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的氢能源进度如何?
◆ 上汽集团:荣威950氢燃料电池车“秀实力”,大通V80氢燃料电池版广州车展上市
在2016年,上汽荣威曾向工信部递交了荣威950燃料电池车的申报信息,我们也曾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了曝光。回顾来看,在今年上市的改款荣威950便是采用了当时燃料电池版本的外观设计,前脸造型更加时尚。动力方面,该车采用了氢燃料电池系统,电机最大功率150马力。参考此前车展展出的老款荣威950燃料电池版来看,其储氢量为4.34kg,最大续航里程为400公里。
『荣威950燃料电池车申报图』
截至目前,荣威950燃料电池车还没有投放市场。不过同样来自上汽集团的大通V80燃料电池车(大通FCV80)已经在11月17日开幕的广州车展上正式上市了。该车的指导价格为130万元,但在国家及地方各50万/辆的补贴力度下,其最终的实际售价仅为30万元,仅相当于中配的燃油版V80。
『大通V80燃料电池车(又称FCV80)』
在外观方面,大通FCV80与普通版车型基本一致,亮点在于动力上搭载了氢燃料电池+永磁同步电机,储氢量6.2kg,电动机最大功率136马力,峰值扭矩350牛·米,最高车速可达120km/h。除氢燃料电池外,该车还支持传统的插电充电,不过其动力电池组容量较小,只有14.3kWh。我的同事何家荣已经对该车进行了体验和解析,请您点击链接查看:《燃料电池+无人驾驶 上汽大通FCV80解析》。
◆ 长城汽车:有望2022年推出首款燃料电池车
长城汽车目前正在推进XEV项目,其中“XEV”指代不同类型的新能源,包括PHEV(插电混动)、BEV(纯电动)和FCEV(燃料电池)三个项目的开发工作。2022年,长城有望正式推出首款燃料电池车型。
长城汽车副总裁、XEV项目主管Tobias Brunner在演讲中表示,长城XEV项目将会开发电动车与燃料电池车共用的全新平台,目前长城已经建立研发中心,配套的工厂设施也在同步推进。根据规划,其有望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推出第一款燃料电池车。Tobias Brunner还透露了关于产品方面的细节:高端车型的电池容量将会在80-90kWh,储氢量5-6kg(压力为70MPa);而中低端车型电池组容量为60-70kWh,储氢量则为3.5-4kg,充气压力会有35MPa和70MPa两个规格。
◆ 中国加氢站建设现状:算上丰田自建的那家,全国仅有6座
力推氢燃料电池的邻国日本目前已经拥有了约100家对外开放的加氢站,而目前国内的加氢站仅有6座,除了原有分布在北京、上海、河南郑州、广东云浮、广东佛山的5座外,上文提到的江苏如皋丰田汽车研发中心加氢站则是第6座。
当然,更多加氢站也在持续建设当中。以广东云浮为例,11月8日刚刚奠基动工的罗定加氢站将会成为云浮市第二家加氢站,预计其将于明年6月前完工。后续,云浮市还将在云浮新区、新兴县、郁南县等多个区域持续建设氢能源设施网络。
◆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路线图》:2030年达到百万辆级商业化推广
2017年7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曾发布了《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路线图》报告。报告对于2020-2030年间中国燃料电池车发展给出了总体思路,包括发展目标、技术路径和发展重点。具体来看,2020年,氢燃料电池车首先将实现在特定地区的公共服务用车领域达到5000辆规模示范应用;随后在2025年逐步推广至城市私人用车、公共服务用车等领域大批量应用,达到50000辆规模;最终在2030年左右,其将实现在私人用车、大型商用车领域实现百万辆规模的商业推广。
◆ 《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2030年产业链市值突破3000亿元
2017年9月20日,上海市科委会同市经信委、市发改委研究制订了《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规划》为上海市设立了近、中、长期目标,同时设立了六大任务,以加快推进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创新突破。其中,近期目标(2017-2020年)将聚集超过100家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企业等,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50亿元,在示范运行与推广层面,建设加氢站5-10座、乘用车示范区2个,运行规模达到3000辆。在2030年,上海力求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城市,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3000亿元,带动全国燃料电池产品的多元化应用。
● 关于氢燃料电池的探讨:
了解完各大车企们的氢燃料电池车发展现状,您可能会感觉到这些只排放水的汽车已经触手可及了。就当下而言,各大车企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储备的确已经在逐步完善当中,走在前列的海内外车企们都已经推出了面向市场销售的量产氢燃料电池车。可见,对于那些具有丰富研发实力的知名车企们来说,氢燃料电池车的制造似乎已经没有太大的难度了。
但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其实氢燃料电池车所面临的最大困境可能并非它们本身,而是氢燃料运输/使用的安全性、基建设施的建立和完善,还有氢燃料制取成本的控制等等。当然对于氢燃料电池车自身而言,也有很多技术难点需要攻关,如燃料电池系统的材料、控制、功率密度、耐久性、成本等。其中,燃料电池电化学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大量的金属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铂金),它占据成本的比重就十分可观,而且其对氢气纯度的要求很高,否则会造成催化剂中毒,大大降低电池转换效率。因此,在进行技术攻关、基础设施筹备建设及商业化落地等方面,真正的“低碳氢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氢能源发展的过程当中,纯电动车在新能源领域依然有着很大的优势。尽管碳排放仍然是纯电动车的重要槽点,但在我国电力资源严重过剩的情况下,纯电动车的推广仍势在必行。
短时间内,我们很难说氢燃料电池和纯电动究竟孰优孰劣,因为毕竟如果丰田、宝马等多家企业正在努力研发的固态电池发生了技术突破的话,那么纯电动车充电速度慢的短板又将会被补齐,而氢燃料电池车又会失去加氢快的优势“王牌”。在10月开幕的东京车展上,丰田汽车执行副总裁迪迪尔·勒罗伊(Didier Leroy)先生就向外透露,目前丰田已经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大幅提高了续航距离。为了在2020年代初期实现商业化生产,他们正在加速研发。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曾在接受对话时表示:“国家新能源政策明确鼓励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而且如果我们在氢的制取、成本、安全性及消费者用车需求方面实现突破和控制,那么氢燃料电池车将会是新能源汽车最为理想的结果。”这番话说得的确没错,作为工业制氢的重要原料和氢燃料电池唯一的排放物,水在地球上的覆盖面积达到了70%以上,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与一次性消耗的化石燃料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这段话中“如果”一词后面的条件在短期内却又实在是很难成真……
然而,当我们回顾从前,例如回顾锂电池和内燃机汽车的前世今生时,谁又能料到这些在当时看起来太不完善的东西最终会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必需品呢?总结来说,对于新能源,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静观其变。虽然氢燃料电池还不是新能源目前的理想形态和终点,虽然它与固态电池等新技术一样也处在能源革命过程中的过渡发展阶段,虽然在各类难题被攻克之前我们还没有办法完全认可它……但是,氢燃料电池确实也最有潜力成为终极的能源解决方案。看到这里,您也不仿在评论中给出自己的见解:在您看来,哪种形式的新能源会最终脱颖而出呢?(文/汽车之家 刁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