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飞度这个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迄今为止它共推出3代车型。无论时代如何改变,外形流畅、空间表现优秀、驾驶感受轻巧以及超低的油耗这些优点一直被传承下来,这也是它风靡全世界的原因,这次接受IIHS 25%偏置碰撞测试的是第二代飞度。
本田飞度 25%偏置碰撞成绩 | |||||
车身结构评级 | 假人受伤情况评级 | 假人约束程度 评级 | |||
头/颈 | 胸 | 臀/大腿 | 小腿/脚 | ||
差 | 优秀 | 优秀 | 差 | 差 | 及格 |
日常使用中空间表现方面抢眼的飞度在此次碰撞中表现不甚理想。不用观察具体数据,仅从照片中就可以看到车头部分在经过25%偏置碰撞测试吸收撞击力后A柱发生变形,车顶部分也因此受到“牵连”。不过接受测试的车型气囊以及气帘全部弹出,保护了前排假人。
根据记录仪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更多撞击发生后带来的影响。从结果上看,留给驾乘人员的生存空间很不理想,其中下部铰链柱位置出现最大34cm入侵,仪表盘向驾驶员方向入侵31cm,转向柱后移12cm。好在有气囊与气帘分别保护了假人的头/颈以及胸部,不过这一系列的变动似乎卡住了假人的腿部以及脚部,这不利于事故后的逃生。
在25%偏置碰撞测试中转向柱常会出现向右偏移的情况,飞度也不例外。由于它向右偏移了14cm,且安全带束缚力度不足,致使假人头部没有与气囊按照设计面积接触,好在最终评分中头颈部评价不错,但火眼金睛的评委还是在假人约束登记中只给了它及格的评价。
相关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平台
『本田飞度 25%偏置碰撞』
小结:
就像我们担心的那样,小型车受制于车身大小,其整体安全性相对较弱,飞度在此次测试中得到的是差的评价。仔细分析碰撞结果可以看到,假人可能受伤的主要部位在下肢,这与车轮入侵不无关系。不过喜欢飞度的车主不用担心,本次接受测试的是第二代车型,马上将会国产的第三代车型很可能会搭载ACE II(高兼容性工程)车身结构。应用这种车身结构设计的思域经过同样的测试已经得到了优秀的评价,让我们期待第三代飞度的表现吧。
● 菲亚特500:差
这次参与碰撞的菲亚特500车型在2012年由厂商修改了座椅结构,以提高车辆在正面碰撞时对乘员的约束和保护。在被动安全方面,它配备了主/副驾驶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排头部气帘以及驾驶员膝部气囊,这与引入国内的菲亚特500车型是保持一致的。
菲亚特500 25%偏置碰撞成绩 | |||||
车身结构评级 | 假人受伤情况评级 | 假人约束程度 评级 | |||
头/颈 | 胸 | 臀/大腿 | 小腿/脚 | ||
差 | 优秀 | 优秀 | 及格 | 差 | 差 |
菲亚特500的车门上铰链向后移动了18cm左右,车门下铰链向后移动了20cm。此外在碰撞时,车门铰链被彻底撕裂,这就意味着乘员有可能因为惯性从撕开的车门铰链处被甩出,这是相当危险的。
由于乘员舱被严重侵入,所以无论是乘员的大腿、小腿还是脚部都存在很大地受伤害风险,这也是菲亚特500在这两个小项评价较差的原因。
相关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平台
『菲亚特500 25%偏置碰撞』
小结:
对于这样一辆外表十分惹人喜爱的经典车型,在严苛的25%偏执碰撞中却败下阵来,可见如何提升这种小车的安全性确实任重道远。
总结:
应该说,这一批次中绝大多数车型在这个测试项目中的表现都不够好,即便是在我们为您选出的这9款车中,也有四款车得到了“差”的总体评价。
车型 | 总评价 | 结构 | 约束系统 | 头部/颈部 | 胸部 | 臀部/大腿 | 小腿/脚 |
斯帕可 | 良好 | 及格 | 良好 | 优秀 | 优秀 | 优秀 | 优秀 |
及格 | 及格 | 良好 | 优秀 | 优秀 | 优秀 | 差 | |
及格 | 及格 | 及格 | 优秀 | 优秀 | 优秀 | 差 | |
丰田Yaris | 及格 | 及格 | 差 | 优秀 | 优秀 | 优秀 | 及格 |
及格 | 及格 | 差 | 良好 | 优秀 | 优秀 | 良好 | |
差 | 差 | 及格 | 优秀 | 优秀 | 优秀 | 差 | |
现代Accent | 差 | 差 | 差 | 优秀 | 优秀 | 及格 | 及格 |
菲亚特500 | 差 | 差 | 差 | 优秀 | 优秀 | 及格 | 差 |
本田飞度 | 差 | 差 | 及格 | 优秀 | 优秀 | 差 | 差 |
通过碰撞结果,使我们感到在车身结构的表现方面,这9款车型的表现令人感到忧虑。即使是获得“良好”总体评价,并因此得到“Top safety pick”称号的雪佛兰斯帕可SPARK,在这方面的表现也仅仅是“及格”的成绩。由于体型较小,因此车身前部的吸能溃缩区并不能完全有效地将碰撞的能量吸收,因此普遍表现出车内乘员空间被严重侵蚀,从而导致驾驶员小腿和膝盖存在较高的受伤风险。此外,除了雪佛兰斯帕可SPARK和马自达2得到“良好”的评价之外,其它车型在成员约束系统的表现都不能令人满意。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批次的车型大多数都是2012年完成换代的,因此在安全设计标准方面还稍显落后。不过,随着安全评级在消费指导方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厂家在换代车型的设计中会考虑到车辆在遇到小面积叠面碰撞时的安全保障,这些身材娇小的车型的安全性能也会随之提升。(文/图 汽车之家 冯景毅 唐朝 张戈)
相关阅读:
日系品牌夺优秀 IIHS最新25%碰撞解读
//www.autohome.com.cn/tech/201308/593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