源接口 | - |
座椅配置 | 宋 2019款 1.5TI 自动智联越耀型 |
运动风格座椅 | - |
主/副驾驶座电动调节 | 主● / 副○ |
副驾驶位后排可调节按钮 | - |
第二排座椅电动调节 | - |
后排小桌板 | - |
第二排独立座椅 | - |
后排座椅电动放倒 | - |
前/后中央扶手 | 前● / 后● |
后排杯架 | ● |
音响/车内灯光 | 宋 2019款 1.5TI 自动智联越耀型 |
触摸式阅读灯 | - |
空调/冰箱 | 宋 2019款 1.5TI 自动智联越耀型 |
后排独立空调 | - |
后座出风口 | ● |
温度分区控制 | - |
车载空气净化器 | ○ |
车内PM2.5过滤装置 | ○ |
负离子发生器 | - |
车内香氛装置 | - |
车载冰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