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赛(2)
五盏红灯熄灭的瞬间比赛正式开始。叶枫驾驶富康赛车一马当先,福克斯和思域赛车紧随其后。再后面雅力士CTCC赛车凭借良好的起步迅速逼近前车,对前方阵营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第一圈刚跑到一半,第6位发车驾驶威姿赛车的安骏达已经很强势地超越到了第2名,丁洋驾驶福克斯赛车守在第3名位置。威姿应该暂时不会对领跑者叶枫的富康产生太多威胁,接下来的悬疑可能就是二三名之争。
最终叶枫以绝对优势毫无悬念地夺得了1600A组冠军,驾驶福克斯的丁洋则在持久战中胜出,保住第二名位置,领先威姿赛车2.958秒冲过终点。
这些照片都是我同事和朋友拍的,因为此时的我已经在为马上开始的1600B组比赛做准备。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什么可准备的了,就好像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参加考试,实际上,你的考试成绩在这一年之中已经逐渐确定下来了,临场发挥的好坏可能会稍微对结果有些影响,但一般已经不会太大了。
好吧其实我这么说是为了安慰自己不紧张,真正的汽车比赛除了技术好坏、赛车好坏以外,的确会有许多其它因素在其中干扰比赛结果,天气、对手状态,甚至包括运气。对此你能做的,就是尽力跑好自己的位置,稳扎稳打,不要恶意干扰别人,不要当搅屎棍……好吧我承认最后两句也是为了舒缓紧张情绪。
每次在起跑之前,朋友都会跟我说“加油”之类,其实作为全力以赴的车手来说,在赛前并不是兴奋异常,而是力求换一个安静的心情,放空大脑,进入一个冥想状态。此时除了与比赛相关的信息以外,其它的一概自动忽略。当坐在车里的时候,我喜欢闭上眼冥想自己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没有风,没有声音……这样想着狂跳的心率往往会降低下来,呼吸也趋于平稳,进入一种我喜欢叫做“驾驶机器”的模式。
整场比赛过程中我无法讲出太多的内容,因为很像是之前一系列练习、车辆准备、车辆调校的综合水平验收,你只要精确地拐好每一个弯角,保持好整场的节奏,然后剩下的就是享受横向加速度带来的乐趣了。
在后面的几圈里我超过了一些被“套圈”的慢车,然后就开始逐渐降低发动机转速进入节省汽油、节省轮胎的状态。机油温度从118℃逐渐向110℃以下掉落,意味着发动机开始进入更低的荷载工况。其实对于纯粹的比赛成绩来说,领先1秒和领先1圈的结果是一样的,前者反而更经济。
最终我在12圈后第一个冲过终点,拿到了1600B组冠军奖杯。我觉得夺冠的原因除了赛车和赛道都很熟悉以外,还因为有一些该组别的实力型选手本次因故没有参加比赛。这种缺席的人我能想到的至少有两三个,如果他们来参加,那将会是一场比拼体力、技术和精神力量的大战。12圈的赛程也不会像这次这样恍如弹指一挥间,而会像12天那么漫长。
参加1600B组的初哥杨小伟在比赛中再次获得迅猛的进步,不但保住了第五名发车的位置没有被超越,和第四名相差仅1.652秒完赛,还跑出了比排位赛更快的单圈成绩:1分22秒991。这个成绩对于一辆几乎原厂动力、操控部分小改、重达1.3吨的福克斯来说已经很棒了。希望杨小伟能再接再厉,下一次跑得更好。
阿福在本次比赛中也拿到了第六名,不过他本人对这个成绩并不满意。的确,尚未熟悉赛道驾驶节奏的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他的菱帅赛车据说动力水平也仅有100马力而已。有身后家人的默默支持,阿福表示下次可以做得更好。
● 我的比赛车载录像
● 写在最后
上次有朋友跟我提起来,说“你们改装团队编辑的工作真是爽啊,天天跑比赛、玩好车,简直……”我猜他是把“不务正业”四个字忍住了没说。其实我也认真想过参与这些赛事的意义何在:兴趣,那肯定是有的,相信许多行业中的资深汽车人乃至技术大拿都是用对汽车的兴趣和热情来支撑起繁重的工作量。然后从工作层面来说,每一次参加汽车赛事、试车活动对于我都是一次技术的磨练、经验的提升,我的愿望是不断将这些心得和收获融入到以后的工作当中,把更专业更严谨的文章奉献给我最亲爱的读者——你们。
我参加的北方房车精英赛2015赛季揭幕战到这里算是告一段落,像这样的民间赛事在国内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它们的存在让普通爱好者有机会亲自体会职业赛事的氛围,从严格的车检到练习、排位赛、正赛。哪怕是机械故障导致的彻夜抢修、不小心触犯规则引起的惩罚,乃至拼抢中可能发生的肢体接触都是汽车赛事中不可或缺的精彩,这精彩在旁观者眼里最多是个茶余饭后的消遣,但如果你是以车手身份亲自参与,这便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你问车手为什么会痴迷于比赛,因为真的会上瘾。(文/汽车之家 许云鹤)
相关阅读
垂涎已久 编辑初次体验西南房车精英赛
http://www.autohome.com.cn/tuning/201506/875422.html